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进城 陆立才
摘要:本文分析了“3+4”会计本科班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方案的应用、标准化、科学性及可持续发展性,明确了基于课程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意义,重点说明课程分段衔接问题,多角度解析了方案中的构成内容和凸显的重要特征,着力强调课程衔接的核心作用,总结了人才培养方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修订更新方法。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3+4”分段培养;课程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1C-0054-04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盐生校”)充分利用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的平台,紧抓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契机,组织开展中职与应用型本科“3+4”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积极探索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推进特色专业、品牌专业,为本科院校进行人才输送培养。
盐生校于2014年在盐城市教育部门的协调下,与盐城师范学院达成“3+4”分段培养会计学专业本科人才的合作协议,并于2015年7月招录新生50人,2016年7月招录新生35人。随着该校“3+4”分段培养会计学专业的开设与招生、教学工作的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及其课程衔接的研究成为推动人才培养成效的关键与核心工作,调研与修订试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成为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最为关心的大事。
一、基于课程分段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的价值
(一)是积极响应国家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创新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拓展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途径的突破点
近年来,以中职学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开展“3+4”分段培养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成为教育领域实施改革创新和素质教育的一大亮点。基于课程分段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则是开展教育教学的依据和指导,是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推进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对接的重要举措,对其集中精力进行研究就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突破口。
(二)是强化中职学校与高等院校深化合作,有效发挥中职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和专业特色品牌的着力点
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最重要的举措就是要深化校企、校校合作,特别是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中职学校要努力加强与高职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合作,积极寻求学生成人成才教育的深度参与,发挥示范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的引领作用和资源优势,以课程为核心来衔接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关专业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着力点。
(三)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缓释社会人才匮乏的着眼点
盐城地区紧紧把握沿海开发战略的契机,重点承担江苏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汽车生产基地、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产业梯度转移北拓承接基地等职能,经济发展的规模和质量大幅提升,但也将面临人才匮乏的扼颈之危。因此,中职与应用型本科“3+4”分段培养会计学专业人才是面向盐城地区经济发展,研究基于课程分段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更要面向未来,着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
(四)是有效解决学生成长成才与人才培养途径有限而产生矛盾的落脚点
基于课程分段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就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通人才成长通道,有效解决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学生对高层次教育需求这一问题。基于此,盐生校成立了课题小组,专题跟踪调研学校“3+4”分段培养会计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情况,着力钻研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与修订,更加注重中职阶段与应用型本科阶段课程的分段与衔接,形成一套相对科学的课程体系,有效优化我校的专业结构与层次,发挥学校专业人才分段培养的优势,推进中职教育与高等教育(包括高职、普通高教)的有机衔接,努力探索通向高层次教育的成长路径,全面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基于课程分段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成内容
课题小组对《“3+4”分段培养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研论证并修订,专注分析课程分段培养与衔接的应用型、标准化、科学性及可持续发展性。
(一)修订方案的基础说明
方案中,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导向作用,结合招录学生的状况与特点,对人才培养的专业及专门化方向、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培养分段、评价考核转段、课程教学与内容、教学时间分配及进度等做了规定性安排,基本程式是面向招录学生应当具备四星级普通高中录取分数段的应届初中生,在盐生校完成三年制中职教育后,经过一定的评估考核和转段程序进入应用型本科院校——盐城师范学院,再继续四年高等教育;基本目标是以专业课程为衔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時代特征和创新精神,具有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以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掌握必要的会计基础理论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够从事会计、财务、审计实务以及会计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兼顾了企业会计、涉外会计、涉农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等方向性分化和继续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课程设置及其教学内容安排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根据专家研讨、访谈座谈等形式的调研工作,统计结果表明:有60%的用人单位需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员,53.3%的单位对会计需要本科学历,所以学生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为“3”阶段需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4”阶段取得本科学历;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知识的课程排序为《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以及《税法》,所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表现为“3”阶段的课程设置首先安排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3门课程,即《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继续在“4”阶段的课程设置安排《财务管理》和《税法》等职业相关知识课程;除此之外,用人单位认为职业素养也很重要,首先是工作责任心,其次是吃苦耐劳精神,再次是计算机操作与沟通能力,所以在“3”阶段是基础培养,“4”阶段是继续提升。endprint
在调研结果的基础上,参考中职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结构和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将设置课程归纳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其中通识教育、学科基础课程在“3”阶段和“4”阶段初期进行基础开设,专业核心课程在“4”阶段初期、中期以必修课开设,而专业拓展课程在“4”阶段中期、后期以选修课开设,突出专业方向性分化和接受可持续教育的方向。
教学内容方面注重标准化和中高职衔接,譬如通识教育课程中的数学——学科基础课程中的高等数学B1——专业拓展课程中的高等数学B2,都在不同阶段发挥了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能够给本阶段学习提供支持;第二能够对下阶段或者未来继续深造提供支撑;再如学科基础课程中的基础会计能够为专业核心课程中的企业财务会计、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甚至为高级财务会计等打下基础平台。同时,教学内容在中职阶段要体现出行业标准的要求和技能大赛对操作技能的训练,本科阶段则要体现为专业理论和专业素养的培育。最后,课程内容的格式需要在目标描述、学习内容、方法、媒介以及师生要求等方面做出界定,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
(三)教育教学团队的配备
教育教学团队是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性因素之一,配备一支数量、资历、专业技术搭配科学,专兼结合,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对于开展“3+4”分段培养会计学专业的教育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具体的配备要求:
首先,专任专业教师与在籍学生之比不低于1:36,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5%以上,高级职称15%以上;获得会计师或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职务或执业资格证书60%以上;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10%-40%,其中60%以上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
其次,本专业的专业专任教师应具备财经类、商贸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90%以上;3年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应达到省教育厅公布《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证书目录(试行)》文件规定的职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职称要求,如应达到会计师、经济师、审计师、统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
最后,专兼职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专业能力,能够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专任专业教师普遍参加“五课”教研工作、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教学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平均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2个月;兼职教师须经过教学能力专项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每学期承担不少于30学时的教学任务。
(四)人才培养要求与考核评价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教育教学,重点强调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应达到的“三掌握二具备”的要求,即(1)掌握政治理论,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会计职业道德;(2)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3)掌握一门外国语和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取得相关等级证书;(4)具备会计核算的工作能力,取得助理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5)具备会计行业的工作态度,达到会计师的执业要求。
考核评价是开展“3+4”分段培养会计学专业人才的一个关键性环节。盐城市教育部门、盐城师范学院和盐生校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并组织实施,通过“3”阶段培养达到相应条件才能顺利转入“4”阶段:(1)语、数、外三门课程的成绩必须达到省统考的要求;(2)专业核心课程学习达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水平。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和《会计电算化》的学习,需要达到盐城师范学院划的分数线;若未达到分数线但是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也認为该三门课程达到盐城师范学院的分数标准,能够进入本科院校的学习。(3)信息化处理能力达全国计算机一级B水平,英语能力达二级水平;(4)德育素质和其他课程学业水平达项目承办学校考核的合格水平。
三、基于课程分段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特征
经过多方面的调研论证,目前最新修订的《“3+4”分段培养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关键特征,即厘清了中职学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分段衔接,把握好人才培养的成才标准和课程衔接;明确了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与实施原则,进而整合了多方面的教育教学资源,发挥专业特色和品牌效应;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念,能够平衡素质教育、专业理论素养、应用技能等,进一步开拓学生成长成才渠道。
第一,凸显“分段”与“衔接”特征。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基本学制是“3+4”,就是在中职学校接受教育三年,完成中职层次的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接受教育四年,完成本科层次的学习。这一规定就是对仅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再安排两个阶段的教育教学,实现成人与成型、成业与成才的过程,凸显学生接受教育过程的“分段”特征。尽管“分段”边界截然,但“衔接”强调了“3+4”分段培养区别于普通高考的成才途径,通过“+”表明一贯制的特征,主要通过专业衔接、课程衔接、教学过程衔接三个方面来确保。专业衔接保证了中职与应用型本科的学科或专业的一致性,包含了专业设置衔接、专业定位衔接、培养目标衔接等内容;课程衔接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保证了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包括课程体系衔接、核心课程衔接、课程内容衔接、教学资料衔接等内容;教学过程衔接是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性保证,具体包括人才培养模式衔接、质量评价考核衔接、教学管理衔接等内容。
第二,凸显“优势”与“合作”特征。中职属于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属于国家高等教育,中职受理论基础的局限,学生掌握常规技能,侧重于再生性技能培养,应用型本科则专业复合性强,培养的学生不仅懂理论、会技术,而且能进行技术开发,能将工程设计转变为工艺流程,将原理理念转变为管理规划,尤其申报“3+4”分段培养的中职学校要求严格,要求学校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性职业学校”,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或者特色专业,能够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又显现出合作特征。endprint
第三,凸顯“理论”与“技能”特征。中职学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办学模式上都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都采用“教、学、做”或者“理实”一体化,但在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面却各有侧重。中职学校强调培养学生掌握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中从业所需要的实际技能和知识,所以办学、教学模式倾向于工作过程化或任务项目化,理论系统化还在其次;而应用型本科培养的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求具备岗位工作技能、技术,还需要驾驭策略层面工作的知识、理论和能力素质。
四、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调研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成为开展“3+4”分段培养人才的重要工作内容,不断调研和修订人才培养不间断、可持续发展。目前,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更新方法有滚动修订、“引进来”和“走出去”修订。
滚动修订方法。严格说应是“滚动计划法”,一种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滚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是在一定时期内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调整和修订未来的人才培养方案,并逐期向后移动,避免问题积累造成不良后果。
“引进来”和“走出去”修订法,这是对修订法形象的比喻,都是通过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途径大幅度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往往需要同时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
滚动修订法与“引进来”、“走出去”修订法的共通之处都是需要在一定程度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更新,不同之处就是滚动修订方法往往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微调或小幅度的调整更新,“引进来”“走出去”修订法却可能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比较明显或长时间的滚动修订已经不能达到修订的效果,而需要在行业指导下进行彻底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现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五、小结与思考
中职与应用型本科分段培养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明确了基于课程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意义,深度解读了国家的教育政策和职业教育办学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开拓研究课题思路,多角度解析了方案中的构成内容和凸显的重要特征,着力强调课程衔接的核心作用;当然,也总结了人才培养方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修订更新方法。除此之外,“3+4”分段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对培养衔接不良的研究、课程设置的教学时数等定量问题的实证、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教学团队的交流互动等问题思考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开展研究。
责任编辑:许洁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3+4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for the Accounting undergraduates and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cientific natur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rogram. It clarifi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based on the curriculum cohesion, explains the problems of curriculum segment cohesion, analyzes the contents and highlights the ke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gram from multiple angles, emphasizes the key role of curriculum cohesion, and sums up the revised and updated method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Key words: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3+4" segment training; curriculum cohesio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