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评价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2018-01-17 01:46徐洁
江西教育B 2018年11期
关键词:量规成果课文

徐洁

编前语:

课堂是师生学习、交流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作用的过程。课堂评价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多种评价方式并用。教师在课堂中的即时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嵌入式评价就是将评价渗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它是根据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的综合评价。本组文章主要介绍了嵌入式评价的具体操作方法,详细到具体课文教学中的运用、具体课例的展示。笔者将多年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广大读者的教师生涯有所助益。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需要有效设计课堂教学,突破平面学习,把学生的肤浅学习引向深度学习。评价对课堂教学具有导向与引领作用,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会自主学习的学生应会自主评价。所谓“嵌入式评价”,就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伴随着评价,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及评价的一体化实施。“嵌入式评价”的基本操作路径包含着学习目标设计、学习过程设计与学習成果获取,这期间可以通过使用评价量规这种学习工具加强效果。

一、学习目标设计:评价引领的课前预习

倡导学生预习在前,教师教授在后。先学后教,让学生思考在教师讲授的前面。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之初就伴随着评价。特别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用的导学单,其中的一个栏目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后提出的问题”,还有一个栏目是“小组学习后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在基于学生自主预习、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调整学习目标与内容。学习目标本身是可操作的,可测量的。评价渗透在学习目标之中,比如,张军芳老师执教的《桥》一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所示。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在危难面前沉着冷静、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老支书形象。

3.学习课文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4.体会作者以环境描写、人物对比凸显人物形象,以设置悬念增加感染力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学习目标是整个学习活动的指引和方向,以上目标分为知识提取、理解、分析不同层次,有的指向知识运用。目标设计得越具体、明确、操作性强,越有利于学生自己对照目标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

二、学习过程设计:学习与评价同步并进

基于学情寻找教学起点,课堂教学必须以学情为起点,把有限的教学时间用在刀刃上。张军芳老师在执教《桥》一课时,我们进行了多次备课研讨,她在不同地域、不同班级反复讲授了五次。上课之初,教师精心设计学生预习学习单,除基础性预习之外,安排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们提出了很多问题,非常有意思的是,虽然学生分布在济南和烟台的不同班级,但他们提出的问题却不谋而合。教师如果长期用心把握学情,就可以对所教学生的知识水平、疑难点作出准确判断。如下是《桥》课堂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已根据自主学习单要求,预习了课文,昨天晚上,张老师也进行了认真批改和统计。我发现咱们班的同学在生字词语方面有两个“最”,想知道吗?

生:想。

师:第一个“最”,是“最值得表扬”。薛奕璨、张梓琪等28名同学通过自学就把这一课的生字词语一字不错地掌握,真是厉害,掌声鼓励。

(生鼓掌。)

师:第二个“最”,是出错最多的一个词“呻吟”,看一下正确的写法。孩子们,谁知道它的意思?

张老师根据学生前期预习暴露的困惑与疑难设计教学,点名对预习好的同学提出表扬,对问题出现多的地方重点纠正与强调,课堂教学有依据、根基牢。

基于学习现状设计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包含学习问题设计和学习活动设计等内容。让学生参与问题设计过程,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梳理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就有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学习心态。张老师执教的《桥》这节课,老师与学生共同梳理出如下问题重点研讨。

1.课文多次写到洪水是为什么?

2.课文第二段为什么要把洪水比喻成野马?

3.作者写洪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是为什么?

4.老汉为什么要把儿子揪出来又推上去?

5.第八自然段为什么要将老汉比作山?

6.课文都在写老汉,为什么题目却是“桥”?

问题清晰后,教师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推动问题解决。教师让学生朗读重点语句,感悟老汉身上的责任与担当精神,体会“桥”不再是现实意义上沟通两岸的桥,而是架起乡亲们由死到生的生命桥,是连接普通群众和共产党员的连心桥。

倡导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给学生一定的工具与标准,让学生有理可依,有据可查。如,可借助评价量规这种学习工具。评价量规是对学生的作品、成果等进行评价或者等级评定的一套标准,是连接教学与评价之间的重要桥梁,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便于学生自主评价、同桌之间评价、学习小组评价、班级评价、教师评价,甚至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与指导。如下是两个简单的评价量规示例:

【示例1】从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角度评分

1分,能识记,基本理解;2分,能掌握知识的相互联系;3分,能迁移灵活应用知识。

【示例2】从学生合作学习表现评分

1分,能自主学习;2分,既能自主学习还能帮助别人;3分,在合作学习中有组织、带动作用。

评价量规要由教师和学生协商制定,制定评价量规的过程就是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评价量规的研发要基于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有导向作用,在动态中发展,不断修正完善。针对不同学生,应研发不同的评价量规,以适应每一位孩子发展。

三、学习成果获取:对目标达成的检测

学习成果检验的是学习目标是否已经达成。学生在个人或小组学习基础上,产生学习成果并在课堂上重点展示。学生在互动学习中展示学习成果。学生适时展示自己或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习成果,其他同学对展示者进行点评、质疑、补充,教师追问、拓展、提升,在思维碰撞中使学生能力提升,更好地探寻知识规律,建构知识体系。

在高金德老师《从一个函数图象说开去》一节课中,学生展示了亲手设计的百余种习题。学习成果具有多元化与可检测性,展示评价方式也是多元化的,可以采取一人主讲,他人质疑的方式,也可采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组员补充等方式。学习成果是学习目标的物化表达,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小练笔、习题、思维导图等。力求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喜欢学习、乐于学习的愿望。评价渗透到问题、活动设计之中,并让学生产出学习成果。如,滕燕丽老师执教的《小动作大文章——动作描写指导》教学片段。

(生2分钟时间写片段,师巡视,看学生基本写完之后要求学生停笔。)

师: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分享下你的作品?

生:罗纳尔多迅速地跑到对手前抢到了球,然后冲出对方的包围,一个卧倒,罗纳尔多把球踢进了球门里。我用到的动词有:跑、抢、冲、卧、踢。

师:这个同学用到了5个动词。不知大家听出来没有,其实这个同学写的是罗纳尔多一个精彩的射门过程,他把这个过程分解成了几个小动作。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及时评价,学习成果就是学生的写作作品,评价紧密回扣学习目标。可检测的学习成果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果实,收获了学习的快乐。

(作者单位:齐鲁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 王 慧

E-mail:729628267@qq.com

更 正

《江西教育》教研版2018年第10期(P8-13)《实用文阅读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课例评析》一文的作者应为:评析/王从华,执教/徐静、夏文强。

特此更正!

《江西教育》杂志社

2018.10.26

猜你喜欢
量规成果课文
师生共同制定评分量规——基于文献与实践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体育学习评价量规的研究
浅谈评价量规在音乐翻转课堂中的作用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