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永福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时,应尽可能地把握好时机,用好教材中的相关素材,激发学生深度思考,探究数学的本质规律,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建立数学模型。下面是本人教学的做法案例,期盼能抛砖引玉。
关键词:建模;小学数学
1 观察揣摩,寻找规律,促进有效建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烙饼问题》的教学。课件出示情境图:每次最多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
(1)研究烙一张饼需要的时间。烙法:正面反面。3×2=6分钟。
(2)研究烙两张饼需要的时间。烙法:正面正面;反面反面。也是3×2=6分钟。
师:为什么烙两张饼和烙一张饼所需要的时间相同?
生:烙1张饼时,锅里空出1个位置,烙两张饼时,锅里没有空位置。
(3)研究烙三张饼所需要的时间。
師:烙三张饼需要多长时间?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1号2号3号三个圆片代替三张饼来烙一烙,想一想怎样烙时间才最短?
生1:第1次3分钟,1号饼2号饼烙:正面正面;第2次3分钟,1号饼3号饼烙:反面正面;第3次3分钟,2号饼3号饼烙:反面反面。
生2:也就是每次总烙两张饼别让锅闲着,这样最节省时间。即:3×3=9分钟。
<4)研究烙四到七张饼所需要的时间。
生1:烙四张饼可采用2张,2张的烙法。时间是3×2×2=12分钟。
生2:烙五张饼可采用2张、3张的烙法。时间是3×(2+3)=15分钟。
生3:烙六张饼可采用2张、2张、2张的烙法。时间是3×(2+2+2)=18分钟。
生4:烙七张饼可采用2张、2张、3张的烙法。时间是3×(2+2+3)=21分钟。
(5)寻找规律,概括模型。
师:我们把上述烙一到七张饼的情况整理成如下表格,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细心观察,讨论后发现:除了一张饼外,无论饼的个数是双数还是单数,所需的最短时间都等于烙一面饼所需的时间×烙饼的张数。也就是3n。这样,学生通过借助这个列表的直观性,最终成功地概括出了这个数学模型。
2 沟通联系,感悟特征,促进有效建模
列方程解答下列各题。解答后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1)一支钢笔10元,买同样的两个文具盒和一支钢笔共需80元。一个文具盒多少元?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10厘米,它的周长是80厘米,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多少厘米?
(3)小红今年10岁,妈妈年龄的2倍与小红年龄的和为80岁,妈妈今年多少岁?
学生列方程解答后发现,上述三题列出的方程都是“2×+10=80”。这是为什么呢?
此时我们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沟通前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的本质属性。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同学们惊叹地发现:原来这三道数学问题是具有相同的数量关系,所以列出的方程都是“2X+10=80”。也就是它们的骨架子都是一样的,从而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模型的神奇魅力!
教学到此,还可适度的进行拓展练习:解答下列各题,解题后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1)4台拖拉机3天耕地120公顷,照这样计算,6台拖拉机10天耕地多少公顷?
(2)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3)小冬买了3千克梨和3千克苹果共付20.1元,小青买了1千克梨和3千克苹果共付15.1元。每千克苹果和每千克梨各多少元?
上述三题表面上看是不相同的数学问题,学生解题后,通过对比、反思便会发现它们的共同的特征规律:三题的数量关系都是“总量÷份数=1份数量”,也就是它们共同的数学模型。平时课堂教学中若能经常这样训练学生,定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