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祯祯,赵英霖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2.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在1995年由Bowler等提出[1],包括重度血管型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伴血管病变的阿尔茨海默病和非痴呆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2]。VCIND是VCI的早期阶段,临床表现为执行能力、视空间和语言记忆等方面的缺损[3]。研究发现:VCIND占VCI的26.1%[4],约40%的VCIND会在2年内发展为VaD[5]。近年来, VCI发病率逐渐升高。若能及早对VCIND予以干预,VCI的进展将会大大降低,同时VaD的患病率也会减少。笔者就VCIND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加以概述。
1.1.1 古文追溯
中医学并无“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病名及论述,但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为“神志病”范畴,如“健忘”“喜忘”“痴证”“呆病”等。《素问·调经论篇》曰:“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认为气血逆乱易致喜忘。《类证治裁》曰:“健忘者,陡然忘之,尽力思索不来也。夫人之神宅于心,心之精依于肾,而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实记性所凭也……小儿善忘者,脑未满也。老人健忘者,脑渐空也。”从脑、髓来论健忘,认为该病病位在脑,与心、肾密切相关。脑为元神之府;肾藏精,主骨生髓。髓海充足,则脑府清明。《石室秘录·禾病》曰:“痰势最盛,呆气最深。”认为该病病机与痰、脾虚有关。《血证论》曰:“又凡心有瘀血,亦令健忘……血在上则浊蔽而不明矣。凡失血家猝得健忘者,每有瘀血。”[6]指出瘀血与健忘之间有密切关系。
1.1.2 现代学者观点
刘屹等[7]认为:正虚为本,痰瘀为标,痰瘀可贯穿VCIND始终,痰瘀搏结、闭阻脑络是VCIND的中心病理环节。李英杰[8]从气、热、痰几个方面分析VCIND与瘀血证之间的关系,提出活血化痰法治疗VCIND。时晶等[9]分析中医证候与认知功能关系时发现:痰浊是该病的重要致病机制。
VCIND的发病原因与VaD密切相关,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血管性危险因素是导致VCIND发病的基础。研究[10]发现:脑白质病变是VCIND发病的又一病因,因长期高血压能引起脑白质疏松,使穿通动脉发生变形,进而影响脑白质神经纤维束的传导通路。目前有研究[11]进一步证实:梗死灶数量及部位与VCIND的发病有关。此外,糖代谢受损可引起微血管病变,加速机体老化,这是VCIND发生的另一独立因素[12]。
《神农本草经》曾记载:石菖蒲、人参、远志等药物久服具有“开心益智”之功效[13]。刘媛[14]研究发现:石菖蒲在提高患者智力方面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史一丰等[15]通过临床试验研究发现:中药银杏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执行能力、注意力和定向力等方面。彭清等[16]发现:肉苁蓉总苷能改善丘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王莹等[17]发现:红景天苷能减轻因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神经细胞层次不清、突触减少、核固缩等病理改变。
朱家艳[18]自拟温阳通脉方(熟地黄、山药、山萸肉、当归、鹿角胶、阿胶、黄芪各10 g,附子、肉桂、炙甘草、石菖蒲、远志各10 g,红参5 g)治疗VCIND,结果显示:该方临床有效率及中医证候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顾超等[19]通过临床试验发现:地黄益智方可以明显改善肾精亏虚兼痰瘀阻络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刘红霞等[20]将VCIN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宁神汤联合尼莫地平片)和对照组(尼莫地平片),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林卿[21]认为VCIND病位在脑,其本在肾,自拟补肾化痰祛瘀方治疗该病,达到祛痰瘀、清脑络的目的。罗家祺等[22]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VCIND,并与石杉碱甲片对比,结果显示:活血化瘀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肖姝云等[23]总结林水淼多年临床经验,通过研究发现:中药(调心补肾豁痰方)结合耳穴在治疗VCIND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马云枝等[24]通过研究发现:针刺联合复智胶囊能明显改善VCIND患者的认知能力。有研究[25-27]证实:针刺治疗VCIND能改善缺血区脑组织循环,促进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减缓神经元损伤,从而提高患者认知功能。有研究[28-29]将针刺疗法与认知康复训练相结合治疗VCIND,其中针刺头部穴位能够舒经通络,激发经气,达到醒脑开窍益智之效;认知康复训练是对听力、视觉和触觉等方面进行反复刺激,促进神经细胞和突起的再生,并建立起新的神经信息传导通路,恢复患者认知功能。结果表明:针刺联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VCIND较单纯针刺治疗具有明显优势[30]。
笔者对VCIND的中医药治疗进行概括,发现中医治疗该病具有明显优势。然而,目前中医学没有明确地对VCIND进行证型分类,同时缺乏大数据的动物及临床实验研究,故关于VCIND的诊断和治疗评定标准尚未统一。今后关于VCIND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以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VCIND的疗效,发挥中医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