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喜
【摘 要】科学是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小学科学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会相应的科学知识,还能够提高小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让小学生自身能够形成一定的科学精神品质,进而促进小学生自身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科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难以提升,同时也无法满足现代小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因此,小学教师需要针对这些因素问题对科学教学进行合理的改进。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影响因素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一)小学科学教师缺乏正确的教学理念
在大多数小学学校中,科学教师的数量并不足以满足教学需求,而且不少科学教师自身缺乏相应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并且部分小学科学教师也受到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影響,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却经常忽视科学实践的教育,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降低了科学教学质量,还向学生传递出一种错误的认知思想,认为只要学好科学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就算完成学习任务了,导致科学教学难以呈现出良好的效果。而且因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教学时,大都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授学生理论性的科学知识,致使整个科学教学过程变得极为枯燥乏味,这也降低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对科学教学质量及效率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二)科学教学缺乏充足的资源
科学这门学科本身具有较高的探索性,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讲解一些难以理解的科学知识时,需要借助相应的科学实验帮助学生探索科学知识,并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科学学习水平的提高。但是,就当前实际的科学教学过程来看,部分小学学校因对科学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对于科学教学的投资力度也比较小,导致科学实验设备仪器比较陈旧,有些甚至已经无法使用,以至于小学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时,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以及相关的教学设备,使得科学实验教学难以有效进行,同时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而且不少小学科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经常会因为实验仪器设备简陋、单一而影响整个科学实验教学效果,学校及教师对待科学教学的态度就是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
二、小学科学教学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学校及教师对科学教学的重视
若想改善小学科学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减少各种因素的影响,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首先就要转变小学学校以及教师对待科学课程的态度,学校相关领导以及教师要对科学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明确科学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提高自身对科学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促进科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小学学校在重视科学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大对科学教育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对科学实验室以及相关仪器设备更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及时更换陈旧的实验设备,为科学教学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丰富小学科学教学的资源,确保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高效性。
另外,小学科学教师还要转变自身的传统教学观念,将素质教育理念有效融入科学教学过程之中,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教学时,不仅要教授学生相应的科学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小学教师还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科学实验教学,将科学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以此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提高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将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促进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提高小学科学教师自身的教育素养
小学科学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以及组织者,其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素养会对科学课程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若是小学科学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及素质比较低,就会导致小学科学教学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甚至还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小学教师需要强化自身的科学教学能力及素养,首先,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利用业余时间对科学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学习,以此加深自身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全面掌握小学科学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同时还要及时了解以及学习学术领域中最新的科学知识与相关研究成果,并将其融入小学科学教学中,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自身的科学教学能力,还能够丰富科学教学的内容,促进科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另外,学校也要开展专业的教育培训、讲座或者讲课竞赛,让教师能够通过参加培训或者讲座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而竞赛活动也能够激发出教师的学习动力与热情,促进教师科学教学能力的提升。
三、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良好的小学科学教学对学生自身的学习发展能够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作为小学科学的教师,要对影响科学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加以重视,同时还要采用各种方法对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产生的科学教学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以此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并促进小学生科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范静.新课标下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24.
[2]居洁.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教材“补白”的科学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2):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