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中发展的巨型期刊(Mage Journal)

2018-01-17 22:11许洁吕江建
出版广角 2017年24期
关键词:处理费出版商评议

许洁+吕江建

【摘 要】 近年来,巨型期刊作为开放获取学术期刊一种新的出版模式,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诸多争议。文章从巨型期刊的特点入手,阐发其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现状,揭示巨型期刊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争议,并就这些问题和争议提出巨型期刊在未来发展中所能采用的切实可行策略。

【关 键 词】巨型期刊;开放获取;开放出版

【作者单位】许洁,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吕江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90年代以前,学术期刊出版主要采取用户订阅模式出版。随着出版企业之间的兼并、收购,学术期刊日益集中于少数商业出版者手中,出版垄断导致学术期刊价格持续上升,严重阻碍了学术交流。为了消除知识传播壁垒,推动学术信息广泛和快速传播,实现学术成果共享和无障碍获取,20世纪90年代末,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运动率先在欧美国家兴起,《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先导计划》、《贝塞斯达开放获取出版宣言》和《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资源的开放使用的柏林宣言》三份文件的签署更是将开放获取热潮推向全世界。我国也于2004年5月24日签署了《柏林宣言》,积极参与开放获取运动。开放获取倡导人们自由、合法地获取、利用学术资源,而不受经济、法律、技术条件的限制。它主要通过开放获取仓储(OA Repositories,OA仓储)和开放获取期刊(OA Journals,OA期刊)两种形式实现,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经过同行评议。随着开放获取运动的不断发展,特别是2006年后PLoS One的出现和发展,催生了一种新型开放获取期刊出版模式,即巨型期刊(Mega Journal,MJ)。

一、巨型期刊的特点

巨型期刊是一种基于开放获取模式的在线出版物,其出版体量远大于普通的传统期刊,是一种对稿件具有低选择性的同行评议学术期刊。一般认为,巨型期刊这种开放获取期刊新模式由PLoS One首创。伴随着开放获取期刊的良好发展态势,一些出版商开始进行Mega Journal式的运营,其中涌现了一批佼佼者,譬如塞奇出版社(Sage Publications)旗下的Sage Open,英国医学杂志出版集团旗下的BMJ Open,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 Nature)旗下的Scientific Reports及Springer Plus等。巨型期刊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开放获取。巨型期刊采取出版前向作者收取论文处理费(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s,APC)的出版模式,以促使期刊快速上線,期刊的收入规模与其论文输出量直接相关,这种模式不适用于传统的订阅期刊,只适用于开放获取的出版生态圈[1]。

(2)发文量大。每年在各种巨型期刊上发表的学术文章远远多于传统学术期刊刊载的文章。仅2017年第一季度在PLoS One上发表的文章就达到5541篇,同时间在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的文章更多达6214篇,而传统非开放获取的期刊Nature,年发表文章仅为879篇。

(3)快速出版。以PLoS旗下的开放获取期刊PLoS One和传统期刊PLoS Genet为例作比较,作者投稿后的接受时间(acceptance times)分别为117天和140天,出版时间(publication times)分别为36天和55天。

(4)低拒稿率。由于巨型期刊采取“客观的同行评审”这一质量控制方法,接收与否取决于论文是否有科学性和完备性,而对论文的新颖性和重要性不做评价,这使得未被接收的稿件保持在最小限度。譬如Plos One最终出版其收到的65%-70%的投稿 ,BMJ Open的收稿率也在六成左右[1]。

二、巨型期刊产生的现实背景

1.大量文章出版的需求

开放获取出版在全球发展迅猛,势头强劲,开放获取期刊每年新增18%,开放获取论文每年增加30%,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学术晋升的高压使作者有强烈的大量发表论文的需求。学术期刊作为发表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在提升学术研究水平、推动学术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核心期刊的数量是有限的,其可以刊发的论文数量也是有限的,大量的投稿使得核心期刊的刊发周期加长;同时,一些核心期刊还会侧重选择刊发名人学者具有前沿性的学术论文,弱化了提携和发掘学术新人的功能。巨型期刊由于采用“客观的同行评议”方式,只考量论文的科学性,因而对刊载学术新人的初步成果或是一些重复性、再现性研究,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平台。此外,其开放获取的出版方式,也可以增强论文的时效性和传播力[2]。

2.大科学的发展

巨型期刊的快速发展一部分归因于大科学的进步。自普赖斯(Derek John de Solla Price)于1962年6月提出“大科学”这一概念,几十年来,大科学涉及的领域不仅包括物理学、化学、宇宙学等传统学科,而且在近年兴起的海洋科学、基因科学等领域也广为运用,其溢出效应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在“大科学”时代背景下,科研活动复杂化、专业化和学科交叉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使得科学家和学者常常苦于没有合适的期刊以供投稿。而20世纪初的知识大爆炸,导致学术分工越来越细致,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科学研究进入高度专业化和制度化阶段,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专业期刊。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些专业期刊缺乏与“大科学”匹配的整体性视野,加之今天的大多数科研成果都是多学科合作的结果,使得巨型期刊这种涉及多学科的开放获取期刊更具实际意义。

3.经济利益的推动

由于开放获取期刊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作者支付的论文处理费,因此,出版机构的收入直接来源OA论文的发表数量。但是国际学术出版者协会的调查显示,41%的开放获取期刊入不敷出,24%的开放获取期刊只能达到收支平衡。就PLoS为例,在2010年之前,PLoS一直处于亏本状态。依靠PLoS One巨大的文章发表量及向作者收取的论文处理费,2012年PLoS实现了750万美元的盈余,2013年利润更是突破了1000万美元。另外,我们通过检索SCI数据库可以发现,2015年在SCI收录的OA期刊发表OA论文数量位居前3的国家为中国(43581篇)、美国(41071篇)、英国(15196篇),分别占各自SCI论文总数的15.7%、11.7%、13.7%。2015年中国籍作者共发表43581篇OA论文,涉及OA期刊491种,其中发文数相对较多的120种期刊共发表论文35206篇(占总数的81%),篇均论文处理费为1656美元,进而可估算仅中国和美国在2015年度就分别支付了7217万美元和6801万美元的论文处理费[3]。如此可观的经济利益使得越来越多的开放获取期刊出版商加入到巨型期刊的阵营,譬如Sage、Springer和MDPI等出版商都在逐步扩大巨型期刊的在线出版业务。endprint

三、巨型期刊的发展现状

1.首个巨型期刊——PLoS One

PLoS One是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PLoS)于2006年12月创办的在线开放获取期刊。不同于传统的学术期刊及一般的开放获取期刊,PLoS One接收文章的学科范围非常广泛,包含了科学和医学领域所有学科的研究,期刊的发文量逐年增长。2012年该刊正式定名为PLoS One,当年期刊年发文量23468篇。2015年年发文量增加到27488篇,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同行评议学术期刊[4]。

除了发文量突飞猛进,PLoS One的论文质量也可圈可点。2010年1月,被Web of Science收录,创刊后首次(2009年)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就达到4.351,2010至2012年的影响因子分别为4.411、4.092和3. 73。虽然影响因子近几年有下滑趋势,但在如此庞大的发文量面前,影响因子仍能基本稳定,实属不易。

2.最新的巨型期刊——MDPI

曼迪匹艾(MDPI)是目前最新的巨型开放获取学术期刊出版商,创立于1996年,至今已有21年的历史。截至2017年6月,MDPI累计发表学术论文超10万篇,其中2017年上半年共计发表了15201篇同行评审学术论文。目前MDPI旗下共有179种学术期刊,覆盖10个学科领域,77 种学术期刊被全球最大的同行评审期刊文摘引文数据库 Scopus 收录,Sensors、Forests、Nanomaterials、Remote Sensing 等8本期刊排名位于所属学科的一区。

3.其他主要巨型期刊

自2006年PLoS One开创新型开放获取期刊出版模式后,很多期刊陆续效仿。自然出版集团先后于2010年和2011相继推出开放获取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2010年半开放获取,2014年完全开放获取)和Scientific Reports,而后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于2012年推出开放获取期刊Cell Reports,PeerJ又于2013年推出了同名期刊PeerJ,再加上期刊出版商Sage、MDPI、BMC等,巨型期刊的隊伍不断壮大[5]。

表1展示了PLoS One、Scientific Reports等10种巨型期刊的最新影响因子、年发表文章数、数据库收录情况、论文处理费、平均审稿速度、平均录用比例及中国籍作者2016年在各期刊发表文章比例等数据。

纵然如此,巨型开放获取期刊的发展前景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2016年6月13日,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在其博客上发布公告,“Springer Plus因不适应目前的发展模式,即日起不再接收新论文,并于2016年年底停止出版”。Springer Plus创建于2012年,是唯一一本覆盖所有学科的巨型期刊。但这种不限学科接收论文的方式使Springer Plus必须面对不同的科研群体,而不同学科的科研群体在提交和发表论文时有不同的需求,他们可能更愿意选择自身学科范围内的期刊。同时,PLoS One作为全球最大的巨型开放获取学术期刊,发文数量也在逐年递减。2016年的发文量约为22054篇,比2015年减少6052篇,下降38%,是自2012年以来的最低数量,并较2013年的峰值下降30%。此外,PLoS One的影响因子也在逐年下降,从2010年的4.351下滑至2016年的2.806。

四、巨型期刊存在的问题及争议

巨型期刊的创建,推动了学术成果的传播和交流,大大提升了科学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但由于巨型期刊发表论文较为自由,在学术论文的质量评审上存在着把关不严、标准各异、专家水平不一、质量控制机制有缺陷等问题,难免使得学界、业界和读者对其产生质疑与争议。

1.质量控制机制不完善,宽松审稿

学术期刊对学术论文的质量控制机制一般包含论文提交质量控制、论文内容质量控制及论文出版后的质量控制三个方面,一般而言,为了期刊的声誉,学术期刊对这三个方面的把控都很严格,但是事实并非如此。2013年10月4日,Science在“科学交流的未来”专题中有一篇以“Who's Afraid of Peer Review?”为题的文章报道了一个大型调查结果[6]。该调查基于一篇看似可信实际存在大量问题的研究论文的投稿。稿件的选题、实验、作者、研究机构均有明显捏造痕迹,实验与方法也很离谱,图表说明与其中的数据表征完全相反,只有论文的最后论断貌似值得关注。如果期刊编辑或审稿人稍加阅读这篇稿件,这篇稿件将不可能被录用。这篇稿件被投给了304种开放获取期刊,结果反馈:录用157种(51.64%),退稿98种(32.24%),尚无定论49种(16.12%)。在录用或退稿的255种期刊中,大约有60%显示是没有经过同行评议程序就给出最后决定的。304次投稿中只有36份审稿意见涉及稿件有科学问题,尽管有16份评审意见认为稿件很差,但编辑还是决定给予录用。Elsevier、Wolters Kluwer、Sage等出版商下属的期刊均录用了这篇虚构的稿件。这项调查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某些巨型期刊审稿宽松、没有严格遵循学术文章的质量控制机制等问题。

2.与掠夺性期刊界限模糊,很容易滑向掠夺性期刊的深渊

由于巨型期刊这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采用向作者收取论文处理费以支持文章在线出版的方式,这意味着期刊发表的文章越多,其本身的利润也就越多。这导致某些出版商放弃学术底线,通过发表大量的低水平文章以谋取经济利益。美国科罗拉大学图书馆员杰弗里·贝尔(Jeffrey Beall)2010年创造 Predatory Journals (掠夺性期刊)这个名词,其后每年他都在网站上揭露掠夺性期刊和掠夺性出版商。据杰弗里·贝尔调查,掠夺性期刊从 2013年的126种增加到2015年的507种,2017年更是高达1314种;掠夺性出版商从2011年的18家增加到2015年的693家,2017年更是高达1163 家[7]。endprint

3.缺乏足够的高质量的同行评审专家

在巨型期刊“客观的同行评议”模式下,期刊所发表的文章质量更加依赖于同行评审专家对稿件的把控和筛选,然而,期刊庞大的出版量和较短的审稿周期无疑加重了审稿专家的审稿压力。根据Wiley开展的一项包含115个国家、全学科领域3000名被试者的调查,前12名学术期刊出版商的审稿专家每年花费在同行评议的时间约为2200万个工作时[8]。再者采取开放的同行评议也会降低评审专家的参与度。根据出版研究协会2008年进行的一项调研,47%的审稿人表示署名审稿会降低他们为期刊审稿的意愿,同时49%的审稿人不愿将他们的身份透露给作者[9]。加之巨型期刊发表的文章涉及诸多学科,还可能出现某一学科审稿专家资源不足的现象。

4.学者评价褒贬不一

作为一种新的开放获取期刊出版形式,巨型开放获取期刊出现的时间较短,从以上巨型开放获取期刊发展现状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巨型期刊存在的各种问题。目前学界对巨型期刊褒贬不一。Esposito认为以PLoS One为例的巨型期刊指明了学术出版未来的发展方向;Richard Wellen认为巨型期刊为出版事业带来了突破性的创新。与此相反,Declan Butler认为PLoS One是PLoS谋取利益的“摇钱树”;John Hawley认为巨型期刊不过是“内容低劣的垃圾场”[4]。总的来说,巨型期刊未来的发展趋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5.质量不稳定,学科认可度差异大

通过检索,2009—2014年SCI收录的开放获取期刊443种,包括地学35种、工程技术56种、化学22种、环境科学12种、农林科学38种、生物81种、数学22种、物理13种、医学159种、综合性5种。我们通过分析这443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可以发现,不同学科开放获取期刊的IF存在差距。以1.5为界,可以将IF变化情况分成两组:IF<1.5的是农林科学、化学、数学、工程技术、地学类期刊,IF波动平稳;IF>1.5的是环境科学、生物、物理、医学类期刊,IF呈逐年增长趋势(除物理类期刊2013年突然下降)[10]。具体就几大巨型期刊而言,2014年以刊载医学相关学术文章为主的PLoS One和Scientific Reports的影响因子分别为3.234和5.578,以物理学为主的AIP Advances2014年的影响因子为1.524,而以社会科学为主的Sage Open则暂无影响因子。

五、巨型期刊未来的发展策略

在当前“大科学”、跨学科合作的学术潮流和研究背景之下,巨型期刊的发展有利于缓解世界范围内研究者的发文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研究人员的发文需求逐年递增。此外,巨型期刊在提携新人、培养后学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能够帮助年轻学者赢得研究声誉。巨型期刊免费、开放获取的方式无论是对新人还是对已有声望的学界前辈都有裨益,能够帮助作者的文章增加曝光度、提高引文率,扩大作者的影响力。当然,巨型期刊想要继续保持良性的发展,必须解决当前存在的诸如审稿宽松、期刊定位不明、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1.进行严格的双盲审稿或者开放审稿

目前国际学术期刊多采用传统的匿名评审方式,以单盲评审为主。一些期刊正在尝试将双盲评审作为选项提供给作者,例如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旗下的Nature、Nature Geoscience、Nature Climate Change。也有一些期刊在使用开放同行评议的方式,如Bio Med Central系列期刊中的医学类期刊。开放同行评议作为一种新型的科研评价方式,通过开放身份、开放报告、开放参与三个方面可以推动评审过程的科学性和透明化,更有助于审稿专家对学术论文质量的科学把控。

2.准确定位期刊

巨型期刊虽然是出版体量庞大的学术期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不加区别地接收全学科领域的学术文章,而应该有所侧重,集中在少数几个学科发力。如PLoS One接收科学和医学方面的文章,Sage Open接收社会行为科学及人文科学方面的文章。同时,巨型期刊还应该明确自身接收稿件的质量标准,强化期刊的定位,形成期刊特有的品位。

3.设立同行评审的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同行评议是科学家们特别重要的工作,科学家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往往获得的回报却很少。如今,已经有公司开始为改变这一现象而努力——Publons。Publons是一個同行评议在线发布平台,该平台通过新西兰天使投资融资30万美元用于鼓励研究人员在线发布他们的同行评议内容。Publons鼓励研究人员将他们审稿的历史张贴到网上,还奖励过那些从亚马逊网络服务获得信用的最佳审稿者[11]。再如Elsevier的期刊编辑会在审稿人每次评审后为之打分,供其他编辑选择审稿人时参考。此外,Elsevier每年还会组织优秀审稿人的评选,并在网站上公布,Elsevier会为优秀审稿人提供30天免费使用 Science Direct 和 Scopus 数据库的权利。

4.丰富论文处理费收费政策

由于巨型期刊的论文处理费普遍数额固定且较高,对于非机构资助的个人作者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经济负担,因此相关机构有必要丰富论文处理费的收费政策。一是减免、折扣政策。这主要是面向无能力负担论文处理费的或者低收入国家、贫困国家的作者。二是会员制政策,分为机构会员和个人会员两种。例如PLoS将机构会员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不同的等级分别享有不同的优惠政策;PeerJ则针对个人,推出一次付费可终身享受会员专属优惠。此外,论文处理费的收费政策还需要根据现实的环境变化不定期地进行修改,以维护作者和期刊出版商双方的利益。

5.优化作者服务

完善周到的作者服务也是巨型期刊持续良好发展所必需的。除了基本的论文编辑服务,巨型期刊出版商还可以为作者提供专业、地道的语言润色服务,指导作者进行图表设计,向作者提供论文引用率等计量数据,大范围、细粒度地推广作者的文章。巨型期刊出版商还应注意对期刊作者的人文关怀,培养作者对期刊的好感度。endprint

6.以本刊作者为纽带建立科学家社群

巨型期刊还应充分利用好本期刊的作者资源,以科学家为纽带,建立科学家社群。巨型期刊出版商通过举办高等学术会议或沙龙,推动作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积极促成科学家之间高质量的科研合作;同时也可借助作者之间的人际网络,为期刊引入新的作者,为期刊的发展增添活力。此外,期刊还可以自己牵头,主动发起或者承接一些政府的科研项目,组织科学家来共同完成[12]。

参考文献

[1] Spezi V,Wakeling S,Pinfield S, et al. Open-access mega-journals: The future of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or academic dumping ground? A review[J].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2017(2):263-283.

[2]李宗刚. 学术期刊分级制带来的问题与破解方略[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7):229-236.

[3]程维红,任胜利. 世界主要国家SCI论文的OA发表费用调查[J]. 科学通报,2016(26):2861-2868.

[4]韩婧. PLOS ONE开放获取出版模式研究[J]. 编辑学报,2014(2):202-204.

[5]王应宽,王元杰,季方等. 国外开放获取出版最新研究进展与发展动态[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10):1054-1064.

[6]Bohannon, John. Whos Afraid of Peer Review?[J]. Science,2013(6154):60–65.

[7]Philips Oluwaseun Ayeni, Niran Adetoro. Growth of predatory open access journals:implication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J]. Library Hi Tech News,2017(1):17-22.

[8] Hoboken,NJ. Wiley survey examines how best to support peer reviewers[EB/OL]. (2016-01-20)[2017-07-08]. http://as. wiley. com/WileyCDA/PressRelease/pressReleaseId-122842. html.

[9]鄭辛甜,张斯龙. 学术期刊公开同行评议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133-138.

[10]付中静. 开放获取对国际期刊学术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及启示[J]. 科技与出版,2015(11):114-117.

[11]Richard Van Noorden. The scientists who get credit for peer review[EB/OL]. (2014-10-09)[2017-09-08]. http://www. nature. com/news/the-scientists-who-get-credit-for-peer-review-1. 16102.

[12]常唯,郭宸孜,马健等. 基于Light案例研究的开放获取期刊可持续发展思考[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10):1309-1313.endprint

猜你喜欢
处理费出版商评议
南京市集中“检视”三方评议
难忘的两次评议活动
创新评议形式 提高评议实效
免收稿件处理费的通知
免收稿件处理费的通知
免收稿件处理费的通知
免收稿件处理费的通知
七成软件出版商转向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