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茜,赵龙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1.护理部;2.神经外科,四川 南充 637000)
体外反搏(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ECP)是通过机械的方式按压双下肢及臀部,使主动脉收缩期血压降低和舒张期血压增高,以达到辅助心脏做功,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心、脑、肾等器官的血流灌注的一种辅助循环方法。目前已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脑梗塞和脑供血不足等多种缺血性疾病中广泛应用,且效果显著[1]。笔者在脑卒中患者应用ECP中发现,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发生较少,故对本院2016年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合并瘫痪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ECP对脑卒中合并瘫痪患者DVT发生的影响。
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合并瘫痪的患者经以下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纳入统计。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脑血管意外典型发病形式,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出血或脑梗塞患者;②同时伴有单侧肢体偏瘫;③全程在我院接受治疗,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既往或同时存在严重颅内肿瘤、感染、发育畸形疾病、外伤或肢体运动障碍患者;②有深静脉血栓病史者;③有下肢外伤史、手术史或重大疾患者;④肢体有血栓性静脉炎或感染病灶者;⑤治疗中途因故转其他医院治疗或放弃治疗者。共120例患者纳入实验,其中,接受ECP治疗10次以上者纳入ECP治疗组,共55例;其他患者纳入对照组,共65例。研究方案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治疗前告知家属并征得同意。ECP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42~72岁,中位年龄62岁。对照组男36例,女29例;年龄44~75岁,中位年龄6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确诊后给予营养神经、调脂、调节血压、改善循环以及手术等常规治疗,EC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ECP治疗,连续治疗10 d以上,治疗(14.3±5.6)次。
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如出现患肢疼痛、肿胀等疑似血栓表现,且经血管彩超检查明确诊断为DVT者纳入统计。
应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ECP组共入组病例55例,对照组共入组病例65例。ECP组治疗期间未发现ECP可能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如:卒中再发或加重、皮疹、局部皮损以及肺栓塞等。ECP组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2 例,占3.64%;对照组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占16.92%。两组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0,P=0.020)。
脑卒中主要包括脑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是神经科最常见的急性病种。调查显示,城乡合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脑卒中急性期出现瘫痪的比例极高,而治疗后绝大多数运动功能无法完全恢复。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脑卒中合并瘫痪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DVT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20%[2]。DVT是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除疼痛、肿胀等局部表现外,部分患者可能因为栓子脱落发生肺栓塞危及生命,文献报道深静脉血栓并发无症状性肺栓塞比例可高达近30%[3]。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血流缓慢、损伤和高凝状态3大因素。而偏瘫是脑卒中的常见表现形式之一,往往同时具有血液高凝状态和因患肢偏瘫导致的静脉回流速度缓慢两大DVT形成的高危因素,这也是卒中后偏瘫患者DVT发生率高的根本原因。
目前的相关报道显示,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主要有:①对DVT进行针对性护理,尽早进行肢体肌肉的被动运动,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4];②应用抗凝药物,改善血液高凝状态[5];③间歇性压力充气泵等物理治疗设备的应用[6]。
ECP是一种无创的辅助治疗方法,其基本治疗原理为:在心脏舒张期,ECP自肢体远端气囊向近端气囊一次充气,压迫肢体,增加下肢和臀部的回心血量,以提高主动脉的压力和血容量,从而增加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流量;而在心脏收缩期前,气囊迅速排气,受压的肢体血管放松,外周阻力下降,有助于心室射出的血液快速进入肢体动脉,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文献报道,ECP的主要作用机制有:①改善机体血流动力学状态,保证重要脏器供血[7];②改善血液切应力,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阻抑动脉粥样硬化病的发生、发展[8];③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和吻合支开放,改善微循环[9]。在ECP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研究中,有研究发现ECP对于心源性脑损害有效,进而开始把ECP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相关疾病的治疗,结果显示,ECP可以明显改善脑组织供血,有利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恢复[10]。笔者通过查阅国内资料发现,目前研究ECP对于DVT影响的报道较少,本项研究证实,ECP对于预防脑卒中伴瘫痪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明显效果,其机制可能为:①ECP治疗的同时可以带动下肢骨骼肌产生被动运动,有助于保持骨骼肌的功能状态,防止肌肉痉挛与萎缩;②ECP可以有效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有效改变瘫痪肢体的血流速度及血流瘀滞状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由于ECP治疗在改善脑组织供血、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组织恢复的同时,还有效改变瘫痪下肢的血流缓慢及瘀滞状态,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在脑卒中伴瘫痪患者中进一步推广。
[1]杨展, 赵佳佳. 体外反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11):71-73.
[2]石红霞.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15): 223-224.
[3]王行海.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生无症状肺栓塞影响因素研究[J]. 西南国防医药, 2016, 26(7): 720-723.
[4]苏海霞. 循证护理在预防脑卒中后并发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4): 266-267.
[5]李师火, 夏相湘. 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骨折围术期患者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11):1299-1300.
[6]边红丽, 迟迅, 孙晶, 等. 间歇式压力充气泵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 21(4): 92-94.
[7]Gurovich AN, Braith RW.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creates acute blood flow patterns responsible for improved flowmediated dilation in humans[J]. Hypertens Res, 2013, 36(4):297- 305.
[8]熊春霖, 余木生, 许通文. 体外反搏辅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 2016, 24(5): 144-146.
[9]Raza A, Steinberg K, Tartaglia J, et al.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therap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J]. Cardiol Rev,2017, 25(2): 59-67.
[10]Guluma KZ, Liebeskind DS, Raman R, et al.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using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ECP) to augment cerebral blood flow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the cuffs trial[J]. 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National Stroke Association, 2015, 24(11): 2596-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