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秀
小学开展志愿服务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的实际行动中,知、情、意、行得到发展与磨练,养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品格,能与自己、家人、社会及世界和谐共处,为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以志愿者行动引领学校德育工作,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教育、自主助人、自我完善、自主成长,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形成以“主体、责任、践行”为核心的德育文化,提升德育的实效性。对于在小学如何开展志愿者行动,南京市共青团路小学进行了较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一、建构志愿者行动体系
学校科学地整合志愿服务项目,开发小学生志愿者行动课程,拓展和完善校本德育课程体系;依托学校德育传统项目、雨花台烈士陵园教育基地,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创设了生活小达人(低年级)、红色教育宣讲(中年级)、少年儿童普法(高年级)等志愿服务系列课程。
低年级:“生活小达人团”以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为宗旨,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学习衣食住行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及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中年级:“红色教育宣讲团”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为主题,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积极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通过宣讲革命英雄故事、祭扫烈士墓、担任纪念馆小小讲解员、寻访老红军等志愿活动,切实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落到实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他们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高年级:“普法儿童团”以培养学生法制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进行法制宣传。通过丰富多彩的普法实践活动,让学生正确认识身边的法律,感受到学法、知法、守法的现实意义,从而提高法律意识。
二、创设多样的志愿岗位
学校、班级设立了各种志愿岗,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
志愿者服务岗位由教师和学生根据需要一同商定。有的班级没有了“值日生表”,取而代之的是“清洁班级服务岗”;有的班级电教讲台不再要教师指定课代表服务,因为有了“电教协管员”岗位;图书架旁有了“图书管理员”;垃圾箱也有了“洁具护工”进行清理;擦黑板这类小事志愿者也都排队去做……更有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岗位出现,如“课间游戏监督岗”“午餐服务员”“小雏鹰表扬栏”“小喇叭广播员”“小小讲解员”等,营造了浓厚的志愿者文化氛围,每个岗位都由学生自主申请,经过考核方可上岗。学校还定期开展“优秀小志愿者”评比,并对志愿者的事迹进行宣传,做到榜样引领。
学校还依托社区资源和社会资源,逐步形成区域志愿服务基地,拓展志愿服务的空间。如每年的“宪法日”,学校的普法儿童团就会走进社区,向市民进行法律宣传;每年的重阳节,学校师生志愿者一起到养老院慰问老人;春节到来之际与社区孤寡老人喜迎新年等。
假期是学生走向社会开展志愿服务比较集中的时段,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福利院、南京博物馆、金陵图书馆等场所都向孩子们提供了“小小讲解员”“安全引导员”“卫生保洁员”“图书借阅管理员”等志愿岗位,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可以组成志愿小分队,也可以与父母一起进行志愿服务。
三、培养学生的志愿者精神
志愿者行动,仿佛有着奇异的魔力,昨天,孩子还在校园里打闹疯跑,今天,他们已经彬彬有礼地走上了服务岗位。每个中队,每个小队,每个同学,在志愿者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情让人感动,让学校更坚定地开展志愿者活动。
面对着孩子们的变化,学校在惊喜之余,也进一步思考:德育形式是否也应该有所变革?应该进行怎样的变革?传统的德育崇尚说教,德育活动也被限制在师长认可的范围内,学生说着“小大人”的话,做着“小大人”的事,他们能从中真正受益吗?或者只是学会言不由衷和故作姿态?道德品质的获得不是靠说,更关键的是做,而且是发自内心的主动去做。在这个主动去做的过程中,孩子们享受到了奉献的快乐,感受到了被认可和尊重的喜悦。而当他们在志愿服务中遇到挫折时,在集体的帮助下,这种挫折会成为他们突破自我的铺垫,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如果我们能让孩子们从枯燥单调的德育说教中解放出来,用志愿者活动去影响他们,感召他们,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实践、发现,让他们学会关心、同情和爱,让他们感受信任、尊重、期待,他们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健康成长。
学校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传承了志愿服务精神,锤炼了學生品格,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实现了志愿养德。学校探索出学生内心喜欢、知行合一的符合教育规律的育人方式,让学生道德品行的发展由被动走向主动,很好地实现了德育转型,有利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共青团路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