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桑菌核病的综合防治

2018-01-17 11:01
河南农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子囊果桑菌核

果桑菌核病的综合防治

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 张英华

果桑菌核病是果桑最主要的病害,主要为害桑葚。桑树菌核病是肥大性菌核病、缩小性菌核病、小粒性菌核病的统称,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菌。菌核随桑葚落地,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盘内子实体上生子囊释放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到雌花上,菌丝侵入子房内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最后菌丝形成菌核,为害果实。春季温暖、多雨、土壤潮湿利于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多,病害重。通风透光差、低洼多湿、花果多、树龄老的桑园发病重。菌核越冬,菌核随桑葚落地,翌年春季桑树开花时土中菌核抽生出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孢子随风传播侵染桑花,为害果实。该病如果防治不当,将严重影响桑葚的品质和产量,甚至颗粒无收。所以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治措施。

一、品种搭配种植,选择抗病品种

农民种植果桑习惯种植单一品种,可是品种单一,一旦得病,几乎全军覆没。在品种上,一般早熟品种的抗病性比较弱,晚熟品种的抗病性强,所以在种植上可以选择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搭配种植。应适当搭配种植一些抗菌核病的能力较强的北方品种,这样不但可以避免菌核病发病时的严重损失,还可以延长桑果的供应期。

二、保持适宜种植密度

每667 m2栽植200株比每667 m2栽植500株的菌核病发病率显著减少,栽植密度过大,行距、株距过小,湿度大,园内的通风透光性差,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一般品种栽植密度为每667 m2栽植200株,养成中干树型。做到枝条与枝条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利于通风透光和机械操作。地势要选择土壤肥沃,地势较高,向阳通风透光,桑园四周不要有杂树的地方。

三、加强田间管理

菌核病的发生与土壤排水、耕作状况具有相关性。要做到桑园排水良好,地势低洼的地方要开沟降湿,园内外沟系畅通,做到雨停田干,确保桑园无积水,降低田间湿度,改善桑园小气候环境,保持桑园土壤干燥,减少病菌繁殖机会。

土壤进行翻耕的发病就轻,土壤没有翻耕的发病就较重。土壤中菌核的存活率和存活数量因耕作次数的增加而减少。果桑桑园以净作为主,在桑园建立的早期,除油菜、豆类外可间作一些低秆作物,但后期不宜间作任何作物。采果结束后,结合施肥,用机械或人工的办法对土壤进行第1次翻耕,在冬季结合桑树管理再进行第2次翻耕,不留死角,每次翻耕都要清除桑园内及周边的杂草、枯枝败叶,并及时烧毁。

四、增施有机肥,提高树势和抵抗能力

果桑桑园重施磷肥、钾肥及农家肥发病就会减少,偏施氮肥发病就会加重。春季采果结束后,施肥以速效性肥料为主,配施适量的家禽家畜粪等农家肥,入冬以后至发芽前,施肥以复合肥为主,适量增加磷肥、钾肥。

五、剪枝增光,及时去除病原,减少感染机会

冬末春初及时修剪枯枝弱枝,使桑园通风透光,杀灭病原菌,同时可增加枝条间的距离,也可以避免果实相互碰伤感染病菌。发病桑园要加强桑枝巡查修剪,病枝清出园外集中烧毁。

六、满园覆膜,隔离病源

在果桑开花前,用地膜满园覆盖,不但可以切断子囊孢子的传播途径,而且可以防止杂草滋生,保墒洁园,增加地温,提早桑果上市期。

七、化学防治

要求尽量早施药,彻底防治。第1次用药在3月20日左右桑芽萌动前7 d,用高锰酸钾2000倍液对树体枝条和地面全面喷施。第2次在3月底桑芽刚萌动时,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对树体和地面全面喷洒,以后交替使用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等抗菌剂对树体和地面全面喷洒。共喷洒3~4次。期间如遇阴雨天,也要在雨停树枝已干时立即施药。摘果前15 d停止喷药。发现病果应及时摘除,带出园外深埋。这样预防之后,果桑菌核病的发病率可得到控制,达到丰产要求。

猜你喜欢
子囊果桑菌核
淡紫紫孢菌微菌核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及土壤环境对其定殖的影响
中国疱衣属地衣的初步研究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盐边县果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破壁方式对冠突散囊菌有性繁殖体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阆中果桑产业园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冠突散囊菌繁殖体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果桑篱架匍匐式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