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18-01-18 01:33程政平李学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3期
关键词:二聚体血浆脑梗死

程政平 李学锋

脑梗死的发病率、病残率和死亡率较高, 必须准确评估患者病情, 应用合理指标判定预后、指导治疗。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D-二聚体和脑钠肽(BNP)水平显著变化。与BNP相比, NT-proBNP的检测容易、敏感性高。本研究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 进一步探究了急性脑梗死预后与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 诊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的相关标准[1], 并经头部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排除标准:合并脏器功能衰竭、严重感染及肿瘤疾病的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剂或炎症抑制药物的患者;发病前3个月内有心肌梗死史、血管闭塞性疾病史的患者。观察组中男35例, 女25例;年龄50~78岁, 平均年龄(62.8±5.5)岁。另选同期40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 头部CT、心电图检查正常, 均无心脑血管病、肝肾功能不全病等病史;男22例, 女18例;年龄48~80岁, 平均年龄(62.0±6.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方式进行研究。清晨空腹抽取患者的肘正中静脉血2 ml, 分别测定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①静脉血抽取后, 使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NT-proBNP水平;②使用Sysmex CA-7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 经乳胶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水平。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①采用NHISS对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 分值越高说明缺损程度越严重。②测定脑梗死面积, 参照脑卒中分型分期治疗进行分型[2]:以梗死灶最大径为标准, 病灶直径>5 cm为大面积脑梗死,病灶直径≤5 cm为小面积脑梗死。③随访3个月, 比较死亡病例与存活病例的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和NT-proBNP水平对比 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为(360.8±32.4)mg/ml, NT-proBNP水平为(2370.6±66.3)ng/L;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为(138.2±28.4)mg/ml, NT-proBNP水平为(130.2±22.8)ng/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2.2观察组患者脑梗死面积与血浆D-二聚体、NT-proBNP水平及NHISS评分的关系 观察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33例,D-二聚体、NT-proBNP水平及NHISS评分分别为(515.2±115.8)mg/ml、(3967.4±132.6)ng/L、(15.5±5.4)分;小面积脑梗死患者27例, D-二聚体、NT-proBNP水平及NHISS评分分别为 (179.6±44.7)mg/ml、(235.4±49.6)ng/L、(9.3±4.6)分;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NT-proBNP水平及NIHSS评分高于小面积脑梗死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2.3观察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NT-proBN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 观察组死亡病例12例, D-二聚体和NT-proBNP 水平分别为 (900.7±67.5)mg/ml、(9204.5±332.8)ng/L;存活病例48例, D-二聚体和NT-proBNP水平分别为(496.7±72.7)mg/ml、(2406.6±122.9)ng/L;死亡病例的血浆D-二聚体和NT-proBNP水平高于存活病例, 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上, 掌握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发展, 采取有效手段进行治疗, 进一步改善预后尤为重要。CT和MRI是评定患者病情的重要手段, 但在预后评估方面存在一定局限。因此, 寻求有效指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 成为临床治疗工作的重要内容。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血栓形成或溶解的标志物, 凝血状态发生时, 纤维蛋白原水解并形成交联纤维蛋白, 激活的纤溶系统使交联纤维蛋白发降解, 之后形成D-二聚体复合物, 因此D-二聚体水平升高提示血液呈高凝状态。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被激活、凝血机制亢进、血流状态发生变化, 导致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变成凝块, 引起血管腔堵塞, 致使血栓栓塞[3,4]。血浆中D-二聚体的敏感性高、稳定性好, 可作为脑梗死血栓事件的预测因子, 对脑梗死病情状况及预后的推测具有理想效果。此次研究中,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 梗死面积越大, NHISS评分越高, 预后越差。BNP广泛分布于脑、垂体、心、肺等重要组织之中, 具有利钠利尿、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扩张血管的明显作用, 同时可对血容量、血压及水盐平衡进行调节[5-7]。BNP激素原分裂后的N端片段-NT-proBNP具有半衰期长、浓度高、敏感性高等特点,以此为观察指标进行研究, 效果好于BNP。本研究中,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 NHISS评分就越高,随之预后越差。NT-proBNP升高的机制尚不清楚, 分析原因可能是:脑梗死后, 受累区域出现缺血缺氧情况, 脑组织在刺激作用下, NT-proBNP分泌增加;脑梗死后, 脑水肿随着梗死面积的增大而越明显, 颅内压越高, 影响神经介质分泌异常, 就会导致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脑梗死后, 神经内分泌系统被激活, 发生改变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心室室壁张力增加, 致使心源性NT-proBNP含量升高[8-10]。此外, 急性脑梗死死亡病例的血浆 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病例,表明血浆NT-proBNP水平越高, 预后越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死亡病例的血浆D-二聚体和NT-proBNP水平高于存活病例(P<0.05), 与文献报道[4]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D-二聚体和NT-proBNP水平越高,预后越差。由此说明, 血浆D-二聚体和NT-proBNP水平是预测脑梗死患者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与血浆D-二聚体和NT-proBNP水平显著相关, D-二聚体和NT-proBNP水平越高, 预后越差。因此, 血浆D-二聚体和NT-proBNP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预后的重要评估指标,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4):246-257.

[2] 黄如训, 郭玉璞.脑卒中分型分期治疗(建议草案).中华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1, 27(1):73-75.

[3] 朴影, 徐树军, 王赞, 等 .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脑梗死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分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4,31(11):998-1001.

[4] 梁跃雄, 常大川, 曹丽, 等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脑梗死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6, 28(8):77-80.

[5] 贾建民, 祖晓堋, 孙静.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二聚体NT-proBNP及脂蛋白(a)的检测意义.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 20(14):59-60.

[6] 曾雅莉, 熊亮, 王丽平, 等.N末端脑钠肽前体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及出血转化风险的临床意义.微循环学杂志, 2016(1):21-23.

[7] 陈思梅, 刘莹, 刘丽梅.D-二聚体、NT-proBNP及脂蛋白(a)检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诊断中的应用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18-220.

[8] 朱寒辉.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当代医学, 2017, 23(20):72-73.

[9] 赵彦坡.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其意义.临床军医杂志, 2017, 45(7):736-738.

[10] 邢军彪.脑梗死损伤程度与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 20(3):452-453.

猜你喜欢
二聚体血浆脑梗死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