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前肝素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效的分析评价

2018-01-18 14:34金菲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6期
关键词:尿激酶原尿激酶肝素

金菲菲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冠心病的一种, 不仅发病率高, 且危害严重[1]。早期的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方法, 其效果得到了一定的认可, 然而在溶栓前使用抗凝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其效果会更佳, 为了观察抗凝药物肝素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溶栓前的辅助治疗效果, 本院进行了一次回顾性的观察实验,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观察实验所使用的临床资料均来源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按照溶栓前是否应用肝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女12例, 男28例;年龄28~71岁, 平均年龄(61.27±15.13)岁。实验组患者中女19例, 男21例;年龄26~72岁, 平均年龄(59.54±14.3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行性。两组患者依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公布的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作为参考, 入选者均确诊为心肌梗死, 且符合溶栓的标准, 排除患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排除肝、肾、肺等脏器功能不全者[2]。

1.2方法 实验组在尿激酶(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 上海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20110003)常规溶栓治疗之前辅助肝素(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 国药准字J20130083)治疗, 首先静脉推注, 肝素的剂量为6250 U, 之后进行静脉滴注, 将尿激酶与生理盐水融合, 尿激酶100万~150万U, 生理盐水100 ml, 待二者充分融合, 并经过1 h后,进行肝素的缓慢推注, 剂量为2500 U, 之后每12小时对患者静脉滴注6250 U肝素, 持续滴注7 d。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溶栓治疗, 尿激酶的用法与实验组相同。使用Lee White三管法则对两种患者的凝血时间进行1次/d的测定, 凝血时间应该维持在12~24 min。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 d后的心肌梗死范围在溶栓前后的变化情况以及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的范围变化。使用Aldrich等提出的心肌梗死面积心电图计算方法[2], 对两组患者的心肌梗死范围进行测定, 定时记录患者的心电图, 根据心电图ST段抬高在治疗前的最明显的心电图对MIS进行推算, 计算公式为:下壁梗死面积=3×[0.6(Ⅱ、Ⅲ、AVF联导ST抬高总和)+20]+3×[1.5(非下壁ST段抬高导联数)-0.4];前壁梗死面积=3×[1.5(ST段抬高导联数)-0.4];心肌梗死的范围变化=[(最终心肌梗死面积-之前心肌梗死面积)/之前心肌梗死面积×100%。比较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再按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标准[3]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 d后的冠状动脉再通率进行测定, 评价指标有溶栓前未通范围、溶栓后未通范围、血管再通范围变化和血管再通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用药后, 实验组溶栓后面积前壁(12.06±6.55)cm2、后壁(10.52±7.74)cm2、合计(11.02±7.17)cm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的 (16.54±6.32)、(15.15±6.09)、(17.01±7.25)cm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肌梗死范围变化, 前壁(-43.41±5.02)%、后壁(-46.95±6.49)%、合计(-45.85±4.4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60±2.65)、(-19.63±2.42)、(-21.40±2.3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溶栓后未通范围(10.84±5.69)cm2、血管再通范围变化(-48.01±4.1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49±6.85)cm2、(-21.18±3.28)%, 血管再通率(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2.50%,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多是由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诱发, 从而导至血栓阻塞血管。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在进行紧急溶栓的同时, 抗血小板、抗凝也是不能被忽视的。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溶栓药物尿激酶能够通过将肝溶酶催化为纤溶酶溶解纤维蛋白而直接的将血栓溶解, 从而使患者的血管达到再次通畅的目的[4-7]。然而, 在对患者进行溶栓以后往往会发生再梗死的现象, 因此降低患者溶栓后发生再梗死的几率对于心肌梗死的患者十分关键, 为了达到更好的溶栓效果, 在溶栓前使用肝素辅助治疗被医学界逐渐的采纳, 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由于肝素能够有效的抑制Xa因子的活性, 因此能够抑制患者凝血的过程, 对于患者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因此对于降低患者的血液粘稠度效果明显。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经过溶栓以后, 其新的血栓表面暴露会将患者的凝血系统和血小板激活。肝素能够将纤维蛋白溶解, 抑制凝血功能的活性, 极大的降低血小板局部的聚集,抑制凝血酶活性, 因而使患者不再发生新的血栓形成的现象[8-10]。在经过持续的治疗以后, 由于不断的释放了活性凝血酶, 因而患者的凝血系统会被激活。

综上所述,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使用肝素辅助治疗, 能够极大地将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缩减, 提高其血管再通范围和血管再通率, 发生出血的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使用价值。

[1]张燕, 彭卫平, 陈小设.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22):44-47.

[2]于晓羽, 代倩, 程淑群, 等.溶栓前肝素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效的系统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4, 14(3):277-286.

[3]罗福如, 刘福松, 唐志斌, 等.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中国医药科学 , 2014(15):51-53.

[4]宋志平, 杜丹阳, 黄平, 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临床医学工程, 2014,21(4):469-470.

[5]余志国, 鲍玉洁, 丘军, 等.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海峡药学, 2016, 28(6):115-117.

[6] 王琦.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陕西医学杂志, 2013, 42(4):455-457.

[7] 张红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7(19):134-135.

[8] 张文汉, 左军, 徐树梅.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评估.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47):9158.

[9] 袁书刚, 吴帆.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黑龙江医学, 2016, 40(11):1004-1005.

[10] 高仁芬.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吉林医学 , 2010, 31(18):2818.

猜你喜欢
尿激酶原尿激酶肝素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进展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尿激酶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尿激酶原10 mg联合替罗非班500 ug冠脉内注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临床观察
重组人尿激酶原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