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急性期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8-01-18 12:03:01朱红红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0期
关键词:预见性急性期脑出血

朱红红,程 超,卫 鹏*

(太原市中心医院1.神经内科;2.血液风湿科;3.神经外科,山西 太原 030009)

脑出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病症,主要是由颅内血管破裂导致,临床症状主要有呕吐、头痛等,病情进展非常快速,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就易引发一些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1]。针对脑出血患者而言,护理人员必须做好急性期预见性护理,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科学的护理方案,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现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02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探究,分析预见性护理的实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02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选为观察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常规组(n=51)、干预组(n=51)。常规组中,女性患者24例,男性患者27例;年龄范围在40~79岁之间,平均为(58.5±4.7)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26例,丘脑12例,脑叶8例,小脑3例,脑干2例。干预组中,女性患者23例,男性患者28例;年龄范围在42~80岁之间,平均为(58.4±4.6)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27例,丘脑12例,脑叶8例,小脑3例,脑干1例。采用软件SPSS 21.0对2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对比不具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护理操作,并对患者病情变化予以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马上告知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恰当处理。在此基础上,干预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内容如下:(1)临床观察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并且定时测定患者体温。若患者体温>38℃,应予以枕部或者四肢大血管冰敷,必要的情况下遵照医嘱用药降温或者使用冰毯。对患者意识、瞳孔进行密切监测,频率为1次/h,对于危重患者,1次/0.5h,一旦患者出现脉搏减弱、瞳孔直径异常、血压升高等现象,马上通知医生,给予脱水、降颅压处理,以免形成脑疝。(2)呼吸道护理:协助患者定时翻身,并对患者进行拍背护理,1次/2h,同时对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及时清理,保持呼吸顺畅,防范肺部感染。对患者予以氧气辅助呼吸,若患者呼吸困难、呼吸道分泌物较多、缺氧严重,应尽早切开气管予以机械通气治疗,做好消毒与清洁工作,避免感染。(3)引流管护理:将引流管妥善固定,并进行清晰标识,对引流液颜色、性质、量进行密切观察,保证引流顺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引流管高度,同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消毒空气,从而减少感染。对烦躁患者使用约束带,以免出现意外拔管。(4)消化系统护理:指导患者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的食物,并限制钠盐摄入量,保证食物温度适宜。定期抽取胃液,对消化道出血症状予以密切观察,保持口腔清洁。(5)泌尿系统护理:鼓励患者自行排便,尽量减少辅助性导尿,在留置导尿管或者导尿时,应保证操作无菌,集尿袋、接气囊导尿管系统封闭,以此避免感染。(6)皮肤护理:在患者骨骼突出部位垫气垫或者软枕,减少皮肤摩擦与损伤。保持床单、被褥清洁、干燥,叮嘱患者勤翻身、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加强基础性护理,并用温水清洗患者受压部位[2]。若患者身体消瘦,可使用溃疡贴,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并给予预见性健康教育。(7)心理护理:主动和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倾听患者主诉,针对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恰当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配合积极性。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比较。并发症主要有褥疮、再次脑出血、肺部感染、泌尿感染、消化道出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 21.0对2组患者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并对数据实施x2检验,用(±s)表示计量资料,并对数据实施t检验,若对比结果P<0.05,说明2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2.1 对比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在并发症方面,干预组患者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数据分别为7.8%、23.5%,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对比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n(%)]

2.2 对比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3.2±4.2)d,常规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9.4±4.8)d。统计对比可知,在住院时间方面,干预组患者显著短于常规组患者(t=6.9420,P=0.0000<0.05)。

3 讨 论

预见性护理是根据疾病内在特点及变化规律,预判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策略[3]。在临床实践中,贯彻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康复,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时,主要包括临床观察与护理、呼吸道护理、引流管护理、消化道护理、泌尿系统护理、心理护理等,通过上述护理措施的落实,能够有效减少临床风险因素,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方面,干预组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与相关文献报道[4]基本一致,由此说明,预见性护理的实施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综上所述,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值得临床进一步借鉴与应用的护理方式。

[1] 王翠云.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2):14-16.

[2] 陈惠芹,刘 凡,许月明,等.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14(7):208-209.

[3] 张玉兰,王巧如.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便秘中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8):1163-1164.

[4] 莫秀清,甘宝三,黎洪芳,等.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内科,2015,10(6):910-912.

猜你喜欢
预见性急性期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西南军医(2015年5期)2015-01-23 01:24:48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急性期52例
西部中医药(2014年6期)2014-03-11 16:07:42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期6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