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丙卡特罗治疗儿童哮喘并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探讨

2018-01-18 09:12秦霓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9期
关键词:卡特阿奇支原体

秦霓

支气管哮喘在儿科疾病中发生率较高, 肺炎支原体感染为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类型, 且同时会诱发多部位呼吸道感染, 加重哮喘患儿病情, 研究认为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两者相互影响。临床研究提出[1], 肺炎支原体感染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可靠, 哮喘采用丙卡特罗治疗效果确切。本次研究中, 临床应用阿奇霉素与丙卡特罗治疗儿童哮喘并发肺炎支原体感染, 总结应用效果,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本院2016年7月~2017年8月收治的70例哮喘并发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 随机双盲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35例。对照组, 男22例, 女13例, 年龄 1~13 岁 , 平均年龄 (6.0±2.4)岁 , 病程 1.5~5.0 个月 , 平均病程(2.8±1.3)个月;观察组, 男20例, 女15例, 年龄1~14岁,平均年龄(6.3±2.6)岁, 病程1.4~5.2个月, 平均病程(2.7±1.1)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因反复咳嗽就诊入院,经X线胸片、咽拭子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核菌素试验(PPD)、鼻窦CT等检查确诊。排除标准:气道异物、结核、支气管炎、鼻窦炎等疾病。

1.3 方法 入院确诊患儿先接受止咳、化痰等对症支持治疗, 在上述治疗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红霉素联合丙卡特罗治疗, 注射乳酸红霉素20~30 mg/(kg·d)与5%葡萄糖注射液的混合液, 静脉滴注, 1次/d , 连续治疗3 d, 改用肠溶红霉素口服, 用量5~10 mg/(kg·次), 2次/d。口服盐酸丙卡特罗, >6岁患儿用量 25 μg/次 , 2次 /d;<6岁患儿用量1.25 μg/(kg·次 ),2次/d。连续用药治疗3周。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丙卡特罗治疗, 将阿奇霉素10 mg/(kg·d)与5%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混合, 静脉滴注, 1次/d , 连续治疗3 d, 停药4 d后, 口服阿奇霉素颗粒, 用量10 mg/(kg·d), 1次/d, 连续治疗3 d, 停止用药4 d, 同时给予患儿丙卡特罗(用药剂量、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连续用药治疗3周。治疗期间, 观察两组患儿的咳嗽、哮喘、体征、肺部哮鸣音等, 并定期进行血常规以及肝肾功能检测, 若发现异常, 及时停止用药。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显著改善:哮喘症状消失, 且发作次数逐渐减少, 不需用药维持;改善:症状改善, 但仍需用药维持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 治疗总有效率为显著改善率与改善率之和。记录对比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气促缓解、咳嗽消失、肺部啰音消失)、胸片病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显著改善10例, 改善19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82.9%;观察组显著改善20例,改善14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 P<0.05)。

2.2 两组各项指标情况比较 对照组气促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胸片病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水平、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水平、治疗前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 (1.22±1.05)d、(5.25±2.15)d、(4.44±2.50)d、(8.60±5.32)d、(13.22±8.44)d、(17.12±3.65)×109/L、(11.30±2.10)×109/L、(56.80±5.35)g/L、(12.44±3.52)g/L。观察组气促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胸片病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水平、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水平、治疗前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 (0.55±0.32)d、(3.10±1.42)d、(3.10±2.17)d、(6.70±2.30)d、(9.44±4.65)d、(18.10±4.10)×109/L、(6.31±1.55)×109/L、(57.11±5.40)g/L、(5.20±1.22)g/L。观察组气促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胸片病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出现3例胃肠道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观察组出现2例胃肠道反应、1例轻微心悸不适,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无明显的肝肾功能异常。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为当前临床常见的一种人体致病病原菌,是唯一一种不需经生命培养基, 便可快速生长繁殖的微生物。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发生于一年四季, 秋冬比较高发, 此时哮喘发病率也较高, 因此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多合并出现[2,3]。儿科呼吸道感染类型疾病中, 肺炎支原体感染比较常见多发, 而肺炎支原体同时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气管支气管炎、耳炎、咽炎等, 可长期隐匿在患儿体内, 且临床表现不明显[2]。但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生后, 会加重哮喘患儿病情, 危及患儿生命健康。随着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支气管哮喘发生率逐渐增加, 影响患儿的呼吸功能, 影响患儿的生长以及生命健康[4-6]。为此, 临床针对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 采用不同药物治疗方案。

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中, 最常用的治疗药物为红霉素,但研究发现, 随着红霉素临床广泛应用, 该药物的耐药性明显增加, 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 静脉给药会增加恶心、腹泻、血栓性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发生[7,8]。阿奇霉素为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其药物半衰期长于红霉素, 用药后血药浓度高, 减少给药次数, 用药安全可靠, 可显著提高用药治疗依从性[9,10], 被临床广泛用于呼吸道感染治疗中。本次研究显示,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无明显的肝肾功能异常。

丙卡特罗为第三代β2受体激动剂, 具有高选择性特点, 药效持续时间长, 每12小时一次, 缓解夜间哮喘, 而且可有效抑制炎性细胞炎性介质释放, 降低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 抗过敏效果显著, 用于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3]。本次研究显示, 观察组气促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胸片病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1%高于对照组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 P<0.05)。表明丙卡特罗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可有效改善哮喘患儿的症状、肺功能, 缩短治疗时间, 促进患儿疾病早日康复, 降低炎性细胞, 表明阿奇霉素联合丙卡特罗治疗哮喘并发肺炎支原体感染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 儿童哮喘并发肺炎支原体感染应用丙卡特罗联合阿奇霉素效果显著, 且安全可靠, 可广泛应用到临床治疗中。但临床仍应注意, 哮喘并发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的关键在于预防, 因儿童哮喘发病后, 不仅会影响患儿的正常身体健康, 还不利于患儿正常学习生活, 为提高患儿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存质量, 临床应积极采取措施控制肺炎支原体感染,一旦肺炎支原体感染得到控制, 护理人员在疾病平稳期, 加强健康宣教, 鼓励患儿运动锻炼, 若有必要, 可结合中医护理感染干预措施, 促进患儿身体健康早日恢复。

猜你喜欢
卡特阿奇支原体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卡特智讽记者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支原体阳性患者134例药敏结果分析
目眩神迷的色彩表达——贝尔纳·卡特林
安吉拉·卡特:重返灰姑娘的故事
阿奇,出发
不孕不育患者临床支原体属感染分析
老鼠卡特奇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