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盈
【摘要】课堂的有效互动应该是师生之间共同开发、探讨、丰富课程的过程。文章通过实践探索和研究,从生本教育理念出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尝试探索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全面互动的有别于传统意义的教学方式,努力构建有效互动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从而促使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更有实效,更具艺术,更趋完善。
【关键词】生本教育;师生互动;语文课堂;学习乐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处理好教学内容的传授和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多向交流、有效互动。以生为本的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地同文本、同伴及教师进行对话的课堂教学模式,并能有意识地联系生活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知识、学会生存的生命成长过程。
静态地看,课堂的基本构成要素有三个: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动态地看,课堂是一种实践活动,更是以语言符号为对象的学习实践活动。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所研究的教学对象、研读的文本、研制的课堂教学,都必须经过精心的设计与组织。这样的学习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教学的自然转化,将知识通过教学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经验,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这一重要的教学转化,首先需要语文学习活动得以实现,那就缺少不了课堂里的有效互动。
一、师生互动让语文教学层层深入
有效互动的教学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生本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认知互动、情感互动的实践活动,为全班每个学生提供课堂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站在课堂的正中央去思考、去实践、去创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课堂,有助于学生在思辨的氛围中闪现智慧的火花,在互动沟通的交流中突破自我,在探索创新的过程中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
(一)设疑启思,建起互动的支点
问题是学生思维互动的发动机,课堂教学的互动就是为解决学习问题而开展的活动。没有问题的互动就像即将失去动力的发动机,教学的过程最多也只是形式上的互动,没有思维的迸发、智慧的火花,当然,最终也就实现不了教学的目的,学生更没有能力提升了。
但是,教学中设置疑问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紧扣教学目标,立足学生学情,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才会激发学生去思考,设置的疑问才会显得有价值。如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雨点》一课时,学完课文,笔者巧妙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雨点除了落进这些地方,还会落到哪里去?又会做些什么呢?”学生通过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并能够按照文中的句式加以描述,通过叙述,自然地就学会了文本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在语文课堂中经常进行这样的实践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学习语文的能力。
(二)对话深思,拓宽互动的路径
课堂教学中处处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只有在彼此对话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对文本中的字词有所感悟,才能将对文本的思想感情、表达方式的体验和見解表达出来。这样,在对话中深思,在深思中延展,使教师的教学主导权与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协调统一。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天鹅的故事》一课时,在课堂的最后,我引导学生思考:“通过阅读文中天鹅的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是一群怎样的天鹅?”学生围绕“团结一致、努力拼搏”这一核心,根据自己的体会各抒己见。随后,我继续引导追问:“那么,同学们再想一想,如果说天鹅群今天齐心协力一起努力破冰,但是破冰没有成功,那它们还能被称作‘破冰勇士吗?”毋庸置疑,回答都是肯定的。学完课文,当学生的体会有了一定的高度时,就会进行深入的思考,产生智慧的火花,使个人的感悟不断深化。
(三)评价促思,延伸互动的价值
随着教育的又一轮改革,评价的功能被放到了一定的位置,尤其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评价更加注重过程,关注课堂生成,关注个体差异,注意评价的层次性和灵活性,从而使得评价更加全面、科学。评价恰当与否,说小一点,关系到课堂气氛、教学效果;说大一点,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应该贯穿始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改变过于注重评价知识掌握程度的倾向,更需要强调促进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价值取向的形成,使之成为获得知识与智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当然,评价的方式也可以更加多元化。在评价过程中,融入自评、互评、师评、生评等评价方式,让学生也参与评价,让评价助力思维,促进思考,使教学评价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如朗读反馈的评价、独特感悟的评价等。总而言之,借助多种的途径、多样的方式深化师生的互动,让课堂在互动中得以升华。
二、生生互动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一)合作学习,提升学习的永动力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的一种教学活动,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既能让每个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又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共同体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树立团队意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这一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习的永动力。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不能只是流于形式,应当真正地落实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教师,在此活动中应当扮演好指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在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前预习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价值。如新课预习中需要了解的课外知识资料较多,此时就可以让各小组分工合作,将课外知识资料收集完整,这样就能提高预习效率。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三顾茅庐》这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合作搜集关于《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学生们分工合作,有的搜集作者的资料,有的搜集小说中的经典故事,有的搜集出自这本书的成语……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下子,学生们就将一部名著详细而准确地展现了出来。再如在低年级的生字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轮流当小老师,将自己的识字、写字方法教给同伴,在合作练习中使学生掌握生字、生词。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少走学习的弯路,而且还有利于将语文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endprint
(二)讨论倾听,促进思维的全迸发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有效互动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相互讨论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围绕话题展开思考,在小组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活跃思维。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小露珠》这一课时,我提出:“小露珠最终去哪里了呢?”这一问题使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调动起来,他们在组内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碰撞,在讨论中将课堂教学深入开展。
当然,在生生互动中大家还需要学会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辨别、思考、内化、提炼,从而才能学会反思、完善、补充,既让学生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新的起点上完善自我,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为自学能力的养成打下基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综合素养,真正践行大语文理念。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诚实与信任》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在看不见一个人的情况下,作者没有一走了之,而是主动写下了字条,说说他为什么这么做。”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从文本出发,从生活出发,更能够站在道德品质的高度去思考,能够站在受害者的角度去体会,更能从诚实守信的角度做出判断。学生们在相互倾听补充的过程里,对文本的理解不断深入、感悟不断充实,脑海中文本人物的形象不断丰满,同时自我的思维有了更广的提升,真正达到了生生互动的目的。
三、生本互动让学生的学习充满乐趣
(一)品味文本,促进能力提升
语文教学,应该是用“课文的水”去沏“语文的茶”。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凝聚着编者的智慧,是他们精心挑选、用心安排的成果,可谓是语文教学中的蓝本、语文学习中的范本,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意义非凡。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还要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甚至与文本的每一幅插图、每一个习题对话,最根本的就是要抓住文本的语言文字理解、体会、揣摩。这样才能深入文本,有所感悟,才能真正进入语文学习,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二)借助文本,点燃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最主要的动力,或者说几乎是唯一动力。只有有了内在的动力——兴趣,学习的行为才能够高效地持续下去。英国著名文学大师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所以,学习的成与败都建立在是否拥有兴趣之上。而兴趣的点燃则需要良好的媒介,语文文本是编者精心打造所成,无疑是最优等的。
优秀的语文文本会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其中,让学生情不自禁点燃学习的兴趣点,迸发学习的思维火花。特别是当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对文本有所感悟、产生自我体会时,会最大限度地激發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让他们在学中乐,在乐中学。
生本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互动,是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更是实现师生、生生之间语言沟通和心灵交流的平台。语文课堂有效的互动,能挖掘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能让语文学习走向深处,更能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