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时期的党内巡视制度

2018-01-17 11:23:20张宏卿
湖湘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党部巡视员中央

张宏卿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22)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巡视制度是民主革命时期加强联系、应对困局的产物,也是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特别是党的自身建设、科学执政密切相关的重大实践课题。建党之初的巡视制度主要体现为特派员的派遣(如第一部中国共产党党章中所规定的,随时可召开由中央特派员为主席的地方临时会议),井冈山时期(包括1927年底至1928年初的乡村暴动时段),巡视员主要任务是中央政令的传达与行动的统一,中央苏区时期,巡视工作的主要内容则极具事件性与时代性(如肃反运动、扩红运动、查田运动、教育督导等)。对党内巡视制度作一个纵深的历史考察,一方面,在分析苏区巡视制度实践中,其所涉及的党建史、组织史、监察史等层面可为时下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视角;另一方面,从政治生态学的视角,从党群关系、国家与社会互动的层面来解读党内巡视制度在党的干部培养、政权建设、思想作风建设等方面的诸多功效与时代局限,是一项值得探索的新课题。

一、党内巡视的制度设计与工作内容

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的制度设计,最为根本的是权力的统一与集中,确保政令的畅通。从理论渊源上来说,共产国际的建党学说对其形成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共产国际是“无产阶级的统一的、集中的国际性政党。”[1]15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加入第三国际时也声明:“共产党唯靠极集中的组织,铁的纪律(即采用军队的纪律)和全体战士一致给中央机关以广大的权力,过余的信任,使得执行一种不可抗辩的威权,才能成就他的职务。”[2]144同月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章程中同样规定:“凡一个革命的党,若是缺少严密的集权的有纪律的组织与训练,那就只有革命的愿望便不能够有力量去做革命的运动。”[3]90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权力监督思想与帝制时代的巡察制度,也是其重要来源。

中央苏区时期,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治国安邦的首次“演习”,巡视制度的出台开创了中国共产党人工作方式和党内监督的新形式。1927年底至1928年初,是苏区乡村暴动较为集中的一段时期,基层党组织与军事武装的相对独立与灵活,给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带来了灵活与便利,但同时也存在某些地区“各自为政”“有令不行”甚至“尾大不掉”的不利局面。如在1928年初《中共江西省委给中央的报告》中提到:“甚至连巡视员及交通员的来往川资都无法筹借。”[4]1621929年9月,中央给江西省委的指示信中还说“赣南工作在赣州及其附近县份均有其很重要的意义,那些地方民情强悍,受朱毛影响较多,斗争易于发展,而其工作之发展与否,对于闽西粤东北影响颇大,所以省委必须派得力人员前往巡视指导工作。”[5]630

而对中共中央来说,还存在不了解局势,从而成为群众的“尾巴”的问题。1928年1月,吴振鹏就提到:“现在江西的群众已渐次起来了——,而我们的党是尾巴,不但不能鼓动群众起来——省委的常委以五人组织,一工人一农人,三知识分子。省委兼南昌县委派人巡视,及作个别的训练等工作。”[6]1591928年7月通过的中共六大党章的“党的组织系统”中特别提及:“为易于指导各党部工作起见,中央委员会得按情势之需要,在数省范围内成立中央执行局或中央特派员。中央执行局和中央特派员由中央委员会指定之,并只对中央委员会负责。”

基于以上情形,苏区时期的党内巡视制度开始形成。1928年10月8日通过的《中央通告第五号——巡视条例》中明确说明了巡视工作的“为使六次大会的各种决议能够彻底地传到下级党部以至每个同志的脑中,并且正确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上去。”[7]652主要宗旨与内容,从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巡视条例中,可以看出“保证中央政策的贯彻执行”“应对国共分途后的困局”“既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灵活性,又确保政令畅通”是这一制度设计的根本宗旨。

制度的设计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其关键环节在于制度的执行与具体的工作内容,而巡视制度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巡视员的任务与工作内容。1930年10月28日,在《中央组织部关于巡视工作的规定》中则很详细地规定了巡视员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五项:准确地传达上级党部的决议和指示;考察(查)下级党部党内外的实际情形;帮助下级党部建立当地工作;改造下级党部的组织。[8]184经过两年多的制度实践,伴随着苏维埃革命的递进,巡视制度有了较为实质性的提升,特别是对巡视员的工作内容与任务,作了很详细地规定。1931年3月5日,中共中央相关文献中明确提出在出版领域建立巡视制度,规定:“建立巡视制度,经由中央巡视员或出版部自派的巡视员调查某一省份的发行工作,纠正其错误,并指示其发行工作的布置方针。”[9]741931年5月1日中共中央通过的《中央巡视条例》对于“巡视员的任务”作了以下具体说明:一是要求巡视员发现问题的敏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找出一切工作中的具体缺点与错误,并及时想出纠正和转变的方法”;二是巡视员要严格检查当地的领导结构与领导方式,并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共青团、妇女组织、工会、贫农会等组织的工作;三是巡视员要开展调查研究,考查各地的政治经济状况,切实反映民众的疾苦。四是要求巡视员在巡视工作中深入基层,发现、教育、培养和提拔工农干部。[10]221-2271932年4月,在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巡视葛源支部小组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考察和了解下层支部小组的生活;从实际工作中得出新的办法,转变和加强支部小组工作,以巩固党的基础,实现党在群众中的斗争领导。[11]515

巡视条例的出台,制度设计日臻成熟,党内巡视制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对巡视员的工作内容也作了较高的要求,也使得巡视制度作为一项制度成为苏维埃时期党内监督、政权建设、党的建设、作风建设和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载体。1933年12月,巡视体制纳入了苏维埃政权组织体系之中,规定:“省执行委员会可任用巡视员5人至9人,出发巡视和指导主席团或各部指定范围内、关于下级的某一项或某几项工作”“省及中央直属市设巡视员5人至9人,县及省直属市设巡视员2人至5人,负巡视和指导某些指定工作之责。”[12]1223

二、巡视员的选任与派遣

在1928年中国共产党出台的第一个“巡视条例”中,对于巡视员的选任资格较为宽松。选任的程序是由党部常委会议决定,党部的委员和非委员都可担任,只是指出最好由委员轮流充当。同时强调,“必须是政治观念比较健全,一切工作和组织的路线比较正确而有相当实际工作经验,真能执行六次大会各种决议者。”[13]6521930年是苏维埃运动很为关键的一年,也是各地政权建设蓬勃发展的一年。中共基层政权建设中需要大批既了解中央政策又能深入基层工作的骨干分子,在巡视员的选任资格中,除了“政治观念清晰,较了解党的策略”“有积极工作、虚心学习的精神,有群众工作的经验”之外,还着重提出要“比较熟习(悉)巡视区域的情形,相当的通当地言语”。[81841931年4月,有地方苏维埃向中央提出所派人员的标准是“派去的人要有实地工作经验,及政治观念正确。”[14]3241931年5月,再次修订重新颁布了《中央巡视条例》,其中对中央巡视员的条件作了较为具体而严格的要求:一是三年以上的党龄;二是能正确地了解与传达党的路线;三是负责过地方党部工作。[15]221突出体现了中央巡视员较为全面的斗争实践与工作能力。而省委巡视员的资格中,则要求一年以上的党龄、忠实坚决、担任过多个支部的书记等条件。[16]376在县一级的巡视员的选任中,当年的苏区重镇万安县“设县委书记1人,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和秘书室。另配有政治观点鲜明、能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工作,学习虚心,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巡视员若干名。”[17]96

事实上,苏维埃运动时期,巡视员的选任与派遣在各级党委、苏维埃政府、军委、群团组织等部门极具灵活性,巡视员的群体构成也兼顾了多元化。总的来说,接纳巡视员的部门有下级党组织、军队及群众团体。另外,对临时性事件的处置(如富田事变)、一个时期内党内的主要任务(如查田运动)以及专项领域(如教育)的督促与检查,都会有巡视员的派出。而担任中共党内巡视员角色的人选上至中央领导下到普通老百姓,非常多元化和有代表性,能够集中体现巡视员选任多元化与灵活性的,主要有以下两个群体。

一是有一定工作能力、了解地方情况多为本土的积极工农分子。江西瑞金走出的老红军、当时就是一个本土的工农分子的朱开铨对其当巡视员期间有很形象地回忆:“我担心自己文化低,理念水平不高,掌握不好政策,能力不够,但又不敢说不去,于是一直住在中央土地部,迟迟不敢至主席团去(当巡视员)。不久,毛主席又派人把我叫去,问我有什么问题,我说:‘主要是文化低。’主席说:‘边干边学嘛!’我问主席:‘巡视员都做些什么事情?’毛主席说:‘帮我了解情况,调查问题,检查各级政府执行政策的情况,看看干部作风如何,是不是艰苦奋斗、联系群众,注意群众生活了。’”[18]62-63

二是中共党内已经身居要位的关键人物。早在1927年身为江西省委常委、第一任省委秘书长的冯任,在1928年4月,以省委巡视员的身份陪同团中央特派员饶漱石去赣东北等地巡视了一个多月,对此,邵式平在回忆赣东北党史时就提到:“此时(1928年),江西省委派饶漱石、洪仁(冯任)同志来弋、横巡视党的工作,饶同志亲自写了‘眺高、守夜、打号铳的办法’与‘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二十二条等有历史意义的文件,对创造苏区与党的建设有很大作用。”[19]2111929年9月,以省委特派员身份,两次化名刘永祥到景德镇工作的,就是万安暴动的领导人之一、曾任江西省委书记的张世熙。[20]1441932年前后,国共两党相争正酣,为了加强与民众的联系,江西的苏区领导人物纷纷走向民众之中,周恩来在给江西地方的指示信中提出,江西省委常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陈正人代表省委、代表中央政府到宁都巡视,时任江西省委书记李富春抽出时间来到胜利、赣县、永吉泰去巡视,是非常之重要的。[21]23891929年11月,毛泽东也是在中共福建省委巡视员、组织部长谢汉秋的陪同下从上杭蛟洋回到长汀,重新担任中共红四军前委书记,回到领导岗位。

三、巡视员的权力、职责与纪律

土地革命伊始,巡视员的权力较大,还身兼地方性的要职。1927年8月12日,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身份从武汉回到长沙,住在“板仓杨寓”。9月初,也是以中共中央特派员和湖南省委秋收暴动前敌委员会书记身份领导起义。1928年3月上旬,中共湘南特委军事部长周鲁,作为省军委特派员到井冈山贯彻1927年11月的临时政治局会议决议和12月31日给湖南省委的信的相关精神,指责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工作太右”“烧杀太少”,并开除毛泽东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误传为开除党籍,毛泽东只能当师长,一度成为“党外人士”)。1928年10月通过的《巡视条例》对巡视员的权力约束作了一些说明。指出巡视员必须在征得上级党部的同意之后才能有权力改组下级党部,特殊时期如当地的指导机关被破坏,不能正常运转、担任指导的责任,巡视员在着手改组的同时必须征求上级指导关机的意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确保巡视监督的独立性,指出没有派出党部的许可,不得为下级党部委员。

这些条款的出台,对巡视员的权力带来新冲击的同时,也为地方性的实际工作增添了一定的灵活性。1928年11月,中央巡视员贺昌坚决认为:“向赣南去战略,中央坚决反对:因为赣南群众与党的基础都非常薄弱,四军去容易被敌人消灭。”[22]197但1929年初,红四军还是在朱德、毛泽东的率领下毅然地向赣南进发。1929年4月,先后留学德国、苏联的刘安恭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到达江西宁都参与指导红四军的工作。5月,担任临时军委书记、政治部主任的刘安恭由于不习惯毛泽东的“山沟里的马列主义”“自创原则”,导致红四军党内出现分歧。毛泽东主张红军中的党“必须采取集权制”——还指出,刘安恭就“调来中央”。[23]285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前夕,巡视制度经历了近10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巡视员的权力与纪律方面迈出了极为关键的一步。1931年5月通过的《中央巡视条例》中对巡视员的职权、教育与纪律作了详细地规定。在肯定“巡视员是中央对各地党部考查和指导工作的全权代表”“巡视员须对中央负绝对的责任”[24]378的同时,对巡视员的政治素质、工作方式、日常生活等方面都作了较为严苛的要求。在政治上,巡视员必须对中央负责对党忠贞,在巡视之间必须做巡视日记,至少两个星期要向中央报告一次,回到中央之后还得提交极详细的书面工作报告。生活上必须下层化,厉行节省,做一般民众的楷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之后,局部执政的实践对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对党政机关重要工作人员的巡视员的约束再次被提上日程。1931年12月,周恩来在一封信中提到闽西巡视员卢永炽(当时任闽粤赣临时省委书记)不守纪律、生活腐化之事。[25]1941

1932年1月,中央在给湘鄂西苏区的信中再次提及巡视员的权力问题。指出要选择政治上组织上坚强的同志做专门的巡视员,党的各级常委不要兼做巡视员应当立即根据过去中央巡视条例与具体环境及经验,将巡视员的职权,任务,工作方式与方法,重新更具体地规定出来,并制定各种检查工作大纲作巡视员检查工作的根据。[26]81同年中央指出“巡视员不应成为简单的调查员或传达员,他必须是代表上级党部去参加所巡视党部的实际工作的讨论与决定,并且帮助下级党部以至支部去实际执行。”[27]因此,巡视员的政治素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成为较为重要的因素,当时的中央文件明确指出,“政治的训练与工作方法还须加强与改善,否则是不能保证对于全国的经常巡视工作”。

[28]104而对巡视员的纪律与教育则成为当时必须解决的问题。时至1933年夏以后,是国共两党争夺的一个非常剧烈时期,中共党内对巡视员的管理与纪律也是非常之严苛。一再强调不能“失了下层同志的信仰”、否则“这样的巡视员,天晓得,还巡视什么工作?”[29]

1933年8月,中央组织局对巡视员的教育与培训作了规定,指出“省委为着训练造就县一级干部,省巡视员,县训练班的教员及区一级主要干部,省委应该经常办训练班。训练班时间以四星期为限,每日上课6小时,余为自修时间共有144小时,其科目及时分分配如下:政治常识40小时,党的建议40小时,苏维埃建设40小时,其余24小时。”[30]2746后苏区时代,1938年9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重申:“各级党的委员会为了了解下面的情况,便利于工作上的指导起见,上级党委得向下级党委派遣巡视员,传达上级党委的意见,考察下面的情形报告上级党委。”[31]773巡视制度纳入了党内法规体系。同时特别指出:“巡视员对于下级党委有意见时,应该向下级党委建议,由下级党委决定执行与否,巡视员没有决定与强制下级党委执行的权力。”对巡视员权力、职责的规定更为完善。

四、苏区巡视制度的时代功能

革命年代,巡视制度作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处置历史转折时期的特殊事件、巩固党群关系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大致来说,苏区党内巡视制度的功能有以下三个层面。

(一)中央政策的跟进、落实与实际问题的解决

1927年,国共两党分道扬镳,面对国民党的打压,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巡视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制度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在具体的巡视工作内容中确保中央政令的执行、政策的跟进是其最为主要的功能。1928年5月,苏区中央指出福建“省委应派出二个巡视员到闽北,二个到闽南各县实地指导工作,这样全省的工作和党的建立才能真正起来,这一计划省委应战胜一切困难实行。”[32]1991928年10月,在中央文件中,再次明确指出“巡视制度是保证上级党部正确指导的主要方法——各级地方党部,须遵照中央巡视条例切实执行。”[33]677就是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之后的1932年初,巡视制度中这种确保上级权威功能仍然是其主要目标。对此中央的指示信中指出:“党的指导机关与下级党生活的关系仍然非常不密切,这种情形也是转变中不了解的障碍,以后各级党部必须加紧巡视工作。”[34]2010

在加强与下级的联系,上情下达的同时,苏区时期巡视制度的实践中也面临着下情上达、实际问题解决的困境,因此,巡视制度也在解决地方性问题、加强与民众的联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29年,江西省委就指出“过去巡视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巡视员还不能完全解决各地的实际问题。以后巡视员所巡视的地方,更应加紧地努力,更能很负责地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5]590为了加强“民意”在巡视工作的集中体现,对相关巡视员的工作作风作了要求:“县委区委的巡视员,要深入到支部小组中去反对走马观花的形式主义,要督促和帮助一切实际工作的执行,每月底要检查支部的工作的要点。除按照中央所规定及省委县委区委的一切决议去检阅,并且要经常参加群众的会议,加紧群众的教育,领导群众站在党的周围来实现党的任务。”[35]327

总的来说,苏区的巡视制度在改变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作风方面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当时的苏维埃党委与政府也一再强调要“改变一切脱离群众与下级党的官僚主义工作方式,切实深入群众深入支部。”[36]17并郑重地指出,“一批官僚式的走马看花的巡视员,不能给下级党部以任何帮助”。[37]418

(二)巡视报告为中央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决策参考

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献中,巡视员报告占有一定的比例,为我们分析党内巡视工作的内容与地位提供了第一手的视角与材料。得力能干的巡视员工作报告,既是一段时间一定区域内的工作经验的总结,更是革命年代特别是关键时期党内工作重点以及中共党人下一步工作的重要参考与借鉴。从这个层面来说,苏区时期巡视员的工作报告大致也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一段时间内某个巡视区域的工作总结,更多体现的是中央政策的执行情况与地方领导人员的工作作风;二是通过扎实的实地调查,有定性研究,也有定量分析,为转折时期重要举措的出台提供强有力的决策参考。这一部分所说的正是这一层面的巡视报告。

1928年,周肃清(即赵亦松),是中共中央派往福建的第一个中央巡视员,他深入闽南各地调研,在半年的时间里向中央和省委写出了厦门、漳州、漳浦、澄马、莆田、仙游、永春、福州等地调查工作报告,言之有物,准确周全地向中央和福建省委写出了10多篇翔实的调查报告。同年在福建巡视的郑超麟则发现了很多苏维埃区域有代表性的问题,如党受农民意识支配、支部有“有开会无工作”、不少同志对革命存一种“速成科”观念、党的工作没有系统的计划等等。这些巡视报告的亮点与见地,都为中共中央在福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1930年4月5日,中共江西省委巡视员张怀万巡视赣西南后给中央的报告内容更是丰富、翔实,涵盖政治经济状况、反帝运动、工运、农运、妇运、小资运动、党的会议与组织、青年团、军事、组织等10个方面,在上海向党中央汇报之时,更是提供了长达16000余字的详细报告。在赣南、闽西苏区(即后来的中央苏区)发展壮大的重要阶段,为中共中央了解赣西南苏区的总体情况和中央苏区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巡视员报告中对具体事件的总结与今后的建议,也为中共中央后来的决策与举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如1930年5月江西省委巡视员柳明生(原都昌县委书记刘梦松)在给中央的报告中全面总结了湖口武装斗争经过、失败原因与今后工作的建议。在恢复湖口工作的建议中提出:“设法将旧有军干部集中到信江红军——马上派人去秘密恢复组织——检阅过去失败,希望将都昌、星子、鄱阳、彭泽等同时派人去恢复组织,以及工作的配合斗争的联系。”[38]466为中共江西省委相关工作在赣北地区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参考。

(三)人才培育:巡视制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苏维埃运动时期,参加巡视工作,是中共党内在实践中培养干部的一种重要途径。在中央苏区,从中央到省、县党政领导机关,都建立了巡视制度。巡视员在巡视工作过程中,必须代表领导机关检查指导下级的工作,独立自主地解决一些重大问题。中央苏区各级党组织很注意将一批新提拔的具有培养发展前途的下级机关干部,安排去当省、县以至中央一级的巡视员,让他接触实际在巡视工作中增长知识才干,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39]533-534巡视工作中的这种党内干部的培养路径,快捷而又富有成效。早在1928年10月,党的相关文件中就提到,参加巡视工作是党内后备、递补干部的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在《中央通告第七号——关于党的组织》文件中就明文规定“省市县候补委员,最好担任巡视工作。”[40]235

苏区时期,巡视员岗位的历练成了党内干部培养很重要的一环,中共党内很多走上重要岗位的领导人物,都有巡视工作的锻炼,有的甚至在此之前就是党内独当一面的关键人物。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认识到,党内巡视制度是新干部培育的重要路径,强调指出巡视制度,应该是发现下层干部,提拔下层干部的最好方式之一。

在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区域,有些派出的特派员、巡视员就直接进入当地的领导岗位,投入当地的工作和革命战争。在中国共产党政府、军队的干部队伍中,巡视员的历练成为其重要的一环。“红军及军区各级政治部,应从各支部中吸引积极分子到政治部来学习并参加实际工作,并给以相当的训练,经过一时期后,即分往各部队中担任调查及巡视工作一时期,再回政治部报告讨论,经过短期学习,再派往下面巡视与调查。如此循环来回,一方面可以训练出一批政治干部,另一方面又可帮助政治部来更实际的了解下面的实际情况。当着某一干部已经有了工作成绩和能力时,即可派其单独工作,另提新干部来受训练。”[41]2247

苏区时期部分巡视员的基本情况表

资料来源:①《江西省志人物志》,2007年,第415页;②《中央革命根据地辞典》,1993年,第378页;③⑦廖盖隆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增订本总论·人物》,第517页、第451页、第179-180页;④《都昌文史资料》第8辑,2008年,第461-462页;⑤肖小华:《江汉波,为何从职业革命者转身学者》,《党史纵横》2012年第3期,第59-60页;⑥周太和等:《周肃清传》,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第5-7页;⑧任百平:《数风流人物1936年红军东征》,2005年,第477页。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名录上》,2005年,第89-90页;⑩《庐陵文史资料》第2辑;第4-6页。《井冈山红军人物志》,第163页;《湖南历代人名词典》,1993年,第443页。

总的说来,党的巡视制度在土地革命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巡视员的选任多元化与巡视制度中的人才培养等层面,对我们今天党内巡视制度的运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在另一层面上,苏区时期的巡视制度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与局限性,也体现出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土地革命年代,在巡视制度的设计和运行实践中,权力向上集中,有效保证党的统一领导和政令畅通,应对突发事件,是这一制度出台的根本所在,但是在某一时期或某些区域,党的认识及其路线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之时,其弊病也是非常明显。全面整体地考察苏区时期的党内巡视制度,对新形势下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新形势下的全面从严治党要把有形的监督制度与无形的文化涵养结合起来,“制度只有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认同和行为习惯,才能形成一种制度文化”[42],真正养成一种“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1][匈]贝拉·库恩.共产国际文件汇编[M].中国人民大学编译组,译.北京:三联书店,1965.

[2]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1922年7月)[G]//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3]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1922年7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4]中共江西省委给中央的报告[C]//中央档案馆,江西省档案馆.江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7-1928).内部稿,1986.

[5]中央给江西省委的指示信[G]//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党的系统1).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6]江西党组织的发展与现状[C]//中央档案馆,江西省档案馆.江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7-1928).内部稿,1986.

[7]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8]中央组织部关于巡视工作的规定[G]//江西省档案馆.防尘扫埃地净天蓝——回望中央苏区反腐倡廉岁月.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9]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全国发行工作决议案(1931年3月5日)[G]//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1921-1949).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

[10]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1)(第7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11]中共赣东北省委巡视葛源小组工作的总结[G]//江西省档案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

[1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地方苏维埃暂行组织法(草案)[G]//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政权系统8).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13]中央通告第五号——巡视条例[G]//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4]谢节三向中央报告(1931年4月25日)[C]//中共安徽省委党史工作室,安徽省档案馆.安徽早期党团组织史料选.1987.

[15]中央巡视条例[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1)(第7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16]中共湘赣省委巡视条例[G]//江西省档案馆.湘赣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南昌:江西人民出版1984.

[17]江西省万安县文史档案局.中国共产党万安历史(第一卷)(1919-1949)[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18]朱开铨.六十年之革命生涯[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

[19]邵式平,汪金祥,胡德兰,等.闽浙皖赣(赣东北)党史[C]//中共福建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福建党史资料第1辑.1983.

[20]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江西英烈[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

[21]周恩来关于前线上的地方问题给中央苏区中央局的报告[G]//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党的系统4).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22]中央巡视员贺昌给龚楚史转玉阶润之及四军军委信[G]//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23]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24]中央巡视条例(1931年5月1日)[G]//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5]伍豪自中区来信[G]//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党的系统3).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26]中央给湘鄂西党中央分局和省委的信[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8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27]发展和改造党的工作大纲[N].党的建设第2期,1932-07.

[28]中共中央关于组织工作给共产国际的报告[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政治报告选辑(1927-1933).南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

[29]张炳如.天晓得巡视什么工作[N].红色中华第86期,1933-06-17.

[30]中央组织局关于党内教育计划致各级党部的信[G]//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党的系统4).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3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G]//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5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32]中共中央致福建临委的指示信[C]//中共福建省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龙岩地区行政公署文物管理委员会.闽西革命史文献资料第1辑,1981.

[33]中央通告第七号——关于党的组织[G]//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5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34]苏区中央局给江西省委指示信[G]//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党的系统3).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35]中共崇义县委书记联席会决议(1932年7月13日)[C]//江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2)(一).内部稿,1992.

[36]苏区中央局关于巩固党的组织与领导的决议(1933年1月10日)[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3)(第9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37]中央给湘鄂西党中央分局和省委的信——关于湘鄂西党目前组织任务[G]//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8卷上).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

[38]江西省委巡视员柳明生、中共湖口县委书记陈又新给中央的报告[C]//中央档案馆,江西省档案馆.江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3年—1934年及补遗部分.1992.

[39]余伯流,凌步机.中央苏区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40]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8卷上).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

[41]苏区中央局战争动员与后方工作计划[G]//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赣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党的系统4).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

[42]黄家茂,王海军.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制度治党的基本路径探析[J].湖湘论坛,2016(2):38-44.

猜你喜欢
党部巡视员中央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36
澳“华人党部”引“分裂”质疑
环球时报(2017-06-12)2017-06-12 16:25:01
广东省水利厅原巡视员彭泽英涉嫌受贿罪被提起公诉
方圆(2016年24期)2017-01-16 19:12:53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廉政瞭望(2016年9期)2016-09-27 07:25:49
湖北省委组织部2015年12月人事任免
党员生活(2016年2期)2016-02-25 10:32:58
河北省商务厅原巡视员仲继安涉嫌受贿被逮捕
方圆(2015年4期)2015-03-31 09:57:24
海中有山吗
近期人事任免
当代贵州(2012年31期)2012-08-15 00:51:42
陈致中高雄找工作
环球时报(2009-02-25)2009-02-25 12:3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