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帅 蔡晓博 徐成钢
甲状腺瘤在医学临床上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良性肿瘤,在中年女性中发病率较高[1]。因甲状腺不具有典型临床症状,患者无法及时发现, 往往通过检查得出。甲状腺瘤病情严重,易发生癌变风险。因此, 本文意在研究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效果, 将本院收治的88例甲状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详细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5月1日~2017年10月1日收治的88例甲状腺瘤患者, 其中单发性患者80例, 多发性患者8例。本次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内容和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44例。对照组患者中女男比为16:28;年龄22~50岁, 平均年龄 (33.78±10.29)岁。肿瘤位置:左侧17例, 右侧27例。实验组患者中女男比为19:25;年龄21~52岁, 平均年龄(33.86±10.75)岁。肿瘤位置:左侧15例, 右侧2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2], 具体为:①体位:手术体位采用仰卧位, 患者肩部垫高、颈部拉伸、头部后仰。②切口:切点选择患者胸骨切迹上2 cm, 在皮肤褶皱处行小切口(长度4 cm), 随后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用组织钳牵起上、下皮瓣, 用刀在颈阔肌后面的疏松组织间进行分离, 上至甲状软骨, 下达胸骨柄切迹。③切断甲状腺前肌群:甲状腺充分暴露后, 判断病变位置情况, 结扎结节一侧血管前血管。④处理峡部:通过峡部和气管间从上方切开患者峡部, 将甲状腺游离。随后切除甲状腺上的动静脉,离断其分支, 将甲状旁腺、甲状腺被膜保留。⑤缝合:将一根橡引流管置入, 对患者切口缝合。手术完成后, 2~3 d内拔除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与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79.88±10.54)min、术中出血量(22.85±10.03)ml、切口长度(3.99±0.34)cm、住院时间(4.14±1.36)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123.23±10.54)min、术中出血量(40.71±11.64)ml、切口长度(9.39±0.92)cm、住院时间(7.10±1.35)d。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出现皮下结节1例(2.27%), 切口粘连3例(6.82%), 吞咽困难3例(6.82%), 颈前区疼痛2例(4.55%), 颈部麻木0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5%。对照组患者出现皮下结节6例(13.64%),切口粘连10例(22.73%), 吞咽困难11例(25.00%), 颈前区疼痛10例(22.73%), 颈部麻木5例(11.36%),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4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甲状腺瘤是甲状腺瘤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 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 多见于女性[3]。甲状腺瘤的发病病因截至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性别、遗传因素、射线照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过度刺激等均可能导致甲状腺瘤的发生[4]。如果甲状腺瘤较小, 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甲状腺瘤较大, 且属于单发性, 易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临床症状, 且有一定的恶变率, 需要及时接受医治。
目前, 治疗甲状腺瘤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形式, 因路径直接、术野显露良好和无死角在医学临床上应用率较高。然而,这种手术存在最明显的缺点是患者治疗后留有瘢痕, 十分影响美观;同时具有较大的创伤性, 术后患者会感到强烈的疼痛感[5]。此外, 在手术过程中如果结扎血管出现意外, 会导致患者出现声音嘶哑。
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 人们对于医学技术治疗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患者不仅在意能否完全治愈疾病, 还在意手术带来的瘢痕是否会否影响美观。因此, 微创手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相较于统甲状腺切除术, 改良小切口手术具有手术创口小的优势, 手术时且开放方向与皮肤褶皱一致, 不会留下明显的瘢痕[6]。此外, 在手术过程中不需要对颈阔肌下皮瓣进行游离, 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 手术时间相较传统手术明显缩短, 恢复更为迅速[7-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5%, 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45%,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甲状腺瘤选择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 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治疗效果优良,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1] 王前宏.改良小切口手术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13):184-185.
[2] 高峰, 吴迟.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比较.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6,23(5):514-516.
[3] 马瑞斌, 柯颖, 张志刚, 等.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的比较研究.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1):132-134.
[4] 王华龙, 王鸿波, 王新民.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32例甲状腺瘤的疗效评价.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9):96-97.
[5] 林元沛, 李艳, 王楚华, 等.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临床医学工程, 2016, 23(3):299-300.
[6] 鲁国华.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疗效观察.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11):169-170.
[7] 翟彧.甲状腺肿瘤改良小切口手术临床分析.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 20(2):23-24.
[8] 雒红军.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18):85-86.
[9] 姜波.探讨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临床疗效.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4, 24(7):4546-4547.
[10] 高占魁.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临床疗效对比.医药, 2016(10):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