【摘要】语文是初中教学的重要课程,通过开展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对建设阅读型课堂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提出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策略,全面加强初中语文课堂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0-0083-01
阅读理解能力是初中生必須掌握的技巧,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我国素质教育理念下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要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然而在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将教学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词汇方面,忽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导致初中生阅读理解能力没有达到国家教育部提出的规定的要求,如何培养和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本文从思想认知、兴趣培养和教学手段三方面进行系统论述。
一、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理念,注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教师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进行传授和教学,会引起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重视,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指路明灯,为此教师要率先改变自身教育理念,将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融入到教学方案中,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语文阅读学习氛围。然而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当前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陷入了误区,由于初中语文试卷中阅读理解分值所占比重较高,教师为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阅读理解分数,让学生套用固定的“答题模式”,更加注重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思路教学,如“点明文章中心”、“突出文章主旨”、“通过事件描述,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揭示某种道理”等,尽管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分数,但是却没有让学生真正掌握阅读理解技巧,对文章的理解停留在表面,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从根本上学习和掌握学生阅读理解教学精髓,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二、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自主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才能够主动进行阅读学习,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相对枯燥乏味,一方面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教学的主体作用,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形式,没有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导致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失去兴趣,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受考试压力的影响,初中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考试重点内容方面,如词汇理解、课本背诵等,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相对较少,造成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不高。初中语文教师想要提高学生阅读兴趣,需要学生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等角度出发,为学生推荐其感兴趣的书籍,并利用每周的阅读课,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阅读交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读后感,加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阅读交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让学生主动提升自身阅读理解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教师对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的依赖性较重,这就造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教学要大于实践知识,课堂气氛沉闷,难以激发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审视自身课堂教学方法中的不足,不断创新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使之更加符合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施,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将文章中描述的画面用丰富的图象或视频形象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视觉感官,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和分析文章主题、情感及内容;其次利用情境创设法,即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自主组队,将文章中某一深刻经典的场景或朗读、或表演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代入到文章人物形象中,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和理解,进而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最后可以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既能够充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阐述自身的想法和观点,又能够加强学生自主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新课程标准改革下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完成的目标,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要正确认识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主动创新和寻求新的语文教学模式,结合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文章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薛薇.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浅探[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08)
[2]李威.浅谈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02)
作者简介:
张传营(1975.08-),男,日照市莒县人,初中语文教学或者初中学校安全研究,大学学历,中教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