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李远方 刘爱香
浅析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及防治
漯河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 张元培 秦思远
漯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李远方 刘爱香
霉菌毒素主要是指霉菌在其所污染的食品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它们可通过饲料或食品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引起人和动物的急性或慢性毒性,损害机体的肝脏、肾脏、神经组织、造血组织及皮肤组织等。目前,饲料中检测到的霉菌毒素已超过350种,生猪养殖过程中对其造成严重影响的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呕吐霉素、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等。下面就几种霉菌毒素的危害和防治作一浅析。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所有的动物对黄曲霉毒素敏感,不同动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在家畜中以仔猪最为敏感。在0.02~0.2 mg/kg时,黄曲霉毒素减少饲料摄入量、降低饲料利用率和免疫抑制。泌乳母猪的饲粮中若出现0.5 mg/kg以上含量时,则会因乳汁中的黄曲霉毒素而造成仔猪迟缓和死亡,低浓度也会造成微血管脆弱而容易引起皮下出血及挫伤等。长期饲喂含有黄曲霉毒素的动物,其肝脏、免疫系统及造血功能都会受损。黄曲霉毒素还能危害通过接种疫苗的获得性免疫,如黄曲霉毒素B1会干扰猪丹毒免疫所获得的免疫力。
赭曲霉毒素是由赭曲霉及鲜绿青霉等所产生的一种霉菌肾毒素,它分为A、B两种类型。该毒素主要污染粮谷类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动物饲料和动物性食品(如猪肾脏、肝脏)等。赭曲霉毒素A的毒性较大,对动物的毒性主要有肾脏毒、肝毒、致畸、致癌、致突变和免疫抑制作用,幼龄生长猪会出现肾周水肿,并伴有僵硬,胃溃疡也是常见的症状,公猪的精子质量降低,受精率下降,最终导致整体繁殖性能下降。猪摄入1 mg/kg的赭曲霉毒素A可在5~6 d致死。饲喂养含1 mg/kg浓度的赭曲霉毒素的日粮,3个月后可引起烦渴、尿频、生长迟缓和饲料利用率降低。
呕吐毒素又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属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由于它可以引起猪的呕吐而得名。呕吐毒素已被作为梭霉菌属的霉菌毒素污染的“标记”,即使在饲料中发现含量很低的呕吐毒素,仍会有梭霉菌属霉菌毒素中毒症的出现。对生长肥育猪而言,含有14 mg/kg呕吐毒素的饲料饲喂后10~20 min内即会出现呕吐、不正常的焦虑和磨牙现象。呕吐毒素会强力抑制猪的采食量和生长速度,在呕吐毒素的含量在0~14 mg/kg的试验中,饲粮中每增加1 mg/kg呕吐毒素,生长肥育猪的采食量即减少6%,在含毒量10 mg/kg以上即完全拒食。
玉米赤霉烯酮又称F-2毒素,它首先从有赤霉病的玉米中分离得到,玉米赤霉烯酮主要污染玉米、小麦等谷物。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能造成动物急慢性中毒,引起动物繁殖机能异常甚至死亡。猪对玉米赤霉烯酮最为敏感,而受影响最大的部位主要是其生殖系统,它会增加怀孕母猪发生流产及死产的几率,初生仔猪的存活率较差,出现八字腿及外阴部肿胀,使年轻公猪性欲下降、睾丸变小、睾丸生精细胞上皮细胞变性最后形成精子发育不良和不孕、生精细管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等。较低浓度会诱发女性化现象,较高浓度会干扰排卵、受孕、植入及胚胎的发育。饲粮中0.5~1.0 mg/kg低含量下即可造成后备母猪假发情和阴道脱垂或脱肛;10 mg/kg的F-2毒素会延长母猪自离乳至配种的间隔时间,降低窝仔数和增加畸形猪的数量。
T-2毒素是由多种真菌,主要是三线镰刀菌产生的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之一,是由念珠球菌属产生的新月毒素中的一种,新月毒素已超过100种,它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常见的污染田间作物和库存谷物的主要毒素,对畜危害较大。饲粮中的含量超过0.4 mg/kg的毒素就会对动物产生中毒症状。T-2毒素属于组织刺激因子和致炎物质,直接损伤皮肤和黏膜,表现为厌食,呕吐,瘦弱,生长停滞,皮肤、黏膜坏死,胃肠机能紊乱,繁殖和神经机能障碍,血凝不良,肝功能下降,白细胞减少和免疫机能降低。T-2毒素影响蛋白质合成,还会引起胸腺萎缩,肠道淋巴腺坏死,影响机体免疫机能。
麦角毒素是麦角霉产生的一种毒素,它对所有的猪都会产生危害。其中毒的症状在数天内或数周内出现,包括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脉搏和呼吸加快,全身状况不佳,后腿常发生跛行,严重者尾巴、耳朵和蹄坏死及腐肉脱落,寒冷气候可使病情加重。麦角毒素还会通过引发无乳症而间接影响猪的繁殖,在妊娠期给怀孕青年母猪饲喂含0.3%麦角毒素的饲料,可导致新生仔猪出生体重下降,存活率降低和增重缓慢。日粮中含有0.1%的麦角毒素会使肥育猪生长缓慢。
猪群发生玉米赤霉烯酮中毒最明显的症状是:母猪外阴持续性红肿,但不接受公猪爬跨配种。猪群发生赭曲霉毒素中毒症的最明显症状是:生长迟缓,饲料效率降低,饮水量增加(剧渴),排尿增多(多尿症)。猪群采食含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呕吐霉素、赭曲霉毒素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毒素的饲料时,经常表现为食欲下降或不采食饲料,持续性体温升高,全身皮肤出现红点,病猪犬坐,咳嗽,气喘,包皮红肿,关节肿胀,四肢僵硬,蹄部坏疽,顽固性下痢或便秘,部分出现呕吐、直肠脱落甚至阴道脱垂,母猪不发情,配不上种,怀孕母猪出现流产,死胎、弱子,或产后无乳。剖解可见有肺炎、胃炎、胃溃疡、肠炎和肾炎等症状。还有淋巴结肿大充血,胸腔积水,心包积水,心脏周围有黄色胶体样附着物,胃穿孔,胃内膜脱落,胃壁增厚,肠内壁腐败变黑,膀胱穿孔,肝硬变,皮下脂肪黄染,血液稀薄,凝血不良,胆囊发炎,胸腔前口或下颌淋巴结附近的结缔组织有腐烂病灶等。
猪只发生霉菌毒素中毒后,应立即停用怀疑含霉菌毒素的饲料及饲料原料,并更换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饲料。对病情严重的动物要对症治疗,防止脱水和保护肝脏。霉菌毒素中毒的早期患猪,用甘草粉20 g、蛋氨酸0.5 g、复合维生素B溶液6 mL、维生素C溶液500 mL,对温水2000 mL,用胃导管给患猪内服或将上述药物加少量温水拌入精料中给患猪喂服,每日2次,2~3 d患猪即可治愈。中毒的中后期患猪,应在给患猪喂服以上述药物的基础上,配合用三磷酸腺苷钠75 mg、10%安那咖注射液5 mL,一次性给患猪肌肉注射。此用药量适宜于体重在75~100 kg的患猪治疗时施用,实际用药可根据患猪的体重大小、病情轻重给予适当增减药量,如治疗及时,一般连续用药3 d左右患猪即可治愈。
预防霉菌毒素中毒关键要做好预防饲料(原料)霉变、产生霉菌毒素和霉菌毒素产生以后的脱毒处理工作。目前,国内外采取的预防和去除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的措施主要有:一是利用合理耕作、灌溉和施肥,适时收获来降低霉菌对食品原料的侵染和毒素的产生;二是采取降低粮食及饲料的含水量,降低贮藏温度和改进贮藏、加T方式等措施来减少霉菌毒素的污染;三是加强污染的检测和检验,严格执行饲料卫生标准,禁止出售和进口霉菌毒素超标的粮食和饲料;四是利用碱炼法、活性白陶土和凹凸棒黏土或高龄土等吸附法、紫外光照法、山苍子油熏蒸法等物理去除法、化学去除法和生物去除法去除污染的霉菌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