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特诊科 浙江 杭州 310000)
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6年2月之间收治的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48个病灶),所有患者均通过穿刺活检或者手术证实。其中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龄42~69岁,平均为(56.3±7.2)岁。
1.2.1 超声造影检查 使用本院现有的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诊断,将探头频率设定在3.0~5.0MHz之间,协助患者采取平卧位或者侧卧位,使用常规超声对肿瘤的数量、直径大小、回声、血液供应和边界状态等进行观察和记录;随后使用微气泡造影剂,在征得患者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注入5mL质量浓度为0.009g/mL的氯化钠溶液,并摇晃均匀。通过患者左肘静脉注射,随之继续使用5mL氯化钠溶液冲管。超声造影的过程分为3个阶段:首先是动脉期,注射造影剂后0~30s之内;第二阶段为门脉期,具体指的是注射造影剂之后31~120s之间;第三为延迟期,为注射造影剂之后121~360s之间。将得到的超声影像资料存储在仪器内置硬盘中,随后进行分析;结合病灶3个阶段的结果与肝实质的对比,将增强的程度分为高度增强、等增强和低增强。
1.2.2 增强CT扫描 选用医院现有的美国GE进口64排螺旋CT扫描仪对病人进行检查,首先施行向腹部平扫,设定参数为:层厚为5mm、层距离为0,平扫完毕以后运用3mL/s的速率静脉打针100mL碘海醇,打针后25s为动脉期、60~70s之内为门脉期、180s行推迟期扫描。首要调查指标有往常状况下的肝癌病灶数量、密度和鸿沟状况,同时了解动态增强扫描下病灶的增强退出状况。一切得到的影像学材料均由放射科室中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两位医生进行剖析,呈现疑问的状况下一致定见后断定成果。恶性肿瘤的确诊依据为超声造影或者是增强CT扫描提示动脉期病灶为高密度增强影像,而门脉期或是推迟期增强退出表现出低密度影像病人的病理确诊办法:41例病人经过安排穿刺活检或手术证明,其中39例病人行穿刺活检,在超声的引导下展开,挑选不一样强度灌注区域中的安排穿刺。手术之前惯例了解病人的凝血状况及肝功能,运用18G穿刺活检针进行操作,同样由两名具有丰厚工作经验的医生在高倍显微镜下调查记录。
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均录入到SPSS 18.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处理,所有计数资料均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比较则通过χ2检验,以P<0.05代表不同诊断方式之间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超声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准确率为87.50%(42/48),增强CT检查的准确率为89.58%(43/48),两种手段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应用超声造影可见,44个病灶在动脉期呈现高增强、4个病灶为等增强,门脉期和延迟期有10个高增强、38个等增强;42个病灶应用增强CT扫描可见动脉期高增强4个、等增强44个,门脉期和延迟期有34个高增强、14个等增强。两种方式检查的动脉期高增强和等增强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应用超声造影可见,36个病灶呈现快进快出,其中有3个病灶动脉期呈现不均匀增强表现、门脉期快速退出等表现;应用增强CT检查有3个病灶表现出动脉点片状的强化影,门脉期呈现等密度。48个病灶中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肝癌的39个,其中高分化的25个、中分化12个、低分化2个。
螺旋CT的应用对肝脏病变的诊断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通过碘海醇不但能够检出肝癌病灶,对其性质进行判断的准确率也得到明显的提升。作为一种新颖的非离子造影剂,碘海醇的渗透性低、黏度较小、没有电荷、不发生解离,人体神经血管对此具有较好的耐受性,病变组织和正常的肝实质之间具有较大的密度差异,显著提高了CT图像的结果清晰度。扫描能够得到肝脏动脉期、稳定期和延迟期的结果,获得丰富的肿瘤内部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图像,从而准确反映出血液供应的特征,很大程度上提高肝脏病变组织的早期检出率。常规二维超声在肝癌诊断过程中发挥出了较为重要的价值,具有经济快捷、无创、可重复性强的优势,但是对病灶进行定性较为困难。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中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显示出患者肿瘤内部的血流特征,但是由于早期新生的血管不多、血流的速度相对较慢,显像结果相对较差,还容易受到患者呼吸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难以对肝癌进行定性诊断。但是随着超声影像学手段的革新,造影剂的应用推进了超声对肝癌的诊断水平。应用特殊的造影剂注入,通过了解动脉期的增强程度能够较好的反映出肿瘤内部的微血管密度。有国外学者认为,肿瘤生长过程中,其生长的速度大于微血管在其中的形成速度。如果此时发生缺血,则会通过增大血管管径代偿,从而获得更多的血流供应。使用微米级造影剂注射,其渗透性差,无法自由地穿透血管壁,而是敏感地反映出肝脏局部的病变微血管空间分布状况,从而实现对病变组织血流灌注的定量分析。尤其是如果肝脏实质内出现异常回声,但是常规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无法确定性质的情况下,更能很好地观察病灶的血流灌注,从而实现鉴别诊断。
在一般情况下,超声造影及增强CT扫描对原发性肝癌较好的诊断价值,但受加强的成像原理和病理组织的过程,表明灌注特点也不一样,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相比之下,超声造影增强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更好的观察肝脏病变在动脉期的强化现象,提高病变的检出率。然而,两者的结合在肝脏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起到了互补的作用,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临床信息。
[1]李振燕,陈勇良,杜瑞清,李素文,孙丽娟,陈敬兹.原发性肝癌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照分析[J].河北医药,2016,02:212-214.
[2]陈琼.超声造影诊断原发性肝癌临床价值及与病理分化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