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巴赫猜想》发表的前前后后

2018-01-17 21:03:54
文萃报·周五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周明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谁选中了陈景润

1977年9月18日,党中央决定召开全国科学大会。接着,10月《人民文学》的选题自然跟“科学”挂上了钩。编辑们觉得,如能组织一篇反映科学领域的报告文学正当时。可是写谁好呢?

也不知是谁提到了陈景润,编辑们纷纷补充自己听到的轶事:他是“白专”典型,有一回挨斗,他气得跳楼,不过这时他还不忘算角度,结果连伤都没受;他是一个“科学怪人”,不刷牙不洗臉;有人说他财迷,棉袄都舍不得买,就用两个棉毛衫,里边装上棉花,一绷,随便缝几针就行。

经过激烈的争论,编辑们达成一致,就写陈景润吧!

徐迟三访陈景润

徐迟写出洋洋万言的《哥德巴赫猜想》,但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他跟陈景润只见了三面。

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1977年的一个秋日,青年编辑周明陪着去的。虽然陈景润讲话的时候,夹着报纸上的套话,但他那种心不在焉、恍恍惚惚的神情,让徐迟有一种感觉:陈景润没有生活在我们中间,他活在数学王国里,虽然被迫接受采访,但他的心仍在低飞着,盘旋着,闪出晨光熹微的理性之美。

徐迟忍不住悄声对周明说:“他多可爱,我爱上他了!就写他了。”

第二次见面,徐迟有备而来地抛出三个问题,陈景润话多了起来。这次见面,徐迟掉泪了,他得出一个结论:陈景润是那种为了数学可以抛弃一切的人,外界对他的传言太可恶了,那些当初迫害他的人,今天仍在制造流言蜚语。

采访进入尾声,唯一的遗憾是,陈景润几乎不让任何人进他的小屋,徐迟也不例外。时任数学所书记的李尚杰说:“要不,咱们搞点阴谋诡计试试。”

经策划,周明和徐迟、李尚杰三人一同上了88号楼,老李是领导,自然被放进屋。周明和徐迟,又过了十分钟后才去敲门,只说找李书记有急事。果然,陈景润还未反应过来,李尚杰就抢先开了门,周明和徐迟就这样不容分说地挤进了屋。环顾这间由茶水间改成的宿舍,6平方米的小屋,一张单人床,床上的褥子只用蚊帐包着。墙角放了两个鼓鼓囊囊的麻袋,一个装的是他的换洗衣服,另一个全是计算题手稿和废纸。办公桌上除了中间常用的一小片地方,其余桌面落满了灰尘。

《哥德巴赫猜想》发表后,中国大地刮起了“陈景润旋风”,他成了科学的代名词。科学家一夜之间成了最时髦的职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挂在人们的嘴边。

邓小平为陈景润改善生活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京开幕。

科学大会之后,陈景润迎来了喜讯不断的春天,而这都离不开邓小平所抓的一件件实事。1981年邓小平亲自批示:“可否为其配一秘书,以分其劳。”

1983年,按照邓小平的指示,陈景润的夫人由昆从武汉调到北京,陈景润升为一级研究员。他的月薪从89.5元加到了149.5元,另外还有50元津贴,相当于行政十级工资,也就是现在的正局级。更可喜的是,他搬出了那间小茶房,第二年在新家里添了个大胖小子。

(摘自《北京日报》 孙文晔/文)

猜你喜欢
周明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美文(2024年12期)2024-06-07 12:21:06
徐迟最后岁月的一页日记
传记文学(2020年1期)2020-01-17 03:28:32
哥德巴赫猜想与我的解答
智富时代(2019年6期)2019-07-24 10:33:16
论徐迟诗歌创作中的都市色彩
文学教育(2018年23期)2018-08-10 07:29:48
最有情义的你在渡口等着我
做人与处世(2018年7期)2018-06-05 08:20:26
论哥德巴赫猜想
智富时代(2018年11期)2018-01-15 09:52:06
科学的春天:《哥德巴赫猜想》写作刊出历程
文史春秋(2017年12期)2017-02-26 03:16:13
提神
江苏宿迁周明名师工作室简介
哥德巴赫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