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毅
近几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若不及时控制, 会进一步加重肝功能损害, 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导致肝细胞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的发生。多烯磷脂酰胆碱是当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常用治疗药物, 而双环醇具有较强的保肝作用, 有动物研究显示[1], 口服双环醇可有效改善小鼠肝脏的脂肪变形病变。作者旨在探讨双环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 以期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实践指导参考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4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6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诊断标准。观察组男60例, 女24例;年龄25~55岁, 平均年龄(41.63±4.26)岁。对照组男40例, 女20例;年龄25~55岁, 平均年龄(41.60±4.2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控制食量、调整饮食、控制高胆固醇与高甘油三酯食物的摄入, 适当运动等。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国药准字H20059010;规格:228 g/片)2片/次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环醇(国药准字H20040467;规格:25 mg/片)1片/次, 3次/d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γ-GT、AST、ALT等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 观察组及对照组的γ-GT分别为(126.42±12.26)、(126.21±12.15)U/L, AST 分别为 (128.83±13.46)、(128.80±13.40)U/L, ALT 分别为(124.51±11.89)、(124.43±11.83)U/L, 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γ-GT分别为(55.15±5.84)、(87.68±8.81)U/L, AST分别为 (43.32±5.54)、(83.34±7.72)U/L, ALT分别为(39.36±3.47)、(65.36±6.14)U/L, 观察组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41、36.232、32.283,P<0.0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指的是除外酒精及其他明确损害肝脏因素所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其病理表现主要为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病变, 有研究显示[2], 约有40%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存在肝纤维化, 约有10%~15%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以往的观点认为单纯性脂肪肝属于一种良性病变, 并不需要进行特别的治疗, 但近些年的临床研究显示[3-5], 脂肪肝不但会导致胰岛素抵抗现象加重, 并且脂肪肝还是血管功能失调、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进展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 因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积极治疗已经成为广大临床医师的共识。当前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治疗主要以肝保护剂、抗氧化剂、胰岛素增敏剂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病理基础是肝细胞损伤, 因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关键是纠正肝细胞损伤。肝线粒体膜和细胞膜的脂质含有丰富的多种不饱和脂肪酸, 且线粒体的代谢较为活跃, 因此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更易出现生物膜损伤。多烯磷脂酰胆碱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修复肝细胞生物膜和肝窦内皮细胞, 并通过影响脂质代谢酶的作用,从而起到改善脂质代谢的作用[6]。同时, 多烯磷脂酰胆碱还能对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产生激活作用, 并能催化胆固醇向高密度脂蛋白(HDL)转化, 从而增加外周组织对胆固醇的逆转运。此外, 多烯磷脂酰胆碱还能通过激活肝甘油三酯脂酶产生激活作用, 从而促进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乳糜微粒的讲解, 最终降低血清胆固醇的水平。有研究显示[7,8], 多烯磷脂酰胆碱还能与血清脂蛋白尤其是高密度脂蛋白结合, 提高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 增强组织摄取胆固醇的能力,从而有效降低病理性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 改善肝功能, 改善脂质代谢, 促进肝细胞膜的再生, 减少肝胶原纤维的沉积和生成。双环醇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诱导肝细胞凋亡从而对病毒产生清除作用, 并能抑制细胞株分泌HBeAg、HBsAg,同时双环醇还能保护肝线粒体和细胞膜, 清除自由基, 保护肝细胞核DNA免受损伤, 并能减少正常肝细胞的凋亡。此外,双环醇还能诱导谷胱甘肽还原酶、谷胱甘肽的表达, 抑制肝脏脂肪的堆积, 减少细胞的氧化应激作用, 增加线粒体抗β氧化能力, 抑制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9,10]。本研究结果显示, 双环醇与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治疗组的γ-GT、AST、ALT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单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组, 结果表明联合用药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药治疗组。分析原因可能是两者联用可修复已受损的肝细胞膜, 抑制肝细胞凋亡, 减少脂质过氧化和氧化应激, 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降低炎症反应, 从多方面起到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并能有效促进肝细胞的恢复。
综上所述, 采用双环醇与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