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逸雪
摘要:翻译目的论是德国功能学派的莫基理论,它认为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翻译行为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博物馆展品介绍词具有信息传递以及传播文化的功能,是向外国游客介绍和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功能主义目的论为基础,对中国东海水晶博物馆中展品介绍的英文翻译进行分析,尝试找出其误译之处,提出改进的方法并归纳相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目的论;水晶博物馆;展品介绍翻译;翻译策略
0 引言
中国东海水晶博物馆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唯一以水晶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该博物馆集水晶精品展示、硅工业展示、历史文物展示等多功能为一体,汇聚了江苏东海及世界各地品质最好、工艺最精美的天然水晶奇石和水晶工艺品,向世人展示了水晶世界的晶莹之美与无穷魅力。这里的水晶展品或天然雕琢、通透纯净,或精雕细刻、色彩多变,每一个展品都配有中英文介绍词,以便让中外参观者了解这些展品的材质、形成特点和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但是,笔者在参观东海水晶博物馆时,却发现其中一些展品介绍词的英译存在误译、译名不统一或译意不明以致无法传达其内在涵义的问题。本文以中国东海水晶博物馆为例,以目的论为指导,是分析其展品介绍英译词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对其重译。
1 目的论概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学者弗米尔提出翻译目的论,该理论以跨文化交际理论和行为理论为基础,认为翻译是人类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目的论认为翻译活动需要遵循三个原则,分别是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原则。目的原则指的是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翻译策略的选择;连贯原则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即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能够使读者理解其在译入语文化环境中的意义;忠实原则指忠实于原文。其中目的法则是首要的最高法则,“如果翻译的目的要求改变原文的意义甚至功能,那么忠实法则便不再奏效”。
2 目的论视角下的博物馆展品英译
2.1 要求用语专业
博物馆展出的展品,多为珍贵稀有藏品,或是有教育意义的代表性藏品,在进行展品介绍的英译时,译者必须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将展品的材料、用途、形成方式、制作过程等用严谨专业的语言表述出来。在博物馆展品旁增加解说词的目的是让参观者可以准确无误地了解展品的相关信息,而将中文展品词英译的目的是让英文读者能够通过阅读展品词,准确理解其材质、用途等特征。因此,博物馆展品翻译必须用语专业。
2.2 要求译出文化内涵
博物馆展品多具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历史内涵,往往体现了某个地区、民族或者某个时期特定的文化审美。而展品解说英译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参观者体会展品独特之美,了解东方文化,体会展品表现的深层之美。因此,对于博物馆展品的英译要求译出其特定的文化内涵,传达其体现的审美情趣。对于一些因文化差异而缺少的含义,也应尽可能地解释其意思,传达其神韵。
2.3 要求用语简练
博物馆摆放解说词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让参观者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即了解展品相关信息,体会其精髓之处,因此展品英译解说词还要求用语简介,以适应现在很多参观者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方式。3东海水晶博物馆展品英译实例分析
在收集了东海水晶博物馆展品解说词英译的大量实例以后,发现了两类主要的误译及漏译,分别为因误解展品材质、形成方式而造成的误译,以及因文化差异翻译不明而造成的误译或译意不明。试分析如下,并尝试提出修改译法。
3.1 对展品材质及形成方式误解而造成的误译
3.1.1 茶水晶
茶水晶又称烟水晶、墨晶,大部分成六角柱体,其颜色深浅不一,从浅棕色、深棕色到不透光的黑棕色,均是由于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天然的辐射线影响而造成的。东海水晶博物馆中天然茶晶原石或以茶晶雕刻成的艺术展品有很多,在其展品介绍的英译中出现了译名不统一的情况,其中出现了几种主要译法,其一,将茶晶译为“Tea Crystal”,其二,为“Smoky Crystal”,其三为“Smoky Quartz”,其四为“Tea tea”。对于第四种译法,笔者认为应该完全属于笔误,无需进行讨论。而对于前三种译法,首先,茶水晶主要是因为其颜色得名而与我们喝的茶无关;另外,查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官网发现,其中对于茶水晶制品有两种说法分别为“Smoky Crystal”和“Smoky Quartz”,因此,笔者认为第二种及第三种译法更加准确。
3.1.2 晶中晶
展品中有一类水晶中文名叫“晶中晶”,英译后为"Crystal in crystal",初看译文以为此意为该水晶是“水晶中的水晶”,即非常名贵稀有之意。但是,查阅相关资料后得如下解释:晶中晶(水晶中又包裹着另外一块水晶),是自然生长过程中,水晶穿透另外一个水晶生长,或者是完全被另外一个水晶包裹在里面所形成的水晶中又有水晶内包物的水晶体。是水晶中的极品,十分罕见。通过这个解释,可以知道这种水晶是因其形成方式而得名,但展品介绍的译文并没有这一点,因而西方读者就无法了解其内部构造。由于展品介绍词的目的是让参观者能够准确了解展品信息,因此这里的翻译欠妥。不妨译为“crystal with another crystalencased in”。
3.1.3 发晶
展品中还有一类水晶,透明水晶体内包裹了很多毛发状或针状矿物质,整体看起来就像水晶里面包含了发丝一样,即发晶。而包含各种不同矿物质的发晶就会形成不同的颜色发晶,其中,含有金红石的发晶就会形成钦(金发)晶、红发晶、银(白)发晶、黄发晶、含有黑色电气石的会形成黑发晶,而含有阳起石的大部分会形成绿发晶。东海水晶博物馆的展品中也出现了几种不同种类的发晶,其中,绿发晶译为“green hair crys-tal”,红发晶为“red hair crystal”,金发晶译为“naturalrutilated quartz”,并且除了名稱没有其他解释性说明。对于绿发晶和红发晶的翻译,笔者认证这样翻译并不恰当,译文回译过来就是“绿色头发水晶”,首先,笔者认为这样翻译并没有美感,虽然有些形象,但读起来会觉得有些奇怪;另外这样翻译也不符合用语专业的要求,没有实现展品解说词让参观者了解展品具体信息的目的。而查阅费城艺术博物馆官网后发现,该网上有一件展品,正是一件由金发晶所制的胸针,名称是“Rutilated Quartz Brooch”,而其中的单词“rutilated”在柯林斯词典上意思为:“(of minerals, esp quartz) contai-ning needles of rutile(矿物,尤指石英)含金红针的”,这与金发晶中含有金红石针状矿物相符合,因此水晶博物馆中金发晶的译法没有问题。另外对于其他含有金红石矿物的水晶,笔者试译如下:红发晶“rutilatedquartz(red)”,白发晶“rutilated quartz(white)”,黄发晶“rutilated quartz(yellow)”,而黑发晶和绿发晶,因其中包含的矿物不是金红石,所以不能按上面的方法翻译,试译如下:黑发晶“crystal containing aciculartourmaline”,绿发晶“crystal containing acicular actinol-ite”。
3.1.4 绿幽灵水晶
绿幽灵水晶是指在白水晶内部包含绿泥石矿物的水晶。绿幽灵这种水晶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便是在通透的白晶中,浮现如绿水藻、云雾、漩涡,以致金字塔的天然异象,因此,它是异象水晶的一种。因绿幽灵水晶造型各异,有的甚至看起来神秘梦幻,因此叫绿幽灵水晶也不足为奇了。东海水晶博物馆中绿幽灵水晶译为“Green Phantom Crystal”,并且没有进一步的解释。笔者认为最好在后面加上注释,表明该水晶的形成过程,也是它区别其他水晶最重要的一点,即内包绿泥矿石。或者也可以直接译出其材质特性,所以不妨译为“Green Phantom Crystal(crystal containing chlorite)”或“Chlorite-Crystal"。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为实现博物馆展品英译介绍词让西方游客了解展品材质、形成方式、特点等的目的,在翻译时应该以目的原则为首要原则,从翻译目的出发选择翻译策略,采用专业用语准确翻译展品介绍词。并且可以参照世界著名博物馆的翻译先例,如此也可以照顾目的语读者的表达习惯及接受程度。
3.2 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译或译意不明
水晶博物馆中的展品名称很多都富含浓厚的中国文化内涵,寓意丰富,是中国人文艺术和审美价值的集中体现,人们因水晶内天然形成的景观或后天雕刻的造型给它命名。其中不乏从中国成语、诗歌、佛教文化、习语中得来的名称,有些中国文化独有的内涵,在别国语言中难以找到精确的对应词,因此增加了展品介绍词英译的难度,也造成了一些误译或译文不准确之处。
3.2.1 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译
在一幅名为“问道”的展品的介绍词中,有一句描述为“雕刻大日如来佛的形象”,而英译后为“Thesculpture depicts the scene of Sun”,在这里,把“大日如来佛”翻译为“Sun”,笔者认为显然是不合适的。大日如来,其梵文名称为“Mahavairocana”,为释迦牟尼佛的三身之一,是表示绝对真理的佛身。在汉译中,又有摩诃毗卢遮那、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光明遍照等名号。查阅费城艺术博物馆官网,发现其中有一尊大日如来的雕像英文名为“Mahavairocana”,而另一个藏品,一本书的木质封面上雕刻的大日如来形象其英文名为“Vairocana Buddha”。因此,笔者认为,对于水晶博物馆中水晶雕刻的大日如来形象,可英译为“Mahavairo-cana”或“Vairocana Buddha”。
3.2.2 文化差异造成的译意不明
水晶博物馆中有一件品牌为宝仕奥莎的水晶制品,其形象是喜鹊站在树枝上,中文名为“喜上枝头”,英译名为“The Magpies on Branches”。此英译名虽然准确地描述了该水晶制品的造型,但没能完全表达出中文名中传达出的寓意。“喜上枝头”来自于中国民间流传的相信喜鹊可以报喜、给人带来好运的故事。因此,给此展品起名为“喜上枝头”除了描述其造型之外,也寓指喜鹊报喜、幸运之意。博物馆展品介绍词英译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传播中国文化,让西方游客了解中国文化内涵。因此,在此翻译目的的指导下,应采取相应翻译策略,对这种有深层寓意的展品名称进行进一步解释,以传达其蕴涵之意。试译为“The Magpies onBranches-symbol of good luck”。
博物館中另一件水晶展品,呈现出松树和仙鹤的形象,中文介绍词为:“名称:松鹤延年,寓意:长寿吉祥、志节高尚。”对应的英文翻译为:“Name: LongevityCrane,Implication:longevity,auspice,nobility.”笔者认为在这里,名称的翻译存在问题。传说中鹤是一种仙禽,据《雀豹古今注》中载,“鹤千年则变成苍,又两千岁则变黑,所谓玄鹤也”。可见古人认为鹤是多么长寿。因而鹤常被认为鸟中长寿的代表。松被认为百木之长,在古籍中亦有载“松柏之有心也,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所以,松除了是一种长寿的象征外,也常常作为有志有节的代表和象征。松鹤延年则寓延年益寿或志节清高。所以这件水晶展品包含了“鹤”和“松”两个形象,因此不应该只译为“Longevity Crane”即长寿之鹤。不妨改译为:“Name:cranes rest on the pine tree,Implication:longevity,auspice,nobility.”
另一件雕刻九条鲤鱼在水中嬉戏的水晶圆雕展品,其名称为“九鲤图”,英译名为“Jiuli map”,并且在之后有对于这个展品图案及寓意的解释。虽然其后有解释,但展品介绍词中并没有说清楚“Jiuli”之意,直接采取音译并且没有注释的形式,笔者认为这样处理并不妥当。在民间,人们相信鲤鱼是一种有灵性的鱼类,有吉祥的象征寓意,鱼和余为同音,象征着年年有余。九鲤图中,有莲花、莲藕和鲤鱼,寓意“莲莲有鱼”,代表着生活富足,每年都有多余的财富和粮食。采取音译的方式虽然有利于传播中国文化,但是像这样不加注释,西方读者读起来难免会摸不着头脑,因此,建议使用音译加注释的方法。不妨将其名称译为“Jiuli (ninecarps)map-indicates abundant wealth and food everyyear”。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文化专有项,造成无法翻译或不能完全译出其涵义。此时要求译者在充分了解展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博物馆介绍词的目的,即宣传中国文化,让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文化内涵的目的,来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可以采取增加注解的方式,或音译加注释的方式来进行翻译,以求尽可能地翻译展品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查阅世界著名博物馆官网的翻译先例以求尽量使译文符合目的语读者的习惯。
4 结语
东海水晶博物馆的良好运营是推动江苏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手段。其中展品介绍词的英译质量,关系到是否可以让西方游客真正了解展品信息,并且加深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在翻译这些展品介绍时,可以目的论为指导,以目的法则为首要法则,采取相应翻译策略,追求在目的论指导下展品介绍词用语的专业、简练,并最大程度地还原其蕴涵之意。以此使东海水晶博物馆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NEWMARK 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NORD C.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3]范勇.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中国高校英文网页中的翻译问题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5.
[4]郦青,胡雪英.博物馆文物展品英译研究——以浙江省博物馆为例[J].中国科技翻译,2011,24(3):46-49.
[5]郦青,张生祥,俞愉.丝绸文物展品英译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13,26(3):32-34.
[6]郑佳.从翻译目的论看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以中国文字博物馆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1):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