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纯 邓小慧
摘要:格罗皮乌斯充分利用现代建材,建筑设计和工业艺术的统一设计出包豪斯,摒弃了传统的周边式布局,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墙达到建筑的透明性,采用连锁的方式把这些建筑交织在一起,特意组成一个不对称形状,建筑体型纵横错落变化丰富,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功能和与其他区域的联系。
关键词:空间设计理念;包豪斯;格罗皮乌斯
1 前言
空间设计理念是设计师在空间作品构思过程中所确立的主导思想,它赋予作品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空间设计是建筑师在建筑空间上的设计是对特定的空间进行创新设计,打破传统的形式,加以自己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包豪斯是德国魏玛的一所艺术设计类大学,是世界现代设计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设计理念的三原则:①艺术与技术的想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和客观的原则来进行,而它的创始人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根据包豪斯原则认为,新的学校本身的建筑、规划、就是一篇无声的“宣言”。
2 包豪斯校舍的空间设计
2.1 建筑的连锁方式
包豪斯设有工作坊的艺术高等学院、教职员工的办公楼、一个有舞台和餐厅的大礼堂、学生宿舍楼、教职工宿舍楼和用于培训年轻的学徒技术学校,格罗皮乌斯把这些建筑分散于校园各处,并且得出几个方案一是组成一个巨大的建筑围出一片中心空地二是把建筑排成一个长条,但是都被他否定了,最后格罗皮乌斯采用连锁的方式把这些建筑交织在一起,特意组成一个不对称形状,建筑体型纵横错落变化丰富,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功能和与其他区域的联系,格罗皮乌斯喜欢用空中视觉来解释这个设计,他认为从空中俯瞰可以很好的区分每个区域。
2.2 建筑的采光方式
空间得以呈现、得以被人欣赏并且可以进行空间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毕竟,在体验建筑空间时,大部分的信息是在光的作用下通过视觉传递给人们的。根据建筑的空间设计与物件位置摆放的要求,选择合理的采光方式,确定采光的空间大小和窗户的面积大小及窗的布置形式,一个空间最重要的就是室内的环境也就是室内的采光。
格罗皮乌斯在设计包豪斯时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墙使光能够照亮室内,在包豪斯随时可以看到玻璃窗,同时格罗皮乌斯也考虑着各个建筑间的关系,每个建筑的高度不一,使得太阳可以照射到每一栋建筑,他把主要作坊放在东西向之间,一整天都能得到太阳的照射,照射作坊的同时阳光也透过不同的位置对其他建筑进行照射。
2.3 建筑的局限性
格罗皮乌斯充分利用现代建材,建筑设计和工业艺术的统一设计出包豪斯,
并且摒弃了传统的周边式布局,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墙达到建筑的透明性,但是格罗皮乌斯在设计包豪斯时过于重视构成主义理论,强调形式的简约,突出功能与材料的表现,忽视了人对产品的心理需求,影响了人与产品之间的情感和谐。
包豪斯的局限性:①格羅皮乌斯设计包豪斯过于着急的创新,没有考虑建筑对人的符合性,②巨大的玻璃墙在夏天阳光照射带来了燥热,冬天金属框架开始生锈,室内非常冷,③玻璃墙使得学生、教师的个人隐私带来诸多不便。
3 格罗皮乌斯的空间设计理念对现代空间设计的影响
3.1 空间与空间的连接
在包豪斯校舍里最有特色的是舞台和餐厅相结合的大礼堂,格罗皮乌斯把两者空间相连接,既是舞台也是餐厅。空间的连接可以使两个相对静止的空间打破传统的单一形式,把两个空间连接可以更好的对特定空间的功能进行表现,空间与空间之间有一定的前后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层次关系,这就是空间与空间的连接的关键,空间的连接可以很好的扩大空间范围使得原本小空间变成大空间,也可以缩小空间到另一空间的距离,就像包豪斯的大礼堂,把帘子拉起来就是表演用的舞台,把帘子拉开就是学校餐厅。把空间放大就是几个几何体的摆放,而把空间看成几何体,就是几何体的聚合进行连接,并形成空间与空间的连接。
3.2 集体共享式的空间
包豪斯的学生宿舍楼是集体共享式的,格罗皮乌斯没有设计任何供人独处的空间,而宿舍外的阳台是学生们的欢乐空间体现集体主义的乐趣,楼顶可以用来做聚会的天台,在包豪斯处处体现着集体共享式的空间。对于现代的空间设计来说,集体共享是一个很新鲜的词语,在中国有集体共享式的空间为数不多,这里比较出名的是SOHO3Q是SOHO中国现董事长潘石屹与首席执行官·联合创始人张欣联手创建的共享办公空间,并且在北京、上海各大SOHO建筑场所中开设的共享办公空间。打破传统的办公空间,跟朋友共用办公空间、配套设施、甚至是客户资源等。
4 总结
包豪斯的设计中空间的连接是现代建筑所需要的。在现代,建筑的用地特别是大城市的用地是比较紧张的,而空间的连接可以大大的扩展空间,这也使得原本比较拥挤的空间得以扩大。集体共享空间在现代不多,但是不影响它以后或许会变的很普遍,随着现代设计师的不断地创新和人们思想的开放度的增加,集体共享式的空间建筑也在不断增加。而现代的建筑设计师也一直延续着格罗皮乌斯的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0-1.
[2]王蕾,张亮.现代建筑采光方式与室内空间效果分析[J].山西建筑,2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