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伟英
(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南三镇畜牧兽医站 广东 湛江 524000)
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寄生于人和多种动物体内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弓形虫为细胞内寄生虫,终末宿主是猫,中间宿主有哺乳动物、鸟类等。此病常在猪场突然爆发,发病急,流行快,死亡率高。导致此病发生的因素有很多,继发、混合感染情况复杂,涉及饲养管理等多方面因素,造成此病的防控有很大的难度。
引起弓形虫病的病原体为刚地弓形虫,其在宿主细胞体内寄生,不同的发育阶段有不同的形态类型。弓形虫在中间宿主体内有滋养体和包囊两种形态。在终末宿主猫体内有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三种形态。
猪以及其他的家畜,经过口或者呼吸道的黏膜或者皮肤,感染了含有包囊或被感染性卵囊所污染的食物后,虫体经过血液循环在宿主的某些脏器和组织细胞中进行无性繁殖,形成包囊型虫体。
猪弓形虫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7d。发病初期体温上升到40℃~42℃,稽留热,食欲逐渐减退至废绝,精神萎顿,便秘,有时下痢,呼吸困难,有的咳嗽或呕吐。有的四肢以及全身肌肉僵直,体表淋巴结显著肿大,耳、下腹部、四肢下部等处出现紫红斑或者间有小点出血,病程一般为10~15d。此病多发生于3~4月龄的仔猪,发病急,死亡率也高。6月龄以上的大猪症状较轻。发病两周后,各脏器内的原虫停止增殖,并产生防御性抗体,也有的病猪逐渐恢复。病情严重的不易恢复,常遗留咳嗽、喘等呼吸器官症状。如果脑、眼、肌肉等部位被原虫侵害时,会出现癫痫性痉挛、运动障碍、斜颈等症状。
急性病例出现全身性病变,淋巴结、肝、肺和心脏等器官肿胀,淋巴结显著的病变就是坏死。较轻的病例,其滤泡内所含的淋巴球也略有减少。肝脏硬度增加,可见有针头大小乃至肝小叶大小的淡黄色或灰白色的坏死灶,有时还有同等大小的出血点。肺脏表现为肺泡隔的肥厚、水肿,导致肺炎。肠黏膜肥厚,从空肠到结肠部位有出血斑点,严重的病例在浆膜面也有出血斑点,肠内容物常因出血呈红黑色。
要想确诊,必须做实验室诊断。
4.1 镜检。在急性病例的腹水中和有核细胞的胞浆里、淋巴结穿刺液涂片,或者取病死后的仔猪的肺、淋巴结做涂片,用姬姆萨染色后观察其滋养体,形状多样,有的半月形,有的香蕉状或梭形、梨形,一端稍尖,一端稍钝,核位于中央或稍偏于钝端,呈深蓝色。大多数新鲜的虫体存在于细胞中,个别游离在细胞外液中。
4.2 动物接种。采集病料并研碎,用加入青链霉素(青霉素1000单位/ml、链霉素0.5g/ml)的生理盐水10倍稀释,用此乳剂,对5~10只小白鼠进行腹腔接种,用量为0.5ml/只,因为初代不发病的较多,宜多接种一些。如果病料中含有原虫,被接种的小白鼠通常在2周左右发病。发病后采集其腹水,滴一滴在载玻片上覆以盖玻片镜检,可见增殖型原虫。如果初代小白鼠不发病,经过一个月以后,采血捕杀,检查脑内有无囊胞。如果没有发现囊胞,可以利用采集的血清进行血清反应,仍为阴性时,才可以诊断病料为弓形虫阴性。
4.3 血清学检查。还可以用色素试验、补体结合反应、中和抗体试验、血球凝集试验、荧光抗体法等进行检查。
5.1 用磺胺6-甲氧嘧啶肌肉注射,首剂量为60~100mg/kg,第二天减半,连用3~5d。或用甲氧苄氨嘧啶或二甲氧苄氨嘧啶14mg/kg,每天口服2次,连用3~5d。
5.2 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如用黄连20~40g、黄岑20~40g、泽泻20~40g、金银花20~40g、枝子30~50g、茵陈30~50g、白头翁30~50g、花粉30~50g、桔梗15~30g、桑叶15~30g、连翘15~30g、郁金15~30g、绿豆15~30g、甘草15g,混合煎服,每天1剂,连用5剂。
预防弓形虫病的关键措施就是切断弓形虫发育繁殖的某些环节,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媒介。猪舍要经常保持清洁干净,定期进行消毒。养猪场禁止饲养猫和狗,消灭老鼠。猪群中发现病猪要及时隔离治疗,对还没有发病的要用药物进行早期预防。如果用药较晚,虽然没有了临床症状,但不能抑制虫体,使虫体进入组织形成包囊,从而使病猪成为带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