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教学设计

2018-01-18 21:35李劲梅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常春藤变化心理

李劲梅

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那就是遇绿、赏绿、囚绿、释绿、怀绿。

二、品读课文,选点突破

第一组问题:遇绿。

全文仅14段文字,却用了4段文字才引出常春藤,为什么?

提示:通过写居室之狭小、潮湿、简陋、朝向不佳而炎热、窗户破损,一方面为常春藤的出现设置了环境,另一方面也反衬出“我”对绿色的极度欢喜,同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二组问题:赏绿。

5—7段体现了这篇写景散文的特质,请谈谈它们美在何处。

提示:①记叙、抒情、议论、描写相结合。②使用了比喻、夸张、拟人、反复等修辞方法。③警语佳句,言简而意深。如,“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作者认为,人是不能脱离自然环境的,而绿就是自然环境最好的代表,因此人是不能生活在缺少绿的环境之中的。这里的绿是一种象征或双关,使读者领悟“人性”与“物性”原为一体、共存共生、永难分离的道理。④化用典故,巧妙无形。化用庄子涸辙之鲋的典故,表现自己的盼绿之切。⑤以心理活动为主。所谓“观”的对象和“观”的行为倒成为其次,成为抒情的依托。

第三组问题:囚绿。

“囚绿”部分跨越了8至12段,“囚绿”是这篇散文的核心事件,也是读者领悟文章主旨的关键部分。“囚绿”部分“我”的心理变化是什么,试结合这种变化推想一下文章表达出来的意思。

提示:这五段是文章的主体,与文章标题呼应,写出了绿枝条生命变化的几个阶段:

“囚之初”(第8、9段),我的心理是“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为什么要“囚绿”呢?因为“我”想“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欢唱”。绿色之于“我”,是生命价值的诠释,是心灵的依靠,是人生的欢乐。

“囚之中”(第10段),先写“我”视被囚之绿为“绿友”,一厢情愿的喜悦之情,溢于纸上,再写“绿友”的“固执”带给“我”的心理变化,“我”先是对“绿友”生疑,继而生忿,感到“不快”,最后强调“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我”此时的偏执、孤独心理也暴露无疑。

“囚之末”(第11、12段),“绿友”的剧烈变化刺激了“我”的内心,使“我”产生了“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的心理,我开始“可怜”“绿友”,但“我”仍旧“恼怒”,偏执心理有所松动。但我囚禁“绿友”的行为受制于“我”的计划,“我”理性地决定让“绿友”“恢复自由”。

循着这种心理变化,可以推想一下文章表达的意思。“囚绿”的行为应是源于人的天性,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人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畸形表达,“囚绿”重在表达人性的迷失。除了绿的标志物常春藤这一形象外,《囚绿记》还塑造了作者自述性的代言人“我”的形象,这一艺术形象寄托了作者对绿的爱,也反思了自己内心的忏悔。这两条主线的结合,揭示了这篇散文蕴涵的人生哲理,让读者通过作者的心路历程去思考爱的艺术。

第四组问题:释绿。

“释绿”部分(第13段)的主旨是什么?

提示:一“囚”一“释”,是“我”对生命的感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感悟,表现了人性中仁善与良知天性的回归。联系背景,作者对这“绿友”的怀念,实际上正是他对自由与光明的执著与眷恋。

三、深层探究

课文既然可划分为寻绿、赏绿、囚绿、释绿、怀绿五个层次,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囚绿记”?

提示:作者的感情触发,文章的行文结构,特别是文章主旨——绿的歌赞,“我”的忏悔,爱的艺术,都与“囚绿”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作者将文章命名为“囚绿记”。endprint

猜你喜欢
常春藤变化心理
常春藤妈妈和她的孩子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常春藤
这五年的变化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喜看猴年新变化
变化休想逃过我的眼睛
心理小测试
一株常春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