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丰县农技推广六塔区域站 吴泽志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马铃薯成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作物。培育无病毒马铃薯,实现无病毒栽培已成为河南省马铃薯生产的迫切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示范力度,加大高产栽培技术的科技投入,推广适合本地区马铃薯生产的先进管理技术。清丰县根据农产品生产实际,组织专家潜心研究,多方论证,研究制定了《清丰县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并邀请了河南省知名马铃薯专家进行审核把关,对指导清丰县马铃薯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其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农药使用标准 、肥料使用标准等规范文件条目清楚,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的产地环境要求和生产技术管理措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清丰县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T391-2000 绿色食品 马铃薯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2000 绿色食品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NY/T394-2000 绿色食品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391-2000 的要求。产地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土壤肥沃,保肥、保水、排灌方便,旱涝保收。
选择具有丰产、抗病、适应性强的早熟品种,同时,要选用梯级繁育或脱毒繁育的种薯。如荷兰15、雪川等品种。
1.播种期。春马铃薯在2—3月播种,5月上旬至6月收获,采用地膜覆盖或适当早播可以使块茎在夏季高温多湿季节来临前充分膨大成熟。
2.种薯处理。选择表面新鲜光滑、无病虫害、外形正常的薯晒蔫后作种薯。每100 kg种薯用甲醛50 g对水100 kg浸泡2 h消毒,然后,冲洗净药液。薯种过大的,应分切成块,切块时把薯种沿顶端向下纵切成数块,每块带有1~2个芽眼,分切块的刀应随时消毒。分切后的马铃薯摊晾4~8 h,放在潮湿河沙中催芽,10天后大部分发芽即可播种。
3.播种。地膜覆盖栽培的,要施足底肥,一般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3000 kg,硫酸钾三元复混肥50 kg,或过磷酸钙25 kg,草木灰100 kg,或生物有机复合肥80~100 kg。在开沟播种时集中沟施,并与土壤充分拌匀。深耕细整,厢宽0.8~1.0 m,每厢播 2 行,行距 50 cm,株距15 cm,每667 m2用种薯250~300 kg。
及时中耕锄草、清沟排渍。幼苗期每667 m2施复合肥20 kg,发棵期每667 m2追施1000 kg腐熟粪水或1000 kg沼气液肥水,保持田间湿润。及时摘除花蕾,结合中耕培土 2~3次。
在封行前每667 m2用助壮素25 mL对水喷雾1~2次,抑制地上部分生长,促进地下块茎膨大,禁止使用多效唑。
病虫害防治原则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使用化学防治。农药施用严格按NY/T393-2000 的规定进行,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高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及其混配农药。
选用适宜性、抗性强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协调光、热、气、肥、水等诸因素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发生、发展和危害的环境,提高植物的自身抗病虫能力,与非茄科类作物轮作。
可用黄板诱蚜或银灰膜避蚜。若保护地可释放天敌(瓢虫科的甲虫和食蚜虫的黄蜂以蚜虫为食)。
1.晚疫病(叶枯病)、斑枯病和青枯病。用络合铜类1500~20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于发病初期喷雾防治。
2.疮痂病。每667 m2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00 mg/kg,或30%DT杀菌剂400倍液,或新植霉素2000 mg/kg喷施防治。
3.马铃薯病毒性病害。马铃薯卷叶病毒是最主要的马铃薯病毒性病害,在所有种植马铃薯的国家普遍发生,易感品种的产量损失可高达90%。选用脱毒种薯,种植抗卷叶病毒的品种可有效防治该病毒。
4.马铃薯Y病毒和A病毒。马铃薯Y病毒和A病毒可通过无性选择和种薯繁育过程中淘汰病株来防治。选用脱毒种薯和抗性品种对防治该病也非常有效。
5.花叶病。在种薯繁育过程中通过无性筛选和使用脱毒种薯可以防治X病毒、S病毒和M病毒病害的发生。当有明显的症状出现时,淘汰病株是很有用的。抗X病毒的品种很有效。
6.蚜虫。用0.6%清源保(苦参碱·内酯水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采取前15 d,随机抽样检测农药残留等指标,达到GB/T18406.1-2001要求方可采收。
可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早收、抢收。储藏的适宜温度为3~5 ℃,相对湿度80%~85%,注意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