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课程中功率因数的提高教学研究

2018-01-17 05:36邓蕊
好日子(下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电路分析

【摘 要】功率因数的提高作为电路分析课程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将其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利用启发式、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结合Multisim仿真软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发挥其能动性。实践证明,该教学设计使得学生的兴趣及参与度大大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路分析;功率因数的提高;Multisim

一、功率因数的提高教学实施

(一)工程实例引入

播放一则新闻:随着唐银公司生产结构的调整,用电量不断的增加,该公司变电站的功率因数从以前的0.94下降到了现在的0.915左右,这一现象增加了电器用电费用和线路损耗,针对这一现象,唐银公司通过及时投退电容器组,来补偿无功功率,使得功率因數达到0.95,通过提高功率因数,使得电能消耗降低,同时供电局还奖励该公司285万余元。通过生活中的工程实例引入课堂,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供电部门采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来鼓励用户提高功率因数?进一步使学生参与到对知识探究的过程中。

(二)提出问题

简单回顾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功率的概念及联系,回顾功率因数及功率因数角的概念、物理意义等,同时,提出本节课主要研究探讨的三个问题:为什么要提高功率因数?如何提高功率因数?如何确定补偿电容容量?

(三)探究问题

问题1:为什么要提高功率因数?

结合有功功率、视在功率的概念,从供电和配电两个方面来说明功率因数低会造成的问题:降低供电设备的利用率;增加输电线路的功率损耗。

问题2:如何提高功率因数?

第一步:确定造成功率因数低的原因是什么?

由功率因数的定义可知它与负载的性质有关,与其电压电流是没有关系的。工程上常用的负载,例如异步电动机、日光灯等,大部分为感性负载,其功率因数较低。

第二步:对于感性负载的电路,如何提高其功率因数?

对于任一实际感性负载,可以用电阻和电感串联的模型来表示,其瞬时功率包含有电阻消耗的有功功率,以及电感产生的无功功率。无功功率反映的是感性负载与电源间交换能量的规模大小,有些设备,如电动机,需要无功功率才能工作,但多数设备不需要无功功率做功,无功功率越大,造成的能量浪费越多。

第三步:如何减少感性负载与电源的无功能量的交换?

在同一电路中,电感的瞬时功率和电容的瞬时功率反相,电感吸收(或释放)能量时,电容释放(或吸收)能量,因此,可以在该电路中加入电容,

第四步:电容该如何接入到电路中呢?串联还是并联?

如果将电容串联到电路,会使得原来负载两端的电压改变,因此,把电容并联在感性负载的两端。

问题3:如何确定补偿电容容量?

第一步:为了确定电容容量大小对补偿效果的影响,通过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分析,仿真电路图如图1所示:

为了比较并联不同容量的电容对功率因数的影响,仿真中取不同的电容值,得到对应的功率因数,并将电容值与功率因数的关系用excel绘成图,如图2所示:

随着并联电容值的增大,功率因数由0.6补偿到了1,当电容值再继续增大的时候,功率因数反而减小,负载此时成容性,从经济上来考虑,补偿成容性要求使用的电容容量更大,所以,并不是并联的电容越大越好。

第二步:补偿电容容量值

通过感性负载的电路模型,利用相量分析法,推导得出补偿电容容量的计算公式。

(四)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三个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突出重难点问题。

二、总结

针对功率因数的提高这一知识点,本次教学设计将工程实际应用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引入课堂,运用启发式、问题引导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结合Multisim仿真软件,通过在实验中总结出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次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逐个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课堂实践证明,此次教学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

姓名:邓蕊,1991.01,女,汉族,山西怀仁,硕士研究生,助教,电子技术。

猜你喜欢
电路分析
Alenia SSR—M二次雷达接收机中AGC电路故障分析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循序渐进教学探索
《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汽车起动系统故障检修方法研究
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在电路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谈汽车电路分析的教学方法
自感问题的三种不同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