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进进,郑仲华,李 硕
(郑州市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7)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据统计,2008年上海某地区糖尿病伴慢性肾功能损害的患病率高达63.9%[1]。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害占我国终末期肾病的19%,现已成为引起终末期肾病(ESRD)发生的第二大原因[2],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安全,并耗费大量医疗资源,有研究[3]显示:因糖尿病并发症造成的医疗费用中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年总费用最高,而合并肾脏损害的年直接医疗费用是无合并肾脏损害的10倍有余。西医的治疗费用高,且副作用较多。现依据《黄帝内经》理论结合临床实践,从糖毒伤络方面指导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络脉为有形之体,内含津血,发挥气化等功能。初病为气结在络,气的推动、气化、温煦、防御等功能紊乱,出现津液的生成不足,运行迟缓,多为气病,此时病情尚浅,主要表现为微血管功能障碍;久病则血伤入络,血行涩滞,停而为瘀,痰瘀互结,渐成痼结,损伤络脉,出现糖肾微血管结构的改变。因此,糖毒伤络常以气分先病,而后气血同病,终以血病为主。
糖毒伤络按病位可分深浅,深为血络,浅为气络[5]。根据病情的发生、发展进度可分为络滞、络瘀、络闭络损3个阶段。①络滞阶段:舌下络脉主干微粗或迂曲,且色红。临床上仅有血液流变学异常表现,无其他并发症出现,即糖毒伤络早期,治疗重在行气解郁、活血化瘀。②络瘀阶段:舌下络脉行粗且迂曲,色紫暗,可见络脉细小分支,色绛红。此阶段可有多种并发症出现,并发症或处于早期,或进展至中后期,症状表现不一,即糖毒伤络中期,治疗重在活血化瘀通络。③络闭络损阶段:形体瘦弱,常伴乏力,肌肤甲错,舌下络脉粗短闭阻,周围可见瘀点瘀斑,色深紫绛,此阶段为糖毒伤络终末期,即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治疗重在活血化瘀、通腑泻浊。
治疗糖毒伤络以通络为核心,以保持络脉流通为要。治疗早期需选择治络之品,截断和延缓糖毒伤络的发生发展。由络滞到络瘀,再到络闭络损的病变过程,始终存在络脉瘀滞,因而需要全程通络。即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根据糖毒伤络的理论,需用活血化瘀、通络逐瘀、通腑泻浊法[6]。
糖尿病肾病属中医学“下消”“水肿”“虚劳”“关格”“消渴肾病”“糖络病”范畴。中医学认为:其发病多由消渴迁延日久,精气被夺,正气虚衰所致,主要累及脾、肾二脏,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药石因素及外邪入侵有关。消渴患者阴虚燥热日久,损伤正气,导致脾肾气阴两虚,气虚推动无力,阴虚血脉空虚,形成瘀、浊、湿、水饮等病理产物。故笔者认为:糖尿病肾病是本虚标实证,本虚有气血阴阳之不同,又以气虚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并见气阴、气血、阳气的不足,故治疗以补气为首要任务,可用黄芪为主药。标实表现为络脉瘀滞和浊毒内蕴。络脉瘀滞贯穿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故活血通络是糖尿病肾病的基本治则。糖尿病肾病后期可出现浊毒内蕴,根据湿、浊、毒的不同,分而治之。
患者,男,61岁,2015年9月10日初诊。主诉:间断烦渴多饮20余年,乏力2个月,双下肢水肿半个月。现病史: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烦渴多饮,每日饮水量大于2 500 mL,测血糖 13.0 mmol/L,经检查,诊断为2型糖尿病,予以二甲双胍等药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尚可。2个月前劳累后出现全身乏力,未予以重视;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呈凹陷性,随来就诊。症见:神志清,精神萎靡,面色白,形体偏胖,乏力,口干渴,口黏,视物模糊,偶有心悸、胸闷,腰部酸困,双下肢中度水肿,纳差,眠欠佳,大便干,3~4 d一行,小便量少,有泡沫;舌质暗,苔白腻,舌下脉络紫暗、迂曲,脉细涩。西医诊断:糖尿病肾病。中医诊断:消渴、水肿,证属脾肾亏虚。治宜益气养阴,补肾健脾,解毒通络。处方:黄芪50 g,熟地黄10 g,山药10 g,山萸肉10 g,枸杞子10 g,茯苓10 g,泽泻10 g,大黄10 g(后下),当归10 g,丹参10 g,牛膝10 g,益母草10 g,车前子10 g,水蛭粉(冲)3 g。15剂,1 d 1剂,水煎服。2015年9月29日二诊:诉乏力、口干渴、口黏、心悸较前明显减轻,下肢水肿减轻,尿量较前增多,仍有泡沫,舌下脉络紫暗,于上方加鸡血藤20 g、赤芍30 g,10剂。2015年10月9日三诊:诉双下肢水肿消失,口干、口黏消失,小便正常,乏力、心悸、胸闷症状较前明显减轻,思之补气不足,黄芪加至60 g,加炙甘草10 g,连服1个月余,病除。随访1年未复发。
按 方中重用黄芪补气固表,利尿托毒,可升可降,阳中之阳也;当归补血活血,润肠通便,二药共用益气养血配伍尤佳。熟地黄归肝肾经,补血养阴,填精益髓;山药平补三焦,补脾养胃,补肾涩精;山萸肉补肝肾、敛精、补血;3药合用为三补,补肝、脾、肾3脏。大黄逐瘀通经,通腑泻浊,有较强的泻下作用,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安和五脏;水蛭活血通络,为治肾之靶药;泽泻利水渗湿,清泻肾火,化浊降脂,并能防熟地滋腻太过;茯苓宁心安神,利水渗湿,而不伤正,可助山药平补三焦之功。诸药合用,集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腑泻浊、利湿祛浊、利水消肿于一方,补中有泻,切中糖尿病肾病本虚标实之病机,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5 参考文献
[1]刘晓林,周弋,阮晓楠,等.上海市浦东新区慢性肾病流行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30):3742-3750.
[2]左力,王梅.我国面临快速增长的终末期肾病治疗负担[J].中国血液净化,2010,9(1):47-49.
[3]陈兴宝,唐玲,陈慧云,等.2型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治疗费用的影响评估[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4):11-14.
[4]仝小林.糖络杂病论[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70-90.
[5]白煜,白宇宁,刘文科,等.从糖尿病络病论治血管并发症探讨[J].北京中医药,2016,36(6):570-572.
[6]高彦彬,赵慧玲.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诊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9,16(5):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