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时代基层农技人员提升服务“三农”的技能

2018-01-17 05:26:00西峡县植保植检站程书苗
河南农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农技三农农民

西峡县植保植检站 程书苗

农业稳则天下安,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基础,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近年来,在党中央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农业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增”,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国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农业发展相比较,我国农业发展还面临一系列问题。例如传统农业技术较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才稀缺,农村土地撂荒严重,可耕地面积递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民思想观念落后,老龄化比例居高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最集中地体现在农业、农村、农民上;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这为基层农技人员做好新时代的“三农”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一、当前农业发展的需求与现有基层农技人员能力的落差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居民更注重生活品质,个性、安全、健康、有机绿色消费正成为一种新的消费趋势。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已实现“吃不饱”到“吃得饱”的转变,现在开始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安全”转变,但优质绿色农产品不足,一般农产品不缺,品种总体上供大于求等出现结构性的问题日益突出。在这种新形势下,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提出“我国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功能,着力巩固当前农业的好形势;这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用市场的手段和改革的办法,通过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来实现”,来解决这一矛盾。

基层农技人员作为国家和政府面向“三农”的最直接窗口,在现代农业农村发展和改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强调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建设现代农业,首先要解决好人的问题。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要聚英才而用之。截至2017年底,西峡县基层农技人员数量低于80人,每人每年接受培训的机会不超过3次,本科及以上学历较少,文化程度普遍低,创新能力不足,40~55岁占的比例约为50%,年青后备力量缺乏,专业知识不足,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现状一直存在,就全国而言亦然。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与基层农技人员的技能之间产生较大落差,作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农业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较好的素质教育,丰富的实践经验,善于与农民打交道,勇于钻研,肯吃苦耐劳,才能满足农业发展改革的需求。

二、提升服务“三农”技能,做基层“一懂两爱”农技人

“一懂两爱”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服务“三农”队伍的殷切期望,也是农业干部的本色特质和基本要求。农村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提出要弘扬“红船精神”,坚守“三农”情怀,争做“懂农村、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勤勉工作,展现新风貌新干劲新业绩。

(一)懂农业,做“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

当前中国农业的发展面临结构性的矛盾,农产品总量不断增长,品种日益丰富,但优质绿色产品稀缺,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农业机械设备落后,田间管理方式粗放,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突显,部分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致使国际竞争力跟不上,效益低,质量差,农民增收难。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创造出一条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特色农业路子。

基层农技人员要不断提升政策理论水平,深入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新要求;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优化知识结构,始终保持专业精神和创新精神,不断丰富“三农”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要深入研究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拿出务实管用的措施办法;要发挥勇于创新精神,依据本地域的地理环境优势,统筹规划好本地区的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和农民增收问题,并具备挖掘出特色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等能力。

1.通过外出学习将现代高效农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农业和农村新兴服务业的理念引进来,促进农业链条的延伸。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不同地区、不同产业融合模式。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强化利益联结,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为农民稳定增收提供坚实的农村产业支撑。

2.利用本地域的优势,充分发挥农业的多重功能,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和景观农业等多种产业相结合的形式,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精,你精我变的特色意识。例如酒乡之路玫瑰情园、宴庆的四季花海、南瓜主题观光园、番茄联合国、富力地产等,为实现农业增效开辟新渠道。

3.引导农民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 2017年初,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印发《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我国正逐步建立起农业生产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生态农业新格局,解决农业资源趋紧问题,同时修复农业生态系统,这也将成为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新常态。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绿色发展是新时代农业发展的主流,我们要尊重自然发展规律,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将绿色发展的理念根植入农民头脑中,把“科学家产量”变成“农民产量”。

(二)爱农村,以乡村振兴为己任

说起农村,大多数人头脑中会呈现出一幅房屋破落不堪、道路泥泞弯曲、遍地野草丛生的画面,卫生条件脏乱杂,无人愿意长居在此。然而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农村正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

爱农村,就要为乡村谋振兴。我国的农村,自古就由组、户组成,多数贫困村离县城中心较远,地方偏僻,交通不便,教育滞后,文化素质低,思想较封闭,户与户相隔较远,居住环境差,基础设施不配套,且由于大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大部分青年劳力都外出打工,独留老人小孩,出现“农村空心化”现象。这些村落,每年除了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外,无其他特色农产品引进,造成大面积土地荒废,农民收入低,想要和现代化农业发展相衔接,任务举步维艰。作为基层农技人员要深入了解农村地形地貌,着力发展“一村一品”,寻找具有一定文化基础、敢于做第一人的种植能手灌输新理念,传授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建立示范基地,让农户看得见、学得来、上手快,避免种植风险,使其先富起来,再辐射带动他人,朝着现代农村化方向发展,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游一体化。寻找龙头企业和农户联合,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引进大型农机械,实行规范化管理,奖励补助制度,鼓励广大青年返乡种地,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龙头企业,最终打造成“一村一品”特色农村,迈向小康。与此同时农村文化也不可小觑,要大力弘扬文化底蕴,可以成立农民图书馆、老年活动娱乐室、广场舞比赛等活动,满足村民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形成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关爱他人的良好农村氛围。

(三)爱农民,以农民之心为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民这一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执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疾苦。”据统计,显示中国13多亿人口,农民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60%,作为基层农技人员,要真心真意帮农民,要做到以农民之心为心,真正把自己放在农民的位置上,把工作做到农民的心坎上,多了解农民的期盼,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积极主动地与农民保持联系,及时了解他们在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有效解决。然而现今很多年轻的农技员始终得不到农民的认可,与农民无法心与心的交流,其关键还是在工作方式上。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素质问题。农民的素质如何,决定着农村发展的速度,决定着农民文明的程度,决定着农村现代化的进度。针对农民素质的提高要从文化上扶贫,提高农民的认知水平、劳动技能、价值观念和科学理念,基层农技队伍可通过开办培训班、创新培训方法、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做好总结宣传,并创建示范户、示范粮田、示范专业合作社等活动,从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新时代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基层农技人员一定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长远的眼光,精细的规划,实干的精神,让农民问有所答,答有所获,获有所益,与农民打成一片,如兄弟姐妹一般,最终让接受指导的种粮者、农业生产者相信你的技术。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福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定。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一切都离不开基层农技队伍的努力工作。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直接与农民打交道,是农技推广的主力军,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然而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并非易事,我们要紧紧围绕“三农”问题,提技能,不畏艰难,强服务,做新时代最美农技人。

猜你喜欢
农技三农农民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 06:17:46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1:38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1:36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10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1-26 06:09:04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2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