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综合护理干预的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

2018-01-18 09:12刘钦刘颖董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9期
关键词:餐后空腹血糖

刘钦 刘颖 董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约占全部糖尿病患者的60%~90%[1], 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极大。临床上必须要予以充分的重视, 及时开展有效措施进行治疗与处理, 以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本研究为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作用, 特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140例在本院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70例。对照组中男42例, 女28例, 年龄36~74岁, 平均年龄(47.5±9.3)岁;观察组中男43例, 女27例, 年龄34~73岁, 平均年龄(46.5±9.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 及时开展常规降糖治疗, 同时行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等药物处理;若患者伴有明显疼痛感, 则需遵医嘱予以镇痛药物治疗。

1.2.1 对照组 同时行常规护理, 做好患者病情观察、用药指导、基础宣教等干预。

1.2.2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

1.2.2.1 心理干预 ①护理人员需要保持耐心、温和的态度, 避免因态度生硬、冷漠而增加患者心理上的不适感与抗拒感;②要主动和患者交流, 了解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③要设身处地的为患者考虑, 以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尽可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④护理人员还需叮嘱患者正确作息, 叮嘱患者睡前不可听广播、看电视,并指导患者适当进行放松训练, 以放松身心, 缓解情绪紧张,改善其睡眠质量。

1.2.2.2 健康宣教 缺乏对疾病的知识及对治疗、干预效果的了解是影响患者情绪及配合度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仅需要关心、开导患者, 同时还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 向患者讲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本情况及治疗与干预的必要性、有效性, 改善患者认知, 促使患者积极主动底配合各项干预措施。

1.2.2.3 疼痛护理 多数患者在发病后可见程度不一的疼痛感, 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让患者明白疼痛是正常现象, 避免患者因疼痛而产生紧张、烦躁等情绪。对于疼痛程度较轻者, 则可通过与患者聊天、观看视频、听音乐、看书等方式来转移患者注意力, 缓解其疼痛感。对于伴有明显疼痛感者, 护理人员需及时遵医嘱给予患者镇痛类药物治疗, 以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也可通过按摩、足浴等方式来缓解疼痛。

1.2.2.4 下肢运动干预及足部干预 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运动, 且需告知患者有效运动对病情的影响, 促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操作。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协助或指导患者每天下午利用温水泡脚, 水温应控制在37~40℃, 足浴时间应控制在5~10 min, 不宜长时间泡脚, 足浴后需利用软毛巾擦拭干净, 尤其要注意擦干足趾间部位。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认真检查患者双足皮肤, 尤其需重视对足趾间皮肤的检查, 避免挤压、破溃现象发生;对于伴有瘙痒、脚癣者, 需叮嘱其不可搔抓, 且鞋袜应以宽松舒适为主。对于皮肤干燥者, 需指导患者涂抹润肤膏, 以防皮肤皲裂, 保持皮肤柔润。此外, 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坚持进行足部按摩与小腿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 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②比较两组总有效率;③比较两组干预前与干预后在疼痛程度方面的差异。

1.4 判定标准 ①临床疗效:以干预后临床症状基本恢复正常或显著改善, 深浅感觉基本恢复, 肢体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显著缓解, 神经传到速度基本恢复, 或较干预前增加5 m/s为显效;以干预后症状改善, 不适感有所减轻, 深浅感觉敏感性增加, 神经传导速度有所改善为有效;以治疗后症状、神经传导速度等均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疼痛程度:疼痛程度评分均以VAS进行评定, 评分为0~10分, 以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 疼痛程度与分值成正比[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干预前, 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分别为(9.8±2.0)、(13.2±3.0)mmol/L, 对照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分别为(9.7±2.3)、(13.4±2.8)mmol/L,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4、0.408, P=0.784、0.684>0.05);干预后 , 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分别为(7.0±1.1)、(9.0±2.4)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分别为(8.2±1.5)、(10.9±3.2)mmol/L, 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397、3.974, P=0.000、0.000<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46例, 有效20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显效32例, 有效22例,无效16例, 总有效率为77.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00, P=0.000<0.05)。

2.3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干预前, 观察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6.2±1.0)、(6.3±1.2)分;干预后, 观察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3.0±0.4)、(5.1±0.8)分。干预前, 两组V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6, P=0.593>0.05);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644, P=0.000<0.05)。

3 讨论

糖尿病属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一种, 其发生率较高。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该病早期临床表现主要为对称性感觉神经功能障碍, 随着病情的发展, 可引发运动神经功能障碍, 并可造成下肢溃疡, 严重者甚至需截肢, 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一项重要原因, 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容小觑[3-5]。因此, 做好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与干预的重视尤为必要。

综合护理干预注重为患者提供全方面、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通过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预可帮助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具体情绪与担忧, 可帮助护理人员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对缓解患者负性情绪, 改善其睡眠质量, 提高其治疗与干预的配合度有重要帮助;同时通过做好对患者健康宣教的重视还可增加患者对疾病及治疗、干预的认知与了解, 可提高患者对治疗与干预方式的认可度, 有利于护理人员自觉主动地做好各项日常防护工作。同时通过下肢运动干预还可帮助患者适当地进行下肢锻炼, 对促进下肢及足部血液循环, 预防足部病情恶化, 减少溃疡、坏疽、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有重要帮助[6-8]。而给予患者足部涂抹润肤膏等干预则可有效预防足部皮肤皲裂, 对预防病情恶化及并发症发生有重要帮助;此外, 通过足部及小腿按摩、足浴等方式还可达到刺激糖代谢及周围神经反射区、促进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 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9,10]。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后, 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97、3.974,P=0.000、0.000<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3%高于对照组77.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8.400, P=0.000<0.05)。干预后, 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644, P=0.000<0.05)。

综上所述, 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护理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餐后空腹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采血为何要空腹
自由散步乐成一派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浅谈餐后高血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空腹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