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显亮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如何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点经验。主要从创新形式熟悉的情景在实际教学中解决数学问题;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在比赛中增长信心,朋友竞争意识等三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数学;兴趣;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那么,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小学生一年级的小朋友,就是要他们喜欢在活动、游戏中,趣味学习中去培养。这就是说:老师与孩子之间,无论如何都有可能存在较少或一些代沟,如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尤为重要。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鼓励学习、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交流,既可以营造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充分发挥认知动能性,又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从同龄人的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從而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还可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成为了他们轻松地形成知识技能的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如果一个学生有了教别人的机会,他会感到无尚伟大而光荣,这时就更容易激起他的兴趣。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保护意识过强,使得许多孩子就缺少与其他孩子一同交流的机会,他们喜欢按自己的意愿活动,缺乏集体观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对学习起始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谈谈我自己在朋友携手合作学习和激趣方面的几点体会:
1 创新形式熟悉的情景在实际教学中解决数学问题
尽量设计一些让学生尽可能都参与而且敢说敢发言,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够正确表达出来,根据这一特点,我总是把不能言语准确地机会留给能表达清楚的学生,让他边操作边表达,循序渐进地把话说清楚。例如在教学9加几时,我创设了小朋友感兴趣的小猴子卖桃子的情境(故意装成通话言语):一个盒子可以装10个,可就是只有9个在里面,外面还有4个(9+4),要求小朋友帮小猴子算一算一共有几个?借助这一情境,我分三个层次训练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第一层次让学生借助桌面上的学具边操作、边表达:从盒子外面拿1个放到里面去,盒子里面就是10个了,而外面剩3个,(10+3=13)所以是13。这样反复来几次学生就熟悉了,后面的9+8、9+7、9+6……就容易了;第二个层次:教师根据学生形象思维的过程,设计好板书为学生提供便于思考的图示,让学生一看便知:一整盒需要10个,外面4-1=3即10+3=13;第三层次:脱离各种模式,让学生结合已经学会了的数的组成9+4=13,使学生办演练,边通过过程掌握。
生动的生活情境,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例如我在教学《7的组成》时,开始出现了教材上的主题图,完后我请7个学生让他们在上面来,用不同的方法站一站,如左1右6、左2右5、左3右4、左4右3、左5右2、左6右1,这样反复一两次,他们就不难理解7的组成了,用这个方法类推到玩具、冰淇淋..…,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朋友学习兴趣。
2 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
众所周知:每个孩子都爱问个为什么,而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例如在教学《 8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乒乓球<8个),然后我分别捏在左手、右手,让学生猜一猜,猜对了给于鼓励,自然就出现了:
8 8 8 8 8 8 8 8
∧ ∧ ∧ ∧ ∧ ∧ ∧ ∧
17 26 35 44 53 62 71 80
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习数学做好坚实的铺垫。
3 在比赛中增长信心,朋友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奇心,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比、学、赶、超管用的很,兴趣浓的很。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傲,败不馁。如在小组中可以进行“夺红旗”、“戴红花”、“得奖励物品”的比赛活动;在个人中可以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又好,从而朋友学生的竞争意识。
总之,把教学活动与学生合作交流、互动学习有效的结合起来是朋友学生学习兴趣奥妙之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