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芳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儿童发育障碍, 主要表现以语言障碍、交往障碍和兴趣狭窄为主。据2014年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显示, 我国约有200万自闭症儿童。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早期的意识和行为锻炼有助于提升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而患者家长的亲职压力可能会阻碍早期干预的效果[1-3]。因此, 提升自闭症儿童家长的抗压能力和保持健康的心理,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以及整个家庭的和谐氛围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4]。基于此, 本文对正常儿童家长和自闭症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寻找自闭症儿童家长进行心理干预的突破点, 以期达到为自闭症儿童营造一个温馨、幸福和谐的家庭, 促进儿童早日康复的目的。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本市在三甲医院确诊为孤独症50例儿童的家长作为观察组, 家长均为男性, 年龄27~35岁, 平均年龄(30.2±2.8)岁, 其中小学文化14例, 初中文化9例, 高中12例, 本科及以上15例。选取附近幼儿园正常儿童家长50例作为对照组, 家长均为男性, 年龄28~34岁, 平均年龄(29.8±1.6)岁, 其中小学文化18例, 初中文化10例, 高中10例, 本科及以上12例。两组儿童家长性别、年龄、文化水平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孤独症患儿的病程>1年。②患儿和正常儿童家长精神正常、意识清楚, 能充分理解调查问卷, 且愿意配合完成。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病史、家族遗传史或重大躯体类疾病。②文化水平过低无法理解问卷调查内容或者不愿意配合研究。
1.3 方法 两组儿童家长均进行亲职压力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研究, 由专门护士进行问卷分发, 家长均独立完成问卷, 结束后由专门护士收集问卷, 并核对收集的问卷数量, 整理记录数据。亲职压力量表:分为亲职愁苦、亲子互动失调和困难儿童三大方面, 共计36题。最低分36分, 最高分180分, 分值越高表示亲职压力越大。艾森克人格问卷:分为精神质、内向-外向、神经质和掩饰性共计四个量表。共计88道题, 正向记分:答是加1分, 答否不加
分;反向记分:答是不加分, 答否加1分。按照记分标准进行记分, 用以测量人格机构的内外向、精神质和神经质。此外,分析孤独症儿童家长亲职压力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家长亲职压力评分比较 两组家长在亲职愁苦、亲子互动失调和困难儿童三个维度及总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家长亲职压力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家长亲职压力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维度 对照组(n=50) 观察组(n=50) t P亲职愁苦 25.32±3.54 44.21±2.84a 29.432 <0.01亲子互动失调 20.54±2.87 38.54±7.21a 16.402 <0.01困难儿童 24.20±8.41 40.84±6.52a 11.057 <0.01总分 68.47±12.34 121.47±15.72a 18.753 <0.01
2.2 两组家长人格评分比较 两组家长精神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家长内向-外向、神经质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家长人格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家长人格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维度 对照组(n=50) 观察组(n=50) t P精神质 47.28±5.54 48.32±1.87b 1.258 >0.05内向-外向 56.74±7.89 50.32±5.12a 4.826 <0.05神经质 48.47±8.51 55.62±4.87a 5.156 <0.05掩饰性 45.32±4.32 58.65±7.43a 10.967 <0.05
2.3 孤独症儿童家长亲职压力与人格的相关性 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组亲职压力总分与人格量表的相关性可见,孤独症儿童家长的亲职愁苦与内向-外向呈负相关(r=-0.047,P=0.007<0.05), 与神经质呈正相关 (r=0.425,P=0.019<0.05)。
孤独症由于存在严重语言障碍和交往障碍, 病情的紧张严重影响父母的身心健康。反之, 父母的身心健康和亲职压力也影响患儿的治疗与教育理念, 影响康复治疗, 因此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测评有助于了解家长的精神状态, 并进行有针对的心理干预, 对患儿的长期康复计划的开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9]。
赵萍萍等[10]为了解自闭症儿童家长的亲职压力和心理需求之间的关系, 以亲职压力量表和心理需求表对119例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 受教育程度、就业情况和收入水平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亲职压力大与其心理需求密切相关。本研究中, 观察组孤独症儿童家长的亲职压力总分为(121.47±15.72)分,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47±12.34)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上述研究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了解孤独症儿童家长的亲职压力与人格特征之间的联系, 有助于在儿童发病早期对其家长进行心理干预,可以为患病儿童营造一个温馨与和谐的家庭环境, 有助于对患病儿童开展一个长期的康复计划, 促进儿童早日康复。
[1] 齐军慧, 刘靖, 李雪, 等.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与执行功能和心理推理能力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7,31(3):219-224.
[2] 李媛, 方建群, 马欣荣, 等.孤独症儿童家长亲职压力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3(12):1167-1169.[3] 吉彬彬, 蒋芬, 易容芳, 等.孤独症儿童父母的亲职压力研究进展.护理学杂志, 2012, 27(5):88-90.
[4] 段中丽, 王坚, 朱晓玲.自闭症儿童父母亲职压力干预研究.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7(5):156.
[5] 秦秀群, 苏小茵, 高玲玲.孤独症儿童父母的亲职压力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10):931-933.
[6] 段中丽.自闭症儿童父母亲职压力干预研究.南昌大学, 2016.
[7] 秦秀群.孤独症儿童父母的亲职压力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中山大学, 2007.
[8] 李媛.孤独症儿童家长亲职压力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宁夏医科大学, 2012.
[9] 陈妙盈, 邹园园, 王伯兰.儿童孤独症家长心理反应的调查及对策.现代临床护理, 2008, 7(10):8-9.
[10] 赵萍萍, 李诗晗, 谢思敏, 等.自闭症儿童家长亲职压力及其心理需求的关系研究.中国特殊教育, 2017(4):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