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建忠
(唐山学院 河北 唐山 063000)
我国农村人口多,由于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造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存在农村环境较差、人们生活水平落后、经济文化水平不高、交通不便等问题,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1 农村地处偏远,自然环境较差。尤其山区,交通十分不方便。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文化水平较低,接触的商业信息很少。他们只能依靠传统的种植业,靠天吃饭,家庭收入不高,家长难以承担孩子义务教育以后的高中及大学的学习及生活费用。孩子们只好辍学务农,导致贫困地区人口文化素质难以提高。
1.2 家人因病致贫。因为收入很低,仅仅满足日常生活开支。遇到家人生病,总是能拖就拖,耽误治疗时机。虽然有国家的医疗帮扶政策,但是农民自身要承担一部分医疗费,对农民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1.3 青壮年外出打工。为了生活,青壮年劳力走出农村,离开大山,去遥远的发达地区打工。留在农村的主要是妇女、老人和孩子,孩子的生活和学业、妇女和老人的生活,以及他们的安全等问题,都需要基层组织的帮助。
1.4 地域限制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尤其是丘陵、山区,地块零散,作物品种单一。受自然条件制约,种植技术落后,基本上还是独门独户或者是几家几户的互相帮衬。遇上天灾,基本的生活保障也难以维持。即使丰收年景,优质原生态农产品,也因为路途不通,无法运出大山。
2.1 加强宣传,宣传党的扶贫好政策。尤其乡、镇、村干部,要深入到群众当中进行广播、宣讲,走进每家每户,通过座谈加强人们的脱贫意识,结合技术上、资金上的帮扶。
2.2 提高村干部的素质。优秀的村委会是保证农村经济提高的关键。只有富有责任心的村干部,对上级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真正把村子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农村脱贫致富才有保障。
2.3 通过科技扶贫,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通过政府加大对农业科技的培训。比如,开展农村实用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等培训活动,使贫困人口掌握一些实用技术,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保障。对于农民工外出打工,可以由政府保障优选企业,增加农民的收入。
2.4 精准扶贫。做到贫困户信息建档立卡,跟踪措施。贫困户可以由政府短期投入资金扶持,做好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比如农村土坯房改造,农村道路的修建,幼儿园、学校基础设施的投入等等。
2.5 建立、完善贫困人口公示方式。贫困识别,紧紧依靠收入来决定是不科学的。要把家庭财产状况、家庭成员受教育情况,以及身体状况、生存技能等因素考虑进去。通过科学方法和民主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弄清致贫原因。初步确定贫困短暂的还是长期的,并进行固定时段的统计、审核,纠正不恰当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