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王高帅
植物检疫是开展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基础,对调整或引进的种子或稻草,应严格进行检疫,防止危险性病虫草害传入,如细菌性条斑病、稻水象甲及某些恶性杂草等,都是重要的检疫对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杜绝传播蔓延。
各稻区应根据本地病虫害发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选育推广抗稻飞虱、稻癌病等主要病虫兼抗的优良品种。
实行水稻轮作能改变杂草的生态环境,中断某些杂草种子的传播,抑制某些杂草的发生与危害,同时对一些病虫害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施用腐熟有机肥、圈肥及饲料余渣,其中,含有大量的杂草种子,需经高温腐熟后方可使用,以免将大量杂草种子带入稻田。合理施用肥水,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的长势及生理需要适时巧用氮肥、磷肥、钾肥,浅水灌溉,适时晒田,提高水稻抗病虫能力,可抑制或减轻多种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
拔除病虫株、杂草,或人工灭虫,冬季耕翻灭茬,消灭越冬二化蚁幼虫及减少纹枯病的越冬菌核数量;春季插秧前,坚持“浪渣”,可减少纹枯病的菌核数量。
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协调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间的矛盾,以保护稻田中的自然天敌。主要措施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避免使用高毒或剧毒杀虫剂;二是避开天敌高峰期使用广谱杀虫剂,当害虫和天敌同时发生时,可选用选择性杀虫剂或特异性杀虫剂,如吡虫啉、杀虫双、扑强灵等;三是改进用药方式,如采用颗粒剂撒施防治害虫,减少药剂与天敌接触。
稻田田坝或田边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可招引某些种类的天敌,或为天敌提供取食、繁殖、隐蔽或越冬场所,以增加天敌数量。待稻田中害虫大量发生时,这些天敌可转移到稻田中,控制其危害。
赤眼蜂是稻田中稻纵卷叶螟、二化蚁、稻苞虫等多种鳞翅目害虫的卵寄生蜂。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人工繁育赤眼蜂,于稻纵卷叶螟鳞翅目害虫卵盛期释放于田间,控制其发生危害。
苏云杆菌(Bt)等微生物制剂,对稻纵卷叶螟等多种鳞翅目害虫有较好防治效果。井冈霉素可防治水稻纹枯病等多种病害,而且对天敌安全,在生产上应大力提倡推广应用。
1.精选和处理种子。培育壮秧播种前,清除混在稻种中的杂草种子及带有稻癌病等病菌的种子。采用福尔马林或抗菌剂402、多菌灵、石灰水等浸种,可减少田间多种病害的初侵染源。施足基肥,适量播种,通过合理的肥水管理等,促进稻秧早发健壮,增加秧苗抗耐病虫为害的能力。
2.防治稻蓟马。稻蓟马发生重的地区,当叶尖卷苗率达到15%时,每667 m2用25%的杀虫双水剂150 mL或40%氧乐果乳油100 mL,对水40 kg喷雾防治。
1.播前施药。于常年种草发生严重的地块,播种前5~6 d先整好秧田,晾晒半天后上水3~4 cm,每667 m2用50%杀草丹乳油200~250 mL或12%恶草灵乳剂100~125 mL,对水30~40 kg喷雾,喷药后保水3~4 d再排水,然后播种。早育秧稻田每667 m2也可用60%丁草胺乳油80~100 mL除草,较水育秧稻田安全。以莎草为主的秧田每667 m2可用50%莎扑隆可湿性粉剂100~200 g,进行播前处理。做好秧床后施药,混入3~8 cm土层,平整后播种。
2.播后苗期施药。播后苗期施药,对除草剂具有高度选择性,且根据不同的杂草防治对象采用不同的药剂配方和施药方法防除,1年生莎草和阔叶杂草。在秧苗1叶1心至2叶期,每667 m2用50%杀草丹乳油200~250 mL或12%恶草灵乳油 75~100 mL,对水 30~40 kg,施药前先排去秧田水,喷药后隔1~2 d再灌水。防除秧田稗草。在秧苗2~3叶期,每667 m2用96%禾大壮加20%二甲四氯水剂100 mL对水喷雾兼治。防除莎草和阔叶杂草。秧田中后期长出许多莎草和阔叶杂草,可在秧苗3叶期至拔秧前7 d每667 m2用25%苯达松水剂200~250 mL或25%苯达松水剂150 mL,20%敌伸乳油150 mL、20%二甲四氯水剂200~250 mL,对水30 kg喷雾防治。施药前应先排去秧田水,施药后2 d再灌水,且在晴暖天气用药药效为佳。
大田期的水稻病虫草害种类多,发生危害严重,为重点防治时期。
1.苗期。秧苗移栽返青后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和防治方法基本相同。若在田间出现稻癌病发病中心,每667 m2可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100 g,对水 75~100 kg,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2.分蘖孕穗期。此期是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二化蚁等病虫害发生的上升时期,同时,又是多种天敌发挥自然控制作用的时期。因此,必须在加强水肥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水肥的补偿能力,适时防治,减少用药次数,并使用选择性杀虫剂和病虫兼治。
当纹枯病发生严重时可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或每667 m2用5%井冈霉素100 mL对水50 kg喷雾,当纹枯病和稻飞虱、二化蚁同时发生时,可将井冈霉素与扑虫灵或杀虫双混用,一次喷雾兼治病虫。当稻癌病发生严重且影响发病中心时,可用20%三环唑或40%稻癌灵1000倍液喷雾。当稻飞虽发生到防治指标时,可用吡虫啉或扑虱灵防治,当二化蚁、稻纵卷叶螟发生到防治指标时,可用25%杀虫双防治。
3.抽穗结实期。此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危害的高峰期,主要病虫害有白叶枯病、稻飞虱等,当达到防治指标时应立即防治。对稻颈病的防治,在齐穗期可用稻癌灵、三环唑等喷雾防治。当田间出现百叶枯病病株时,每667 m2用25%叶枯宁 75~100 g,对水 75~100 kg 水喷雾防治。
1.插秧前施药。每667 m2用12% 恶草灵 200~250 mL,对水 3~5倍,装入瓶中,瓶盖钻3~5个小孔,于最后一次耙田结束后,手持药瓶在田间甩施,24 h后再插秧,持效期为 20~30 d。
2.插秧后施药。插秧后45 d,秧苗缓苗后每667 m2用12%恶草灵200~250 mL或50%杀草丹400 mL、50% 优克稗150~200 mL对水30 kg喷雾。对稗草、朱毛草及阔叶杂草均有防治效果。施药后必须保证水层5天以上,对阔叶杂草防治效果良好。
3.水稻分蘖期施药。水稻分蘖期防治眼子菜,每667 m2用50%扑草净 35~40 g拌沙土 15~20 kg均匀撒施。使用时必须严格掌握施药技术,防止产生要害。若防治多年生杂草兼治一年生莎草和阔叶杂草,每667 m2用25%苯达松l50 mL加20%二甲四氯150 mL,或每667 m2用苯达松150 mL加20%敌伸150 mL对水30 kg喷雾,施药后应结合晒田进行,即排水后趁田间尚湿润时用药,药后晒田。此外,对稻田杂草的防除,还可在秧苗移栽后6~7 d,每667 m2用14%稻草畏40~60 g拌土撒施,施药后保水3~5 cm,可防除绝大多数禾本科、莎草科和阔叶杂草。稻草畏系稻田一次性除草剂,一次施药能控制水稻全生育期绝大多数杂草,具有广谱、高效、安全、方便、价廉、保产效果好等优点。总之,水稻病虫草害种类繁多,对于主要病虫草害应采取综合防治的策略。必须在加强植物检疫的前提下从稻田生态系统出发,明确水稻各种植环节和生育阶段的主要防止对象,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加强预测预报,科学利用化学药剂,充分发挥自然控制的因素,因地制宜地选择关键防治措施,将病虫草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