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福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第二人民医院,湖北 荆州 433325)
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来说,由于年纪较大,必须谨慎治疗,采用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1]。本文旨在对比评价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结果如下。
以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均分组。①对照组。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5:20,年龄61~84岁;②对照组。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6:19,年龄60~85岁。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次研究具备统计学价值。
对照组行内固定术,首选新型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PFNA),基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条件下,行手术牵引床牵引复位内固定,并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及消毒处理。观察组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气管插管全麻,取健侧卧位,以股骨大转子为中心,做一10 cm纵向切口,切开阔筋膜张肌,切除大转子滑囊,T字型切开关节囊。若患者股骨矩骨质完整,于小转子上部一指处截骨,取出股骨头,修整股骨颈,保护好大转子及股骨上端间的筋膜纤维,然后在大转子后侧位钻孔,用钢丝暂时固定好臀中肌及骨折块;若患者股骨矩骨质残缺,或小转子骨折累及股骨颈内下方,应尽量保留股骨矩,并且恢复其生理结构,将钢丝从股骨颈处穿过并紧贴股骨颈处进行捆扎。扩大髓腔,清理髋臼,纱布止血,填充骨水泥,干燥后以15°前倾角嵌入股骨柄假体,刮除多余的粘固剂,待粘固剂固化,清除手术残留物,逐层缝合切口,放置引流管。此外,由于多为全髋置换,因此需要暴露髋臼和股骨近端;正确辨认周围骨性标志是假体是正确植入的前提;手术入路主要目标是获得充分的暴露并减少并发症。
记录两组手术治疗及预后指标,具体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离床活动时间,记录术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的例数,计算并发症发生率[2]。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两组数据对比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表示,两组数据对比进行t检验,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
在手术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上,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在术中出血量上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情况对比
观察组45例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感染1例、褥疮2例、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为8.89%;对照组45例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感染5例、褥疮3例、深静脉血栓3例、肺栓塞3例,发生率为33.33%。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常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及骨质疏松症,而转子部受力角度会发生变化,发生畸形的风险较高,若长期卧床休养,易发生褥疮等并发症,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次试验中,对照组行内固定术,观察组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结果显示,在各项手术指标上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由此可见,相对于内固定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控制效果方面更优,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1] 侯立刚.不同方式重建股骨矩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中的生物力学分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23):3616-3621.
[2] 刘向春,李春根,叶 超,李鹏洋.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8):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