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高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见性运动护理疗效分析

2018-01-17 08:44王喆柴温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血流量孕产妇医护人员

王喆,柴温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女性妊娠时期的免疫力有所降低,因此很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并发症中非常常见的一种,严重威胁着孕产妇的健康甚至生命。血栓的形成一般为血管中产生淤堵,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孕产妇常会肢体发麻并伴有疼痛,进而发展成为静脉曲张,甚至溃烂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对于很多孕产妇来说并不陌生,自身血液在高压的作用下,流动速度改变,因此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产妇若兼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其生产风险会直线提高。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孕产妇来说,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生是非常有必要的。该文2016年6—12月就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见性护理进行了分析讨论,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2016年6—12月期间总共收治了62例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孕产妇,经过入院治疗,全部患者均安全生产。纳入标准:①患者经该院检查,均确定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其临床反应符合我国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评判标准。②该院阐述了此次调查采用的方法,患者均同意进行剖腹产并签署了此次研究的调查同意书。③在纳入研究前,经过该院相关项目检查,其均未有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影响该次研究的其他疾病。④非自愿或者患有试听障碍性等疾病的孕妇不予收录入组。

现将其按照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1例孕妇。实验组患者年龄最小为22岁,最大为39岁,中位年龄(26.8±3.9)岁;参照组患者年龄最小为 23岁,最大为 39岁,中位年龄(27.2±3.8)岁。实验组患者入院时孕周期最小31周,最大38周,平均孕周期(37.2±1.7);参照组患者入院时孕周期最小29周,最大37周,平均孕周期(36.4±1.5)。对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年龄、孕周等基本信息进行分析,数据呈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进行分析比较。

1.2 方法

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均接受日常产科护理:①时刻保持患者所住病房的日常清洁,为患者提供舒心安静的居住氛围。②所有产检均尽可能不在患者睡觉的时间进行,保障患者睡眠时间充足。③在对患者进行日常检查时,医护人员不能因自身操作不熟练等原因耽误患者时间,影响患者情绪。④医护人员要监督患者的日常饮食,保证其多吃纤维食品,防止因食大量油腻食品而造成便秘。⑤医护人员每间隔2 h就要对病房进行一次查房,对患者的各项基本身体情况进行查看,就患者治疗期产生的不适感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可能导致的并发症进行检测和记录。

实验组患者在接受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防止下肢深静脉产生血栓的预见性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医护人员要指导并监督患者进行深呼吸,至少4次/d。②医护人员要对护理患者的家属进行知识普及,尤其是剖腹产后,如何对伤口处进行按压,从而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感。③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学习下肢活动方法:第一步,患者双脚趾关节分散活动,除此之外,还要进行跖屈和背伸运动[1]。第二步,患者主动转动脚踝部位,足尖下垂,足背向小腿前面拉抻远离踝关节。第三步,对小腿后面的浅层大块肌肉进行放松性运动,活动膝盖部位,屈伸角度不得超过30°。第四步,患者每天要进行1次左右的臀大肌收放运动。第五步,患者平置于病床上,医护人员助其腿部抬高,高度大约为10 cm,如此反复5次,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要对患者的小腿部进行按摩[2],时间约为5 min。最后,医护人员要在患者术后2 h内对引领患者进行深呼吸、活动趾关节等运动,如患者仍没完全清醒,医护人员则要对其进行双腿抬高及按摩。监督患者术后运动量由小逐渐增大。

1.3 评价标准

在患者手术3 d和5 d后对其进行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液流量,除此之外,还要对患者进行问诊,就其是否有水肿等情况进行记录,对两组患者下肢是否形成深静脉血栓进行超声仪检测。

1.4 统计方法

全部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用(%)率表示,行χ2检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量数据用(±s)来体现,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无1例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0.00%);参照组中有2例患下肢深静脉血栓(6.45%)。除此之外,实验组患者的血流量检测结果较比参照组更好,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术后3、5 d下肢血液流变对比[(±s),cm/s]

表1 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术后3、5 d下肢血液流变对比[(±s),cm/s]

组别手术后3 d血流量最大值 血流量最小值手术后5 d血流量最大值 血流量最小值实验组参照组tP 42.2±5.0 30.8±3.4 10.497 4<0.05 40.2±5.1 27.6±3.8 11.030 4<0.05 37.9±7.7 28.2±6.7 5.291 2<0.05 36.2±5.8 26.9±7.6 5.416 1<0.05

3 讨论

孕产妇作为特殊群体,非常容易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其发生原因通常为血液在静脉端流速过慢使得血管中积存了血凝块从而造成血管堵塞。不少孕妇在孕期还会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这大大提高了产妇分娩时的风险,患有此病的产妇血液中会积聚更多的凝血因子,从而更容易产生血栓。再者,孕妇生产后活动量大大降低,血液流速缓慢,种种原因使得孕产妇成为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发群体。该文就如何防止孕产妇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了探讨,并对预见性护理的具体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在该次调查中,进行了预见性护理的实验组患者中,无1例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0.0%),而参照组患者中则有2例(6.45%),实验组患者术后3 d的血流量最大值及最小值分别为(42.2±5.0),(40.2±5.1)cm/s;对照组为(30.8±3.4)cm/s和(27.6±3.8)cm/s;实验组术后5 d血流量最大及最小值分别为(37.9±7.7)cm/s 和(36.2±5.8)cm/s,参照组为(28.2±6.7)、(26.9±7.6)cm/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具有可信度。

综上所述,对妊高症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不但保障了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使得医护关系更加和谐,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血流量孕产妇医护人员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护理干预在肥胖孕产妇围生期的应用
【通 知】
奇异值分解法用于MR灌注成像脑血流量估计的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