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薇
学习尖子生中有许多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也有一部分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没有严格要求自己,以至于做了许多不该做的事,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每位教师应该深思:我们在关注转变后进生的同时,是否忽略了另一个群体——学习尖子生的思想教育呢?
德育是教育之本。蔡元培先生曾说:“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的确,一个人如果品行不端正,不管他有多聪明,知识有多丰富,到头来还是一件“废品”,甚至是“危险品”。因此,教师切不可放松对学习尖子生的德育。
一、学习尖子生思想问题及成因分析
据调查与了解,相当部分学习尖子生的思想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嫉妒心较强。部分学习尖子生心胸狭窄,发现别人超过自己,就会想方设法攻击对方,通过否定别人来抬高自己。
(二)心理负担过重。许多学习尖子生心理负担过重,意志薄弱,经不起失败,一旦成绩下降或受到批评,便闷闷不乐,或大哭大闹;有的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不知所措。
(三)虚荣心很强。有的学习尖子生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常常在教师面前表现得积极、乖巧,而在同学面前却态度恶劣,甚至散布消极言论,双重人格严重。
(四)骄、娇二气严重。有的学习尖子生恃才傲物,不可一世,不尊重同学,甚至不尊重老师;有的娇生惯养,排斥劳动,害怕吃苦。
(五)个人主义思想严重。有的学习尖子生自私自利,只为自己考虑,对他人漠不关心,集体观念淡薄,责任心不强。
造成学习尖子生上述思想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试教育的不良后果。如今虽然推行素质教育,但考试成绩仍是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唯一标准,这也造成了部分教师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致使学习尖子生常常因为自己成绩优异而沾沾自喜,从而放松自己在思想行为方面的要求。
(二)家庭的误导。有的家长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不关心子女的思想状况;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让孩子得高分,动辄奖钱赏物,从不让孩子干一点家务活;有的家长常常鼓励子女争取各种抛头露面的机会,从不支持子女做一些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只注重学习而轻视劳动,只追逐个人名利而不考虑集体利益的心理。
(三)部分教师教育方法不当。由于学习尖子生成绩优秀,为班级争得了荣誉,因此很多教师特别偏爱他们,总让他们参加各种活动,且常常表扬他们,甚至过分赞美他们;有的教师以考分高低来区分学生的“优、中、劣”;有的教师评选班干部只看成绩,不看品行;有的教师为了维护学习尖子生的威信,在他们犯错时,往往不闻不问,这种做法无形中助长了他们的骄傲思想、蛮横行为。
二、加强对学习尖子生德育的措施
响鼓也要重槌敲,我们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切实加强对学习尖子生的教育和引导,在对他们加强德育时应做到以下“四个结合”:
(一)学校与家庭相结合。学校与家庭必须统一思想,摒弃“智育第一”的观念,步调一致地对孩子进行德育,可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使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意义,提醒家长不仅要关心子女的学习、生活,更应重视子女的道德品质;可建立家长联系卡或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在学校、家庭中的思想变化、行为表现,以便共同教育孩子。同时,教师和家长都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在道德品行方面起表率作用。
(二)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学习尖子生成绩优异,得到表扬的机会很多。诚然,适当的表扬能激发他们的进取心,让他们保持信心,但过多的赞美可能会使他们产生一种唯我独尊的优越感,从而自命不凡,狂妄自大。因此,教师对学习尖子生的爱要适度,并要提高表扬的标准。同时,教师一旦发现尖子生不好的苗头,该批评时就批评,决不姑息迁就。
(三)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教师应要求尖子生经常开展自我批评,按照《中小学生守則》《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另一方面,还需要旁人对他们进行监督与提醒。教师应经常了解学习尖子生的思想状况,同时引进竞争机制,比如班干部轮流当等等,从而使学习尖子生认识到思想品质、行为表现的重要性,并能约束自己。
(四)明理与导行相结合。明理利于导行,没有正确的认识,便不会有自主调节行为的习惯。只有晓之以理,才能导之以行。我们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召开“怎样才算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优秀榜样汇报会”等主题班会,通过讨论“他值得敬佩吗?”“只要分数行吗?”等问题,或采取个别交谈的方式,使学生对道德品行形成正确的认识。有了正确的认识,还应付诸行动。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学习尖子生,给他们一些任务,如管理班级、帮助学困生,或创设各种情境,指导他们的行为,使他们不断完善。
总之,学习尖子生是一块好玉,但并非毫无瑕疵,只有通过精心雕琢,才能变得更完美。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隆岗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