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肿瘤观念有四“变”

2018-01-17 02:15闵青
大众健康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免疫治疗李宁临床试验

受访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 李宁

众望所归,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但是,很多人对于肿瘤的认知,還停留在过去。如今出现了很多诸如免疫疗法、内分泌疗法、微创手术等等针对肿瘤的新疗法,很多人不甚了解,甚至抱有恐惧和不信任心理。那么,人们对于肿瘤的认识理念都应有哪些转变?现在都有哪些人们并不熟悉的肿瘤新疗法呢?让我们听听专家怎么说。

第一“变”:看待肿瘤的良恶性有变化

如果身边有人罹患肿瘤,相信大家第一句话问的就是:“他/她得的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据李宁介绍,简单对肿瘤进行良性、恶性的划分或界定,已经不太符合实际的临床需求了。肿瘤的良恶性是根据细胞的样子和转移的程度划分的,但是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界限。

人们可能知道,如果叫做“瘤”,一般来说就是良性的,如果叫做“癌”,一般就是恶性的。可实际上,肿瘤的问题没有这么简单。比如,胸腺瘤一般定义为一个良性的肿瘤。但是,它也有转移或复发的可能。有些叫做肉瘤的肿瘤是恶性肿瘤。又如,有些肿瘤定义成“癌”。如果用显微镜去看它,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它的生物学特性又表现得没有那么“恶”。例如,很多人觉得肺癌听起来很恐怖,似乎一旦得了肺癌,只能活个三五年。但是,一些人的肺癌表现出毛玻璃病变,这跟普通的肺癌是不一样的。它增长得非常非常缓慢,有可能五年、十年不大变化,也基本很少出现转移。这样的肿瘤虽然在类别上还是属于癌症,但基本不会有生命危险,因此治疗起来也要跟其他肺癌做不同处理。因此,大家不要谈“癌”色变。

还有一些癌症是不直接威胁生命的,比如前列腺癌。美国有一个研究是对70岁以上、因为其他原因死亡的人进行尸检,结果发现90%的人体里面都有前列腺癌细胞。换句话说,这些70岁以上的人或多或少都患有前列腺癌,但是这些人都不是因为前列腺癌而死亡的。

对于肿瘤,我们要越来越把它当成一个慢性病来治疗。虽然不一定能治好,但是可以跟它共存。例如,高血压也基本不能完全治愈,但是吃药能够控制血压,能够使人不因为高血压引起视网膜脱落,不引起卒中,变成与疾病共存的一个状态。糖尿病患者进行降糖治疗,可以控制住血糖,不因为它影响生命、影响生活质量。这是我们现在治疗的一个主要目的。肿瘤的良恶性的概念在渐渐淡化,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是精准医学和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前提。

第二“变”:肿瘤的治疗方法更加个性化 

前面提到了一种呈现毛玻璃样变的肺癌,它在CT影像上是一个毛玻璃样的结节。它本身不是很大,特别在女性身上常见,很多是三四十岁的人。这个问题一般是在体检时发现的,发现时大小多在1厘米左右。如果经过手术切除,病理检查结果多是腺癌。这东西时间长了有长大的可能,但是因为它转移的很少,5年左右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在六七十岁甚至更年长的老年人身上,可以选择不那么激进的治疗方法,不是特别建议他们去做手术。现在的治疗观念是要保证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毕竟老年人手术后,生存质量有可能还不如不手术。这就要对病人有个预估。而毛玻璃样病变最常见的就是多发,没办法全都切掉。对于这种类型的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就要认真考量。

另外,除了良性、恶性之分,很多人也知道肿瘤有分期,如1期、2期、3期、4期,这些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意味着早、中、晚期呢?还有人听说肿瘤有“分级”,这是什么概念呢?

肿瘤的分级,是指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肿瘤的分期,如果按老百姓的话来讲,能手术治疗的都是早期,不能手术治疗的都是晚期。有淋巴结转移,能手术的话是属于中期。

对肿瘤进行分级和分期,目的是决定治疗方法。如果是早期,有根治可能的话,就选择一些积极的、有一定风险的方式。如果是到了4期的肿瘤晚期患者,平均生存期在6个月到12个月,这样就不用选择可能带来很大创伤的治疗方式了。

现在,肿瘤分期的概念也稍微有些弱化,专业人员更看重的是肿瘤的分子分型和分子分期,也就是要对肿瘤的发生机理进行探讨。在肺癌里,如果病变是有明显基因突变的,无论早期还是晚期,服用靶向药物都会有很好的疗效。也就是说,现在不光要“横向”地看问题,更要强调“纵向”看问题,看看这种病因产生的肿瘤有什么样的突变,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各种分级和分期的最终目的都是指导治疗。对于很多恶性肿瘤来说,早期可以手术,中晚期可以进行放化疗,这是分期最大的意义。当然,如果有更好的办法进行分层,就可以尝试更多、效果更好的治疗方法。例如,有些肿瘤如果在术前发现了基因突变,那么先吃一段时间靶向药物再做手术,效果是优于直接手术的。分期和分级的最终目的是指导治疗,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那么,肿瘤到了晚期为什么不太容易治疗呢?肿瘤晚期患者,身体里的瘤负荷比较多,瘤分布比较广,免疫机能有所下降。肿瘤已经占据了患者身体的大部分,身体已经被掏空和严重破坏,那么治疗起来效果肯定不如早期。早期阶段,肿瘤局限在一个地方,通过手术这种物理手段就能清理出去,治疗起来相对简单很多。等到晚期,这种物理手段所起的作用就很有限了,身体内部的免疫功能也失调了,治疗效果就会差很多。

第三“变”:手术和放化疗不再是治疗的全部

很多人通过今年的诺贝尔奖得知了肿瘤免疫疗法。那么,除此之外,近些年来的肿瘤新疗法都有哪些呢?

像原来大家所熟知的,手术、化疗、放疗这三种是最基本的治疗方式。到现在,这三种治疗方式也是占据着主要地位。但是,在十年前开始出现了靶向治疗,就是针对某个位点来进行靶向分子攻击。近5年,免疫治疗的进展也非常快。

免疫治疗大致上分为四种。一种是获得诺贝尔奖的checkpoint(检查点)这一类的药物,例如pd-1,pdl-1等等。据李宁介绍,这些药物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做临床试验的有十几种,也开设了近百项临床试验,验证它的有效性。目前来看,它们的有效性是非常好的。

第二类,细胞治疗,也就是用经过修饰的T细胞进行细胞治疗。先对患者进行抽血,然后体外培养、处理一段时间,再将细胞回输。当然,它也有一定的风险,即可能发生细胞因子风暴。

第三类,肿瘤疫苗(Cancer vaccine)。它是从肿瘤当中提取蛋白抗体,在体外培养做出疫苗,把这些具有免疫性的东西再打进去。这种疫苗也做治疗性疫苗。人们可能听说过宫颈癌疫苗,但那是预防性的。肿瘤的治疗性疫苗前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

第四类,病毒治疗。这个是近几年出现的效果较好的疗法。

除了免疫治疗外,近些年相对成熟的还有内分泌疗法等。内分泌疗法主要用于乳腺癌、前列腺癌等与性激素相关的肿瘤,效果比较好。它主要是用于辅助治疗和维持治疗。

另外,在外科领域,近年来人们还经常听说微创治疗。例如,在胸外科,利用微创治疗,能够做到“手不进胸”。通过几个小切口,就可以把肿瘤切除。微创治疗的好处是,患者的创伤小,恢复快。

在放疗领域中,质子治疗也是比较新的一种放疗方法。

这些新疗法听起来很“神奇”,它们的治疗原理是什么?与传统的治疗方法会有冲突吗?

李宁介绍,拿免疫疗法来说,人自身对肿瘤都是有一定免疫力的,免疫疗法主要是把人自身的这种免疫机能启动起来,让它去杀灭肿瘤。越早期应用越好。如果是肿瘤晚期,免疫系统会对肿瘤有“免疫沉默”。通俗一点说,刚开始的时候免疫系统认为肿瘤细胞是不好的、外来的,所以会出手攻击。如果时间长了、天天出没,免疫系统就不认为肿瘤是“坏人”了。但是,这种免疫治疗,与癌症患者补充增强免疫力的食物是兩码事,不要混为一谈。

肿瘤新药物有口服、静脉注射等多种途径。很多靶向治疗的患者每天吃一片药,就可以获得很长时间的生存期,不用住院,只要定期复查即可。有些免疫疗法与放化疗是有协同作用的。也就是说吃药的同时,可以进行放疗、化疗。

有人会问,这些疗法适用于什么样的肿瘤?需要先进行基因检测吗?

这些疗法并不是适合所有人。没有两个人长得完全一样,也没有两个人的肿瘤情况是完全一样的。因此,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还有的人会问,是否基因检测阴性就意味着这些新疗法没有疗效?这也未必的。例如,pd-1,对于基因检测阳性和阴性的患者都有效,只不过阳性患者有效率比较高。因此,即使基因检测阴性,也不能随便放弃治疗。目前,大家还在寻找更有效的预测治疗的指标。

第四“变”:不要觉得“新方法就是不好的”

上面我们说了那么多肿瘤的新疗法,它们有什么优势呢?

肿瘤新疗法的最大优势还是延长患者生存期。如果一种疗法不能延长患者生存,肯定就是失败的。再有效的治疗药物,只有一段时间的有效期,因为肿瘤也是不断变化的。普遍在一年左右,会出现新的耐药问题。如果还有新药的话,那至少会比原来多活一年。按这种方式去理解,就能知道这些新疗法的优势了。

但是,还有一部分患者对这些新疗法有担心和恐惧,担心它是否有效,担心它是否安全。

在这里,李宁提醒大家,没有任何一个方法是百分之百能成功的。例如现在临床应该的肿瘤标准化疗,对于肺癌的有效率也只是在30%~40%,大部分患者是要失败的。以现在的医学发展情况,这些药物只能做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一个药物的研发,大致需要5年到10年的时间。免疫疗法是最近三四年进入中国开始临床试验的,今年才有第一个获批。而指南的更新速度可能更需要一些时间,所以即使指南上没有这种疗法,也不能否定和拒绝使用。

面对很多肿瘤患者对免疫疗法等新疗法的怀疑和担心,李宁告诉大家:一个新的方法出现,只要能够进入临床或临床试验,那么医生一定认为它是比现有方法要好的。这些进入临床试验的药物和方法是经过层层审批的,医生会相信它比现有方法好,才会让患者去尝试。厂家也认为比现有方法好,才会做投资。不要觉得“试验就是不好的、不安全的”。

当然,还有一部分患者在听说肿瘤的免疫治疗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后,便觉得肿瘤可以“彻底治愈”了。李宁希望患者也不要有这样的认识。因为此次诺奖获得者的获奖原因,主要是发现了免疫治疗肿瘤的机理,还是理论性的东西。我们与肿瘤的斗争,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还有一些患者喜欢自己到网上搜索一些疗法,他们会发现,有号称能治疗肿瘤的“生物疗法”,有“XXX吃中药治好了肿瘤”“XX疗法和偏方可以治肿瘤”等等。其实对于一个疗法是否“靠谱”,就看它有没有效果,可不可重复,是否有规范方法进行检测。不管什么方法,不能只轻信一两个例子,要看它的总体有效率或对于哪些患者有效。如果说一种方法能真正提高有效率,或者说一种方法对某一部分患者有效,也是好方法。比如克罗蒂尼,对某种基因阳性的肿瘤患者有效,而这种患者在肺癌病人里只占4%左右。这时候我们通过基因检测,把这部分患者挑出来,发现有效率达到90%左右,这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那么,患者有什么样的途径可以接受免疫疗法等新疗法呢?

在CFDA批准这些药物上市前,患者唯一接受免疫疗法的途径就是参加临床试验。这些药物一个月下来大概要花费几万元人民币,一年下来要花费三十万元到五十万元。如果在上市前参加临床试验的话,很多药都是免费的,还有很多检查费用也可以报销。

(编辑 闵青)

猜你喜欢
免疫治疗李宁临床试验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在册糖尿病前期临床试验特征分析
免疫治疗:无效必改,效不更方
参加临床试验,也要“顺道”
李宁:“我还在路上”
做事就像做药
做事就像做药
中国迎来肿瘤免疫治疗时代
靶向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肿瘤免疫治疗小分子抑制剂研发进展
创始人回归后李宁加速复苏
创始人回归后李宁加速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