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
[摘要]本文通过对汉唐乐府形式及内涵的阐释、发展脉络的梳理,将汉唐乐府典雅传统的形象清晰地树立在读者面前,同时,也探析了汉唐乐府传承及对外传播的思路及方法,为我国其他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汉唐乐府;南音;梨园戏;传统文化
一、汉唐乐府
汉唐乐府,由南音民家陈美娥女士创立,成立于1983年,是以南音乐曲为基础的古典乐舞剧团。初识南音,是因当时在电台任主持人的陈美娥,收到了一位对节目中惟缺南音感到失望的热心听众的来信,从未接触过南音的她自此便循声而去。毫无意外,她被当时的南音民家吴素霞婉转清丽的音韵所吸引感动,并且决心投入到传承弘扬南音的伟大事业中去。然而,中国传统文化遗珠众多,有很大部分文化、艺术、历史价值颇高的文化遗产尚未被挖掘开发,况且近现代历史遗留问题,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断层,改革开放以来,国人对于西方文化艺术的推崇与日俱增,急欲填满对西方现当代文化追求的空缺,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承便显得力不从心了。致使唐宋音乐的研究权威竟要去日本、韩国循迹,国外汉学家在掌握汉文化发展脉络规律的同时,还不忘借着有心之士的遗憾讽刺挖苦一番。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陈美娥坚定了要寻找及推广她心中最古老、原汁原味的中国古乐。
陈美娥深信,南音源自中原汉唐时期,是不受外族音乐影响的“华夏正音”,遂与兄长创办了汉唐乐府,在创办之初,乐团仅仅是作为南音推广传承的机构。南音,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古老的乐种之一。南音起源于前秦,兴于唐,形成在宋,在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中原汉族移民把音乐文化带人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用泉州闽南语演唱,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直到1995年,受泉州以南音为曲牌排演的梨园戏的启发,汉唐乐府经典剧目《艳歌行·梨园乐舞》产生了,自此,汉唐乐府在原有古乐团的基础上成立了主要表演泉州传统舞蹈梨园戏的“梨园舞坊”,逐步形成了现在的古典乐舞团。
自从《艳歌行》大获成功,评论界给予充分肯定后,汉唐乐府陆续推出了《俪人行》《荔境记》等一系列令人惊艳的南音梨园乐舞剧目,屡获国际性重要艺术节和大剧院的邀请,成功将古老的南音艺术以一种高贵典雅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二、推广成功的因素探析
对于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古典乐舞团来说,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中国古老传统的音乐舞蹈,欣赏并且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與价值,才是其最高理想。陈美娥在创办汉唐乐府之初,为了得到兄长的支持,向他诉说了三个期望:一是把南音介绍到全世界最高的音乐学府——维也纳皇家音乐学院,告诉他们,中国的古典音乐还在,中国的传统音乐还在。二是要把南音带到全世界最顶尖的表演艺术殿堂,例如巴黎的市立剧院,告诉他们,中国的传统乐舞并不过时。三是要把它送回北京故宫,回到祖国——流浪的文化,宫廷音乐回来了。…
现在的汉唐乐府,基于创办的初衷与积累的学术研究资料,以及表演经验,已经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目标,汉唐乐府至今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典范。当然,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与良好的口碑,需要方方面面的因素配合。
第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本身具有无穷魅力与吸引力,促成了国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与欣赏。汉唐乐府之所以让人耳目一新,是因为其完全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结合在了一起,并没有添加任何现代文化或者科技手段,所以它呈现的就是最本源、最接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表演。
第二,先以学术的思路将其推广至学者精英的研究理论层面上,以点及面,深入到普通大众的文艺生活中。从第一次接触南音,到逐渐通过自己的研究和田野调查了解它的来龙去脉,陈美娥对南音日益敬仰,也为国人不了解南音的历史而感到遗憾。为了确立南音的学术地位,再现华夏文明“活”的气息,陈美娥女士不仅通读了《二十五史》中的乐书、乐志部分,而且在东南亚等南音流传区域进行了长达8年的田野调查。嘲在此先决条件及基础下,汉唐乐府的发展基石牢牢稳固在大量珍贵权威的理论研究和真切可靠的实践调查中。
第三,尊重传统,善于创新,注重细节,精雕细琢,杜绝一切敷衍随意的创作态度与舞台表现风格。汉唐乐府坚持“传统+传统=创新”原则,创新的舞台形式不为迎合大众的传统审美而改变自身的表现诉求,而是秉着严谨传统的学术及创作心态,将梨园戏中讲究内涵颇多的科步身段与古老悠远的音乐形态相结合,形成了一出独特典雅的音乐舞剧。从学术资料及创作形式的考究真实,到现场表演的苛刻认真,无不表现了汉唐乐府的卓越之处。
三、对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延伸思考
当今国际的文艺市场几乎都以西方为主,其影响远大于国内。无论是现代审美环境和审美趋势的作用,还是渠道和途径的制约,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都未能尽如人意。然而,由于拓宽文化市场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要求,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工作都迫在眉睫。
鉴于汉唐乐府的成功,笔者认为,要想让中国传统文化真正“走出去”,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在保护和研究基础上的对外传播,即对于传统艺术的特质不能随意加以改动和扭曲。以保护为主,适度实施市场开发;遵循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在各种形式的传播中,均要依据基本准则,既要遵循文化艺术的基本规律,又要遵循传播的基本规律。汉唐乐府虽然是一个现代成立的兼具研究与表演的机构,但是其本质上就是将中国中原古音与梨园戏有机创新结合在了一起,向海内外传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刻意迎合市场需求,擅自改变其原本形态,而是根据传播与文化艺术的特性转换了其表现形式。因此,传统文化在对外传播时,不能因新而变、因利而变,而是在保护和研究的基础之上作出调整。
第二,特别要注重“走出去”的文化产品和项目的质量和影响力。我们在网络上经常可以观看到国外艺术节上中国元素的加入,最常见的应该是武术、杂技等项目,由于这些表演形式都是以技艺为主,文化内涵不强,所以并未形成持续较大的影响力。从长远看,这类项目对于国家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帮助不大。因此,政府在给予演艺出口项目资金扶持时,应该特别关注出口项目的内涵品质和影响力。
第三,演出应与研讨会、学术论坛、学术讲座等活动相结合,增强传播力度,扩大群众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其文化内涵、道德伦理内涵及社会内涵,这些都支撑着中华文化的发展根基和持久延续。对于学术研究层面的深入,不仅可以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理解与内涵,还能为中华文化项目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四、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需求不再是一味仰望西方,而是实现民族的文艺复兴。直至今日,我们依旧怀着虔诚热忱的心,细心呵护着完整存世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在尽力挖掘抢救再现辉煌的艺术瑰宝。作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后备力量,汉唐乐府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中国的文艺复兴,让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再次惊艳世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