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丽玲
摘要:追溯历史,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戏曲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文化的精髓。戏曲的艺术性和历史性受到了现代文化发展的威胁和冲击,如何更好地发展武旦表演艺术,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文章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表述:第一,武旦表演者的基本功要扎实,武功要过硬;第二,武旦表演者要博采众长,技为戏用;第三,武旦表演者要尊师重道,要向前辈师长请教学习。
关键词:戏曲;武旦;表演艺术;探索
武旦是京剧行当之一,主要是表演一些精通武艺的女性角色。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短打武旦,穿短衣裳,这类武旦,她重在武功,重在念白:另一类是长靠武旦,妇女穿上大靠,顶盔贯甲。这样的角色,一般都是骑马的,拿着一把尺寸比较小的刀,所以有个专门名词叫刀马旦。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武旦演员,刀花,枪花和打出手都是每天练功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中打出手是武旦行当的一个特点,主要是用于神话剧中仙子和妖精一类人物的表演,它深受国内外观众的欢迎。很多观都认为打出物既好看,又很神秘。
1 武旦表演特色
武旦是京剧旦行中的一支,特点是以“武”为主,大多扮演精通武艺的女性,不论是女将、女神、女妖,不论是马上马下、水里空中,都是技高一筹、武艺超群的角色。如果说属于文行的青衣,运用“四功”以“唱”为主,是侧重以“歌”来表演角色,那么以“武”为特性的武旦在“四功”中侧重“打”、侧重“做”(包括身段工架表情表演等),即侧重用“舞”来塑造人物。武旦行当的表演主要要求演员身段动作的刚健飘洒、扑跌翻腾的轻捷利索、对打舞蹈的娴熟迅疾和打出手的稳练灵快。
武旦这一行当与武生、武净,武丑相區别而独具特色的“看家本领”及表演手段有三功:跷功、顶功、出手功。近几十年来,武旦三功中的跷功和顶功已经十分罕见,仅仅剩下“打出手”。“打出手”主要是用于神话剧中仙子和妖精一类人物的表演中,带有很强的技术性,而且能充分体现武旦表演的程式性。
2 基础扎实,武功过硬
什么东西都不能离开基础,离开基础就像离开了水的鱼。艺术也是一样,离开了传统,就如同离开了基础,那样的艺术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会慢慢地退出表演舞台。同样,武旦表演者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过硬的武功,在舞台上就不能打得猛、打得准、打得帅、打得美,就不可能展现出武旦的人物性格和人物精神,更谈不上对武旦表演艺术加以创新。所以说,扎实的基础、过硬的武功是创新武旦表演艺术的前提。
基本功不是说你学会了基本的动作,学会了花架式就足够了,需要反复的练习、反复的揣摩,将每个动作刻画到自己的脑海里,每个动作都融入到身体里,这样才算得上拥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古语有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武旦表演者,就要学会吃苦、不怕吃苦,努力地锻炼基本功,将时间花在练习上,绝不能有半点偷懒和马虎。要想人前显贵,就要背后受罪,只有能吃苦的人才能在武旦表演上小有所成。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无数表演艺术家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激励武旦表演者不断向前、不断奋斗的至理名言。只有练就一身过硬扎实的基本功,较好地掌握武旦行当必备的出手工、刀功、基功等把子功,才能更好地掌握武旦表演艺术中的传统基础戏,如《金山寺》《盗草》《盗库银》《打焦赞》等,这样既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更好地创新武旦表演艺术做了铺垫。
3 博采众长,技为戏用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武旦表演艺术者,不单单只是苦练基本功这么简单,还需要在结合自身艺术条件的基础上,广泛地去学习新的艺术知识,吸收各种利于提高自身表演水平的艺术养分,这样才能在继承传统武旦表演艺术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身为一名武旦表演者,不能墨守成规,一味地接受传统,局限在武旦表演艺术的一方土地。而是要走出来,去了解其他的艺术,提高自身的艺术品位和对艺术的理解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武旦表演艺术、更好地去诠释和刻画武旦人物,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博采众长,技为戏用。技艺分为技巧和武艺两种,是武旦表演的一种绝活、功力和特色。博采众长不是说单纯地让武旦表演者去展示武打技巧,而是为了激发武旦表演者的创新能力,能够更好地去诠释武旦的人物形象,揣摩武旦人物的性格,刻画出符合表演艺术特点的人物形象。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它的表演形式决定了自身的魅力。有的人认为武旦表演者只是注重外在技巧的练习,忽视了人物内在感情的刻画,更谈不上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了,其实这是人们对武旦表演艺术的一种误解。武旦表演艺术不单单只是要求过硬、扎实的基本功,同样也讲究对人物内心的刻画,虽然现在舞台上存在着武旦表演的“快、冲、猛”的现象,但这毕竟只是个别的现象。
4 结束语
武旦表演艺术是优秀的历史文化产物,但其正经受着现代文化发展的考验和挑战。现如今的武旦表演艺术不能仅局限于原有的表演风格,也要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学会创新和改变,这就要求新时代的武旦表演者要拥有扎实过硬的基础;要博采众长、技为戏用;要尊师重道,积极地向前辈和师长请教、学习。
参考文献
[1]汪利军.浅谈武旦表演艺术的创新体会[J].大众文艺,2015,(8):165-166.
[2]王鑫.浅析武旦和刀马旦[J].青年文学家,2015,(2):169-170.
[3]张娜.武戏表演的和谐美[J].南腔北调·河南戏剧,2013,(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