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飞宝 徐 斌
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 浙江 金华 321000
慢性咳嗽是以咳嗽为惟一症状,病程持续超过8周,胸部体格检查及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的病症[1]。发病率较高,国内调查资料显示因慢性咳嗽就诊的患者占同期门诊总量的20%左右[2]。病因病机复杂,西医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中医中药在慢性咳嗽的治疗上颇有优势。徐斌主任中医师系金华市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对慢性咳嗽的中医药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且疗效显著。笔者有幸侍诊于左右,获益颇多,现将徐师辨治慢性咳嗽的经验总结如下。
《黄帝内经·素问》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徐师认为慢性咳嗽虽以肺系的病变为主,但其他脏腑受邪,功能失调都可能影响到肺,引起肺气宣降不利,肺气上逆而作咳。临证治咳时,不能局限于治肺,必须审证求因,明辨脏腑。
1.1 从肝论治:《素问·咳论》曰:“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胁下满。”肺为娇脏,为气之主,其气以肃降通调为常;肝为刚脏,为气之枢,其气以升发条达为顺。肝肺升降相因,协调平衡,则肝气升而不郁,肺气降而不壅,气机升降有序,出入均衡,气血平和,呼吸顺畅。若肝气郁结,疏泄失常,肺之宣肃失权,气逆于上而作咳;另一方面,肝气郁结,日久郁而化火,因肝脉布胁而上注于肺,故循经犯肺,木火刑金,灼伤肺津,炼液成痰,肺失肃降而上逆作咳。徐师认为,前来就诊的大部分慢性咳嗽患者经西药治疗,日久不愈,对其生活、学习、工作均产生了影响,存在一定焦虑、抑郁状态。临床上常见咳嗽阵发,咽痒即咳,痰少而粘,不易咳出,咽部有阻塞感,口苦而干,胸胁胀满,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等症。治宜疏肝解郁,理肺止咳。徐师善用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加减主之。
1.2 从胃论治:肺为十二经脉之始,胃为十二经气血之源,肺胃经络贯通,气血通过肺脉及其他经脉的协同作用布散全身。《灵枢·经脉》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隔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肺属金,胃属土,土能生金,胃为肺之母,为肺脉之气的源泉,胃土充盛,则肺有所主;肺为胃之子,相互资生,宣肃通降,去糟粕而吸精华,生气血而敷津液。《血证论》云:“肺之气生于胃。”《灵枢·动输》云:“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其清气上注于肺,肺气从太阴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来。”肺主一身之气,职司肃降,胃居中焦,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肺胃均以降为顺,胃气下降,有助于肺气下行,肺气下行又可推动胃气和降通顺。《素问·咳论》曰:“聚于胃,关于肺。”《医门法律》中曰:“呼出心肺主之,吸入肾肝主之,呼吸之中,脾胃主之。故惟脾胃所主之中焦,为呼吸之总持。”徐师认为,肺胃在经络上相互贯通,五行上相互化生,气机上以降为顺,若寒热燥湿等邪气犯胃,或痰饮停胃,或饮食滞胃,致胃气通降失调,升降失常,中枢一乱,则影响肺气之肃降功能而出现肺气上逆诸证。临床上常见咳嗽阵作,咳声重浊,痰多黏腻,脘腹痞闷,恶心呕吐,嗳气呃逆,舌红苔厚腻,脉弦滑等症。治宜和胃止咳。徐师善用百合汤加减主之。
1.3 从肾论治:《医彻》言:“肺出气,肾纳气,升降往来,舒徐不迫。”肺为气之主,司呼吸,主治节;肾为气之根,主纳气。肺气依赖于肺司呼吸的功能以吸清呼浊,并通过肺主肃降的功能将吸入之清气下潜于肾,同时又依赖于肾主纳气的功能以引气归元。肾的纳气功能正常,才能将肺吸入的清气下潜于肾,使肺保持一定的呼吸深度,从而保证气体的正常交换。徐师认为,金水相生,肺肾相关,久病及肾,肾虚不能承上以滋肺,肺虚不能下养以滋肾,肺病日久而致肺肾同病。故临床上常见:久咳喘促,痰白如沫,腰膝酸软,夜尿频多,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等症。治宜补肾纳气,宣肺止咳。徐师善用金水六君煎合参蛤散加减主之。
1.4 从心论治:心与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脉,主神志,肺主气司呼吸,心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气血之间的关系,血液正常运行才能载气而通达全身,从而维持肺的吐纳功能。心通过宗气走息道以协助肺的推动与宣降作用,肺亦通过贯心脉以助心行气血。徐师认为心与肺关系密切,若感受外邪、饮食劳倦、七情内伤等因素,导致痰、火、瘀阻滞心脉或者心之阴阳气血亏虚,循经上传,波及于肺,从而导致肺气失于宣降,上逆作咳。《素问・咳论》曰:“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临床上常见咳嗽咳痰,胸闷心悸,失眠多梦,口舌生疮,口干欲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边尖红、苔黄,脉细弦。治宜宁心止咳。徐师善用导赤散加减主之。
《素问・玉机真脏论》云:“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寒客于人……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医学入门》云:“风乘肺,咳则鼻塞声重,口干喉痒,语未竟而咳。”徐师认为慢性咳嗽患者,经久不愈,多有肺气虚损、卫外不固的特点,易受风邪侵袭。临床上见有痉挛性咳嗽,气急咽痒,呛咳频作,遇风加重,鼻塞喷嚏等症状时,勿忘风邪作祟,在辨治时常加入荆芥、防风、蝉衣、僵蚕、薄荷等药物。
《景岳全书・咳嗽》云:“肺苦于燥,肺燥则痒,痒则咳不能已也。”徐师认为慢性咳嗽患者迁延不愈,易化热化火,火热易耗伤肺阴,阴伤气耗,则肺主气功能失司,从而加重病情,咳嗽反复。临床上常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或痰中带血,口咽干燥,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虚数等症。因此徐师在辨治慢性咳嗽时,强调内清肺热,而滋养阴液尤为重要。用药上习惯选用桑白皮、黄芩、鲜芦根清肺中燥热之邪,南沙参、麦冬、玉竹、元参、生地顾护肺阴。
金某,女性,51岁。2017年4月18日初诊。主因“反复咳嗽1年”来诊。1年来患者咳嗽反复发作,病情随情绪变化而波动,辗转多家医院诊治,都使用抗生素、止咳化痰等药物,未见明显好转。初诊时患者咳嗽阵作,痰少而粘,不易咳出,咽痛咽痒,口苦而干,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大便干结,苔红燥有裂纹、苔薄黄,脉弦细。辨证为肝火犯肺之慢性咳嗽,治宜清肺泄肝、顺气降火,方用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加减。处方:柴胡、制半夏、厚朴、桑白皮、浙贝母各9g,赤芍12g,炒枳壳、黄芩、桔梗、南沙参各10g,鲜芦根30g,玄参15g,蝉衣5g,薄荷(后下)、生甘草各3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7剂之后,患者症状减轻,继续前方巩固治疗半月。
按:本例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易怒,加之半年来多处就医,未见好转,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火,循经犯肺,木火刑金,肺失肃降而上逆作咳;火热灼伤肺津,阴液不足,则痰少而粘,不易咳出,口干,大便干结;肝郁化火,火性上炎,则口苦咽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苔红燥有裂纹、苔薄黄、脉弦细为肝火犯肺之象。徐师依尤在泾所言“干咳无痰,久久不愈,非肺本病,乃肝木撞肺也”及叶天士所言“有木叩金鸣者,当清金制木,佐以柔肝入络”,抓住病情随情绪变化而波动的特点,从肝论治慢性咳嗽。方中柴胡入肝经,主升发而条达肝气,赤芍柔肝养血,两者相伍使得行气之时无耗伤阴血之弊,枳壳与柴胡相配,寓降于升,共畅逆乱之气机。黄芩、桑白皮、浙贝母清肺热,制半夏、厚朴、桔梗化痰利咽,蝉衣、薄荷祛风散邪,南沙参、玄参、鲜芦根清润养阴,生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肝气既得宣发,肺气便以肃降,气机畅通,咳嗽自愈。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5):323-340.
[2]张静,高金柱,苗青.基于三拗汤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J].吉林中医药,2016,36(12):1198-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