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平
结直肠黏液腺癌,也被称为胶样癌,是腺癌的一种组织学亚型,由肿瘤细胞产生丰富的细胞外黏液。在美国,结直肠黏液腺癌是主要导致死亡的癌症,2010年评估的相关死亡人数约51 370例,严重影响公众的生活与健康。结直肠黏液腺癌的组织学已被医学界广泛认识,但其临床病理的意义仍存有疑虑[1]。为评估黏液腺癌组织学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对结直肠癌病程进展的影响,本文选取本院确诊的32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及多因素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1月期间收治的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34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排除临床信息资料不充分者、同时患有炎症性肠道疾病者及术后死亡患者,共有320例合格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组织学检查显示,214例为非黏液腺癌患者,106例为黏液腺癌患者,其中结肠黏液腺癌占33.96%(36例),直肠黏液腺癌占60.38%(64例),印戒细胞癌仅占5.66%(6例)。以上所有患者年龄21~87岁,平均年龄(50.3±6.7)岁,女208例,男112例。
1.2 研究方法 病理调查基于结肠、直肠和肛门癌症临床和病理研究的一般标准,并运用chi-square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比较临床病理的数据,采用由WHO[2]相关结直肠肿瘤标准来定义结肠和直肠黏液腺癌。癌症分期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协会肿瘤TNM分期标准[3]。患者术后随访5年,采用Kaplan-Meier分析来评估患者的生存率。
1.3 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病理特征 106例黏液腺癌患者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与非黏液腺癌无性别差异。其中结肠黏液腺癌占34%(36例),直肠乙状结肠黏液腺癌占60%(64例)发病部位与非黏液腺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黏液腺癌患者高、中分化肿瘤类型较多,相比之下,黏液腺癌患者低分化肿瘤类型更为普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化程度比较,黏液腺癌患者中无Ⅳ期肿瘤,非黏液腺癌患者中有19例(8.9%);两组患者相比,Ⅱ、Ⅲ期肿瘤人数无显著性差异。但黏液腺癌组Ⅰ期患者较非黏液腺癌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黏液腺癌组82例患者和非黏液腺癌组192例患者进行了组织学中静脉和淋巴管检查,黏液腺癌组与非黏液腺癌组淋巴管侵犯患者人数分别为8例(9.8%)和11例(5.7%),70例(85.4%)黏液腺癌存在淋巴结转移,106例(55.2%)非黏液腺癌存在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术后生存率比较 黏液腺癌患者106例术后1年失访4例,102例患者生存83例,生存率81.37%,3年后83例生存患者失访3例,80例患者生存56例,生存率为70.00%,5年后56例患者失访10例,46例患者生存22例,生存率为47.83%;非黏液腺癌患者214例术后1年失访11例,203例患者生存191例,生存率为94.09%,3年后191例生存患者失访11例,180例患者生存152例,生存率为84.44%,5年后152例患者失访22例,130例患者生存101例,生存率为77.69%。前者5年累计生存率显著低于后者(P<0.05),见图1。
图1 黏液腺癌患者与非黏液腺癌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对比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第三个最常见的癌症,每年约有600 000新发病例。在加拿大和其他工业化国家,结直肠癌诊断率高,是目前新发癌症病例的第三大病因,且为癌症死亡率的第二大病因[4]。黏液腺癌是结直肠癌的组织学亚型,约占结肠癌的5%,约占直肠癌的15%。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约10%~20%,且年轻患者更常见[5-6]。尽管结直肠黏液腺癌的生理意义仍存在争议,但患者预后不佳已得到公认,尤其是位于直肠[7]。黏液腺癌的5年预后生存率显著低于非黏液腺癌,其为造成黏液腺癌预后不良的关键所在[8-9]。结直肠黏液腺癌不同于普通类型结直肠癌,其在发病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肿瘤分期等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性。黏液腺癌的生物侵袭性更为强大。结直肠黏液腺癌与普通结直肠癌的上述区别因素尚不清晰,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黏蛋白相关[10]。
表1 黏液腺癌患者基线特征分布情况
在本次研究中,纳入3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黏液腺癌占结直肠癌的33.13%(106/320)。其中结肠黏液腺癌占34%(36例),直肠乙状结肠黏液腺癌占60%(64例),黏液腺癌患者低分化肿瘤类型更为普遍,黏液腺癌患者中无Ⅳ期肿瘤,黏液腺癌组Ⅰ期患者较多,淋巴管侵犯患者人为8例(9.8%),70例(85.4%)黏液腺癌存在淋巴结转移,结肠癌黏液腺癌的发病部位、分化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淋巴管淋巴结侵犯转移与非黏液腺癌存在差异性(P<0.05)。许慕明等[11]在研究中指出,与非黏液腺癌相比较,黏液腺癌多发于右半结肠,在青壮年人群中较为多发,浸润型癌的发病率高,其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分期均与非黏液腺癌存在差异性,其术后生存率较非黏液腺癌差。其研究与本次研究结果存在高度一致性。其在研究中还进行回归性分析显示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以及手术方式为影响预后的独立性危险因素。本次研究中为进行独立性危险因素的分析,后期研究中应进一步分析探究。
结果表明,结直肠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与非黏液腺癌之间的差异较明显,增殖和转移更快,预后更差,患者术后累计生存率显著降低,提示外科医生需采取更积极的手术管理此类患者,有效改善其预后,提高生存率。
[1] 林延明,潘宏达,彭亦凡,等.直肠黏液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6,31(9):747-749.
[2] OdzeRD,KriekenH,RiddellRH,etal. Premali Qnantle-sion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In:Bosman FT,Carneiro F,Hruban RH,et al eds[J].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of theDigestive System.4th ed.Lyon:IARC Press,2010:10-1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结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5(8):50-55.
[4] Xie L,Villeneuve PJ,Shaw A.Survival of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either colorectal mucinous or non-mucinousadenocarcinoma:A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Canada[J].Int J Oncol,2009,34(4):1109-1115.
[5] 艾克热木·玉苏甫,帕尔哈提·沙依木,艾孜买提·热合木吐拉,等.40岁以下及70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7):4807-4810.
[6] 于秀冰.结直肠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22(z1):150-151.
[7] 张楠,苏向前.结直肠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6):620-622.
[8] 路彦娟,崔会娟,李娜,等.结直肠黏液腺癌与非黏液腺癌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15):123-126.
[9] 路彦娟,崔会娟,李娜,等.结肠黏液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6,29(2):147-150.
[10]彭慧,侯煜杰,黄美近,等.结直肠癌细胞外黏液成分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J].腹部外科,2014,27(4):239-244.
[11]许慕明,翁桢泓,林韵,等.结直肠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2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