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连艳
(天津市宁河区森林植物检疫站 天津 宁河 301500)
1.1 成虫。体长31~45 mm,翅展72~100 mm,体较大,呈纺锤形。翅茶褐色。体背中央自前胸到腹端有1条灰白色纵线,腹面呈红褐色。前翅各横线均为暗茶褐色。后翅黑褐色,外缘及后角各有茶褐色横带1条。前后翅反面红褐色,各横线黄褐色。复眼球形,暗褐色。
1.2 卵。球形,直径1.5 mm左右,表面光滑。淡绿色,孵化前淡黄绿色。
1.3 幼虫。老熟时体长80 mm左右,绿色,背面色较淡,腹部各节有浅黄色斜纹黄色颗粒状小点。头部有两对近于平行的黄白色纵线。前、中胸较细小,后胸和第一腹节较粗大。第八腹节背面中央具1锥状尾角。气门9对,生于前胸和1~8腹节,气门片红褐色。臀板边缘淡黄色。
1.4 蛹。体长45~55 mm,灰褐色。
每年发生2代,以蛹在落叶下和表土内越冬。翌年5月中旬羽化;6月上中旬进入羽化盛期。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卵多散产于嫩梢或叶背。6月中旬第一代幼虫出现,幼虫夜晚取食叶片。7月底8月初可见一代成虫,8月上中旬2代幼虫为害,为害较严重时,常把叶片吃光。进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幼虫老熟入土化蛹越冬。幼虫食叶成缺刻与孔洞,高龄幼虫危害仅残留叶柄。
3.1 人工防治
3.1.1 人工挖蛹。结合葡萄冬季埋土防寒时(约11月上旬)和春季(约4月初左右)出土挖除越冬蛹。秋施基肥时,把表土翻入深层,消灭部分越冬蛹。
3.1.2 捕捉幼虫。生长季节发现幼虫时人工捕捉;结合夏季修剪等管理工作,寻找被害状和地面虫粪捕捉幼虫。利用幼虫受惊落地,进行捕捉。
3.2 物理防治。进行灯光诱杀:在成虫发生期利用成虫趋光性悬挂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可切断成虫繁殖链,有效降低虫口密度。
3.3 化学防治。喷洒无公害农药:3~4龄前的幼虫,喷洒25%灭幼脲悬浮剂2 000~2 500倍液进行除治。
3.4 生物防治
3.4.1 幼虫3龄前,可喷洒BT可湿性粉剂,幼虫中毒后死亡腐烂,即保护天敌,又维护了生态环境。
3.4.2 释放天敌:成虫产卵期释放赤眼蜂,蜂可寻找害虫卵寄生,致卵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