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晋太1 4 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8-01-17 13:17:30程天灵温辉芹裴自友张立生
中国种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冬麦区播量旱地

李 雪 程天灵 温辉芹 裴自友 张立生 朱 玫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黄土高原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太原 030031)

晋太141是山西省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优质小麦课题组以4725为母本、01G140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旱的特点,2017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170014,适宜在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推广种植。

1 选育经过

2004年配制杂交组合4725/01G140,其中母本4725是1989年以外引材料遗80957为母本、太原798为父本进行杂交育成,于1995年出圃。父本01G140是1997年从矮败小麦轮选群体中选优良可育株,经3年系选出圃,2001年鉴定圃编号G140;2005年F1混收,2006年从F2中选出2个优良单株,种成株行,2007年从F3中选出22个优良单穗,2008年F4种植22行穗行,从中选出31株优良单株,2009年F5种植31个株行,第31行表现优异混收,2010年F6出圃;2011年进入观察试验,行号为观141,经进一步提纯、测产,定名为晋太141。2012-2014年参加所内品比试验及省内同一生态区比较试验,抗旱、丰产性突出,推荐参加2015-2016年度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小麦区域试验;2017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特征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 冬性,全生育期258d,同对照长6878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细长,叶色深绿色,分蘖力较强,抗倒春寒能力强。株高90cm,株型紧凑,茎秆弹性中,抗倒性中。茎叶无蜡质,旗叶直立,穗层整齐,熟相好。穗型纺锤型,穗长7cm,穗色(成熟期)白色,长芒、芒白色,白壳。护颖卵形,颖肩方肩,颖嘴直,小穗密度密。粒椭圆、白粒、粒质硬、饱满。一般亩穗数34.8万,穗粒数35.4粒,千粒重41.3g。抗冻性强,抗旱性强,抗青干强。

2.2 抗性 2015-2017年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该品种高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

2.3 品质 2016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容重746g/L,蛋白质含量14.87%,湿面筋含量31.7%,吸水量60.8mL/100g,面团形成时间2.8min,稳定时间1.2min。

3 产量表现

2015-2017年度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组区域试验,2年每667m2平均产365kg,比对照长6878(下同)增产7.4%,11个试验点全部增产。其中2015-2016年度每667m2平均产339.5kg,比对照增产6.7%;2016-2017年度平均产390.5kg,比对照增产8.0%。

2016-2017年度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组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368.0kg,比对照长6878增产8.7%,6个试点全部增产。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播期及播量 该品种抗旱、抗青干,耐高温,对水肥敏感,适宜在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及类似地区推广种植,播种期在9月25日至10月5日为宜。

通过适量播种可建立小麦合理的群体结构,处理好群体与个体的矛盾,协调小麦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关系。通过研究表明,山西中部旱地小麦最佳的基本苗是300万/hm2,折合每667m2播量为9~11.5kg;晚播田适当增加播量,每推迟1d,播量增加0.5kg[1-2]。

4.2 合理施肥、灌溉 随着气候的变化,以及传统小麦栽培措施的改变,氮肥后移技术对小麦高产及优质目标的实现具有很好的作用。传统的施肥一般采取播前施用一半以上氮肥和全部磷肥,配合农家肥4t/667m2一次性施入;剩余氮肥作追肥,平均分2次于拔节期前后及孕穗期乘墒追施[3-4]。氮肥后移技术具体措施是将底肥中的氮肥比例减少至1/3~1/2,追肥比例增加至 1/2~2/3,同时将春季追肥时间移至拔节期,部分高产地块甚至移至拔节期至挑旗期。

在生产中,山西中部冬小麦需灌溉4~5次,包括底墒水、越冬水、拔节水、孕穗水、灌浆水。其中,底墒水根据播种前土壤墒情而定,越冬水则可保麦苗安全越冬并为早春小麦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拔节水可提高成穗率。孕穗期小麦消耗肥水较多,是小麦增穗、增粒的关键时期,应在孕穗前及时灌水。

4.3 病虫害防治 在秸秆粉碎过程中,秸秆上病菌和虫卵依旧存活,病虫害会对小麦的生长造成危害。种子包衣或拌种可以有效防控小麦苗期的病虫害,同时可以减少小麦后期因使用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天敌的杀伤,拌种时应先拌杀虫剂,堆闷后再拌杀菌剂,晾干后即可拌种,拌种后要及时播种。地下害虫多的麦田,种子拌种与土壤处理要结合使用[5-6]。抽穗至灌浆期是蚜虫的高发期,可用药剂兑水均匀喷雾,防治麦蚜[7-8]。

小麦白粉病是影响山西省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山西小麦主栽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普遍较差,所以白粉病的防治也很重要。防治方法可结合防治蚜虫同时进行,当小麦植株发病率在15%或病叶率达到5%时,可用秀爽杀菌剂10mL兑水15kg进行防治,均匀喷雾[9-10]。

4.4 适期收获 通过适期收获可获得高产量、高质量的小麦子粒。收获过早,造成子粒不饱满以及产量低和品质差;收获过晚,造成小麦蛋白质含量降低,碳水化合物减少,千粒重、容重、出粉率的降低。因此蜡熟末期应及时机收,可确保小麦丰产、丰收。

[1] 于凯,王廷利,曲日涛,等.冬小麦新品种‘烟农 5158’播期播量研究 [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1):53-57

[2] 崔兆韵,杨宗波,邹俊丽,等.泰安冬小麦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J].山东气象,2010,30(3):29-33

[3] 张立生,裴自友,王宏兵,等.播期和播种密度对晋太182植株高度的影响 [J].山西农业科学,2016,44(7):957-961

[4] 焦竹青,宋世宗,李芳,等.怀川916小麦超高产最适播期与播量研究 [J].现代农业科技,2014(5):12-13

[5] 郭美芳,温辉芹,裴自友,等.山西省近年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对策 [J].农业网络信息,2017,248(2):108-111

[6] 郑海泽,张红芳,梁志刚.晋南旱地小麦播种期和播种密度对小麦个体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11(2):3-6

[7] 程天灵,温辉芹,张立生,等.丰产冬小麦新品种晋太10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J].农业科技通讯,2014(5):10-13

[8] 温辉芹,裴自友,张立生,等.晋太系列小麦品种选育与育种体会[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6):648-650

[9] 吴燕,杨荣明,朱先敏,等.近年来江苏省小麦病虫害发生新特点及其治理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0(4):119-121

[10] 许秀,吴逸群.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7(6):136-137

猜你喜欢
冬麦区播量旱地
异常气候下播期、播量对百农207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3:28
旱地冰球运动开展价值的研究
冰雪运动(2020年6期)2020-07-21 03:28:16
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 及其聚类分析*
汝州市2018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量处理试验报告
旱地冰球运动推广及发展策略
冰雪运动(2019年5期)2019-08-24 08:04:48
国内外301份小麦品种(系)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及评价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小麦栽培的特点及不同冬麦区存在的问题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