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清
(四川省阿坝州金川县人民医院,四川 阿坝 624100)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病症,指的就是胃酸、十二指肠液等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导致食管粘膜出现炎症与并发症[1]。其临床表现主要有烧心、反酸等,内镜表现为食管下段粘膜破损、糜烂、出血。近些年来,在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形势下,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率越来越高,成为了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与工作的疾病。在临床中,主要给予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促胃动力药等综合治疗,本文现对我院2015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8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探究,分析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的治疗效果。
对我院2015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8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即单一组(n=43)、联合组(n=43)。单一组患者中男、女各23例、20例,年龄31~72(48.9±6.5)岁;联合组患者中男、女各2 4例、1 9例,年龄33~71(48.7±6.8)岁。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单一组患者应用西沙比利(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345)治疗,3次/d,10 mg/次,口服给药,连续用药1个月。联合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178)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奥美拉唑1次/d,15 mg/次,口服给药,西沙比利用药同单一组一致,连续用药1个月。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3个月内复发率进行统计对比。
显效:患者烧心、反酸等症状显著改善,各体征指数恢复正常,胃镜检查显示胃部炎症及黏膜皱襞损伤基本痊愈;有效:患者烧心、反酸等症状及各体征指数有所改善,胃镜检查显示胃部炎症及黏膜皱襞损伤所有改善;无效:患者未达到上述标准。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临床总有效率[2]。
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两组患者观察数据,资料表示为百分比形式,并给予x2检验,若P<0.05,表示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0%,显著高于单一组患者的76.7%(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n(%)]
联合组43例患者中,3个月内复发1例,复发率为2.3%;单一组43例患者中,3个月内复发9例,复发率为20.9%。统计比较可知,联合组显著低于单一组(x2=7.2421,P=0.0071<0.05)。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晰,多数学者研究认为其属于胃酸相关性病症,是因为食物刺激致使胃酸分泌过多,造成胃泌素分泌减少,从而致使食管下段括约肌收缩力减小而出现反流。此外,有关学者研究认为其属于上消化道运动障碍性病症,是因为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减小与消酸能力减弱,致使胃酸刺激食管粘膜,从而引发炎性病变。在临床治疗中,以控制胃酸为主。
西沙比利是一种选择性受体激动剂,可促进胃动力,刺激肠肌层释放乙酰胆碱,增强食管括约肌张力,以此促进胃排空,达到改善胃食管反流的目的。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属于高效抑酸类药物,其作用机制为:削弱胃部黏膜壁细胞中有关酶的活性,抑制胃酸分泌,以此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与一般性抑酸药物相比,奥美拉唑的作用时间更长,能够同时抑制胃泌素、组胺、二丁基环腺酸所致的胃酸分泌过多现象,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有关文献报道[3]显示,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联合应用奥美拉唑与西沙比利,能够有效减少胃酸分泌,促进胃动力,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0%,显著高于单一组患者的76.7%(P<0.05);联合组患者3个月内复发率为2.3%,显著低于单一组患者的20.9%(P<0.05)。与程伟[4]的文献报道非常相似,数据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53%(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2.9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53%(P<0.05)。通过数据比较分析可知,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应用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复发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 方本毅.西沙比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4,10(19):87-87.
[2] 杨凯凯.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疗,2016,35(3):121-122.
[3] 王柏丰,郭文戈.胃食管反流使用奥美拉唑配伍西沙比利治疗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5(10):253-253.
[4] 程 伟.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9(7):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