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自主本质,为高效习作保驾护航

2018-01-17 01:46龚艳
江西教育C 2018年11期
关键词:陶行知树叶习作

龚艳

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最令老师头疼的就是习作教学。很多学生对写作的畏懼和抵触情绪,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不少学生要么是被教师逼迫着硬挤牙膏,要么人云亦云般地千篇一律。怎样才能通过教学手段的更新,改变学生的这一认知特性,让更多的孩子喜欢上习作,乐于写作呢?著名教育实践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他的生活理论对于解决学生当下的现状具有重要的警醒价值和指导意义。

一、保障自主策略,为兴趣激发奠基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就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在充分调动内在认知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真正激发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动力和热情。鉴于此,教师应努力将习作的教学内容和写作话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勾连,让学生为趣味而动,因趣味而写,为习作练笔搭建扎实的平台。

比如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名字特别感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向父母询问、查阅工具书等形式,了解自己名字的意思及父母取这个名字的含义。然后以此作为写作的材料,学生自然写得兴趣盎然。不少学生对自然界的现象也有较为浓厚的兴趣,比如花开花谢、日出日落、风雨雷电、鸟语花香,这些都可成为学生热衷观察的对象,从月初到月末,从春夏到秋冬,学生只有真正融入到生活之中、深入到社会之中,才能形成第一手的资源,形成与众不同的发现。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遵循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引领学生强化心灵体验,鼓励学生在自由体验和表达生活中感知,大胆观察身边之人,描述身边之事,从而让习作有内容可写,有真情可抒。

二、保障自主路径,为素材积累护航

现实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陶行知曾说过:“语文的外延即生活。”我们作为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组织者、策划者,应对这一理论形成深刻的认知,走进学生生活的圈子,了解学生生活的状态,尤其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将学生的身心浸润在真实生活状态中,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但必须要指出的是,纯粹生活状态下的感知生活与学生习作的视角下的生活感知是两个不同的维度,教师可以顺势开展一些契合儿童生长发展规律的实践活动,指导他们真心留下自己的生活轨迹,并引导学生在观察、感知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如春暖花开之际,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补充一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词,走进大自然,从而增添自己的认知感受。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认知积累了习作素材,为之后的深入阅读奠定了基础。

生活原本就是多彩斑斓的,有了生活和体验,学生就有了属于自己独特认知的生命价值,才能真正激发内在的写作冲动,形成不吐不快的感觉。所以,我们应将丰富学生的生活感知视为习作教学主体性的重要环节。

三、保障自主方式,为自由表达蓄力

陶行知先生在其著名的“六个解放”理论中,直言不讳地指出:要解放学生的思维、解放学生的眼睛和双手,其实就是要让学生敢于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观察、敢于思考。因此,教师就应该遵循陶先生“六个解放”的理论,将习作教学的着力点聚焦在运用自己的视角和生活中。

例如,四年级有一篇习作要求学生描写“秋天的树叶”,很多教师常用的策略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树叶,试图让学生对课件展示的树叶进行观察,形成写作内容。很多学生由此写出来的文章非常干瘪,内容也相对薄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树叶是教师一厢情愿收集而来的,学生只能在屏幕中进行观察,缺乏参与体验的过程,这样的观察毫无价值。于是,笔者在教学时就引导学生深入实际,到树林中走一走,寻找一些与众不同的树叶,而在进入班级之后,再引领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充分调动其内在的认知体验。

四、保障自主时间,为创新思维奠基

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保障学生思维认知能力的运转,让每个学生能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保障其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因此,教师应力争做一个创造性教师,在充分尊重和利用学生周边资源的基础上,把握学生内在的认知能力,从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体验和个性品质等方面,扩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素养。

著名教育家马斯洛指出:每个生命个体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能力,但在初始阶段常常出于无意识状态,而偏偏是这种无意识状态能促进人的创造与发明。因此,在习作教学中不必急于向学生提供写作方法,而是将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向习作的整体,从而形成其基本的认知和思考,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发展。

写作作为学生内在意识和情感表达的基础,离不开自身的生活,只有将习作与学生的生活进行勾连,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写出来的习作才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才能将心中喷涌而出的激情化为对写作的认知动力。(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

猜你喜欢
陶行知树叶习作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树叶的不同称呼
一片树叶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
小树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