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泽丽(文山市红旗国有林场 云南 文山 663099)
湿地松(Pinuselliottii)原产于美国东南部暖热潮湿的低海拔地区,是当地重要的速生用材、纸浆材和提供优良松脂的树种。它既抗旱又耐涝、耐瘠,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抗逆力,松脂和木材的收益率都很高。此外,湿地松树姿挺拔优美,主干端直,可用于观赏,是一种良好的园林绿化树种,现已成为我国南方绿化造林的重要树种之一[1]。
1990年在云南省文山市红旗林场进行湿地松引种试验,至2005年平均树高10.5m,平均胸径13.2cm,时至今日,湿地松生长良好,充分反映出它对文山土壤环境、气候特点的适应性,是文山地区极有发展前途的造林树种之一[2]。湿地松多采用塑料袋容器育苗,塑料袋容器育苗在起苗、包装、运输时不伤根,造林成活率高,对造林地适应性强。
选择向阳避风、地势平坦、方便排灌的地块,按东西向制作沙床,选用粒径2~3mm洗净的河沙,做成厚10cm、宽100cm的沙床,用5%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消毒20min,在沙床上每隔80cm固定1根弓型竹竿搭盖薄膜,并在沙床内放置1支温湿度计。
选择当年采收的优良湿地松籽,1kg可出壮苗16000株左右;隔年种子成活力不强,最好不用。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5 min,取出后用清水漂洗干净,并除去上浮空瘪粒,然后把烧开的水冷却到50℃~60℃时再浸泡48h(期间在水温30℃时需要换50℃~60℃温水1次),取出种子晾干备用。
将种子晾干,播量以300g/m3左右均匀撒在沙床上,盖上粒径2~3mm的洗净河沙,厚1cm左右;浇透水,每隔80cm固定1根弓型竹竿,搭盖薄膜,并随时根据温湿度计的变化掀开覆盖薄膜换气控制温度。温度控制在25℃左右,湿度控制在60%左右时,种子萌芽需要10d左右。种子萌芽最高温度不超过30℃,温度过高需揭开沙床两端薄膜,当大量带壳苗出土后,就开始揭膜炼苗,时间由短渐长,此时需要每周喷洒1次1%多菌灵预防病害。
育苗材质由黄心土40%、菌根土60%(在松树林根系周围,从地表开始挖取30~50cm原菌根分布较多的土层),外加过磷酸钙3%组成,以上材料要打碎过筛,混合堆沤15~30d后方可装袋。为预防苗木猝倒病,于芽苗移栽前2d,用0.5%高锰酸钾溶液,按3~4.5kg/m2喷灌消毒,完成后即可栽苗。
苗床东西向,有利于阳光均匀照射,做到床平,无杂草和石块,排水良好,沟直如线。移苗前1个月装袋,营养土必须装满、放正、挤紧,装至离营养袋上缘0.5~1.0cm处。营养袋装填营养土后,应按“品”字型排列成行,苗床宽为15~20个营养袋,长度依地形而定,步道宽40cm。营养袋摆放的上口要平整一致,苗床周围用土培好,营养袋间隙用细土填实。
种子经过沙床催芽,在未长出侧根时移栽。芽苗移栽分2步:
6.1 取苗前1d将沙床淋湿,取苗时要细心,指定专人拔苗(根据发芽迟早分批起苗),用拇、食、中三指夹住芽苗,轻轻提起(注意拔出芽苗时,要手拿子叶提起,不要拿着苗基,否则容易断苗),为提高芽苗移栽的成活率,拔出后将芽苗放入盛有配制好3号ATP生根粉溶液的容器中蘸根。
6.2 移栽前1d将移栽苗床的营养袋浇透,用长15cm、宽1cm左右的木签在营养袋中央插出比芽苗根稍长的洞眼,然后将芽苗小心插入洞中,以不露白色根为度,再用木签离芽苗约1.5cm处按45°插入,轻轻挤紧,使芽苗根与土壤紧密结合即可。边移栽边用细眼喷壶淋水。芽苗移栽时阴天可全天移栽,晴天上午9:00以前和下午4:00以后移栽为宜。移栽后1周内要坚持每天清晨或傍晚浇水,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促进苗木长出侧根。移芽苗时用遮阳网短期遮阴,其整个苗期不用遮阴。
7.1 浇水要适时适量,保持营养土湿润,浇水时间一般在上午10:00以前或下午5:00以后,10d左右可长出侧根。侧根长出后再撒1次菌根土,促进苗木较好的生长。
7.2 苗木移栽2周后,对死亡芽苗进行补苗。补苗最好在阴天进行,如在晴天,则需适当遮阴,直到成活。一般进行1~2次补苗,补苗期间不应施肥。
7.3 容器苗与一般苗圃育苗不同,苗木在有限的营养土中生长,时间长了会断绝养分,苗木到生长后期,应以追肥为主。追肥时掌握“由稀到浓、量少次多、适时适量、分期巧施”的技术要领。在芽苗移栽成活后(移栽20d后)可进行第1次施肥(多菌灵20g,兑水15kg,加6g含有氨基酸的水溶肥料,进行喷洒),以后每隔10d施1次肥(多菌灵25g,兑水15kg,加12g含有氨基酸的水溶肥料,进行喷洒),1个半月后以施复合肥为主,同时喷施0.01%的磷酸二氢钾。在苗木整个生长期内,一般可追肥2~4次。追肥时注意天气,一般在阴天或晴天下午4:00后进行施肥。
7.4 当发现蛐蛐和蚂蚱时应施药防治,用800倍液的敌敌畏进行喷杀。发现地老虎和蛴螬为害时,在傍晚用辛硫磷1000倍液浇灌喷杀于地面。注意杀虫剂、杀菌剂与追肥要分开使用,以防发生药害。
7.5 除草、松土掌握“除早、除了、除小”的原则,及时做到袋内、床面和步道上无杂草,人工除草在基质湿润时连根拔除,防止松动苗根,除草后立即浇水,确保苗木健壮生长。
营养袋苗出圃标准:苗木高15cm左右,主干粗壮并基本木质化,叶色浓绿,顶芽饱满。出圃前1~2周停止追肥,控制水分。一般选择雨季造林起苗,随起随栽。起苗时袋土应随苗起走,注意保持袋内根团完整,防止扯破、切断穿出容器的根系,更不能硬拔,严禁用手提苗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