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粮食生产规模种植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8-01-17 10:17许德美江苏省江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14431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江阴市单产大户

许德美 (江苏省江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14431)

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1],尤其是在劳动力紧缺的经济发达地区,通过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克服了传统农户“小而全”的弊病,使粮食生产更具规模效益和竞争力。在此背景下,为推进江阴市粮食生产规模种植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对江阴市拥有3.33 hm2以上粮田的种粮大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了解了种粮大户的生产经营状况、粮食生产技术、销售情况、政策需求及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并依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1 江阴市粮食生产规模种植现状

江阴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种粮效益低下,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收益较好的第二、三产业,为防止土地抛荒,20世纪末21世纪初,江阴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哺农政策,吸引了一批外来农民来江阴市承包土地进行粮食生产,此后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台及政府对农业的愈加重视,粮食生产规模种植的效益有所体现,促进了江阴市粮食生产规模种植快速发展,如今江阴市的粮食生产已由分散经营走向适度规模经营。

1.1 规模种植比例大

2017年江阴市粮食种植规模在3.33 hm2以上的农户有361户,种植总面积达4 984.32 hm2,占全市粮食种植总面积的44%。其中,种植规模在3.33~10 hm2的农户有173 户,10~20 hm2的农户有94户,20~33.3hm2的农户有52户,33.34 hm2以上的农户有42户。

1.2 规模种植主体类型多

江阴市的361户种粮大户中,有12户是从事第二、三产业资本积累的民营业主,有167户是懂技术、会经营的本地农民,有179户是从浙江、安徽、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过来的农民。

1.3 形成了粮食产业化经营单位

随着江阴市粮食产业的分工与合作不断纵向推进,良种、农机、农技、植保、储运、销售等专业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形成了一些集规模化种植、加工、储运、销售“一条龙”的粮食产业化经营单位。例如,雪峰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苏米”、华西村的“华西大米”、谷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谷盛大米”等,都是将自己种植的优质水稻进行加工包装,形成自己的品牌进行销售。

1.4 粮食产业的竞争力日益显现

(1)部分种粮大户掌握了“三新”技术,粮食单产水平不断提高。如2015年顾山镇东岐村一种粮大户(面积32 hm2)的小麦平均单产6 149kg/hm2、水稻平均单产10 799kg/hm2,比全市平均单产分别高出1 200、1 500kg/hm2,创历史新高;2015年徐霞客北渚村谷盛农民专业合作社(面积46.67 hm2)的小麦平均单产6 225kg/hm2、水稻平均单产10 964kg/hm2,比全市平均单产分别增加1 125、1 665kg/hm2。(2)规模化种植的粮食品质好。目前,种粮大户的良种覆盖率达100%,无公害产品覆盖率也达100%,生产出的粮食品质好。(3)粮食规模种植成本低,仅实施机械化作业这一项所节约的成本就达2 249元/hm2。

1.5 农民增收明显

粮食规模种植带来的产量提升和生产成本下降,不仅凸显了规模生产的经济效益,更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种粮不赚钱甚至亏本的难题,使粮食生产成为了可盈利的产业,从而增加了农民种粮的内生动力。据统计,江阴市361户规模不等的种粮大户年均种粮收入从几万元到五十万元不等,年纯收入远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 江阴市粮食生产规模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田基础设施差

江阴市大部分种粮大户是21世纪初为防止土地抛荒而产生的,大部分农田基础设施一直未经改造,自然灾害抗御能力较差,且交通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2.2 土地流转期限短、费用高

目前,江阴市土地流转期限大多是3~5年,农民无法对土地进行长期的投资和利用,且土地流转年承包费相对较高,一般为4 500~15 000元/hm2,不利于规模化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2.3 仓储设施不完善

据统计,江阴市361户种粮大户仅89户有烘干设备(共231台)、98户有仓库(库容量为2.47万t)。由于大多数种粮大户没有必要的烘干设备和仓贮条件,粮食收获后必须及时销售,若遭遇自然灾害,则损失惨重。例如,2016年江阴市小麦、水稻收获时均遭遇极其不利的气候条件,导致水稻、小麦均无法及时收割,对无烘干设备和仓贮条件的农户影响非常大。

2.4 种粮大户文化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

据调查统计,江阴市种粮大户中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占86%,初中以上的仅占14%;同时,种粮大户间年龄差距较大,其中年龄最小的为34岁、最大的为72岁,50岁以下的占28%、50~60岁的占58.8%、60岁以上的占13.2%。受文化程度及年龄限制,许多种粮大户对于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接受能力较差,仅凭老经验种田,严重制约“三新”技术的推广,从而制约了粮食产量水平的提高。此外,种粮大户年龄结构老化,后备力量不足,梯队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

2.5 粮食销售困难、价格低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粮价倒挂且持续走低,国家粮食库存暴满,农民卖粮困难。虽然每年国家对稻、麦都设有保护价,但由于种粮大户收获的粮食很难达到国家收购的品质要求和标准,也就很难将粮食以保护价卖给国家,所以种粮大户面临卖粮难、卖价低的问题更加突出。例如,2016年由于极其不利的天气条件,使稻麦品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小麦,国家收购价为2.36元/kg,但实际收购价不到1.4元/kg,导致种粮大户的收益和种粮积极性受到极大的影响。

3 推进江阴市粮食生产规模种植的对策建议

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推动农业科技发展、提升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种粮大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江阴市政府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帮扶其发展,具体对策如下。

3.1 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应出台土地流转优惠政策,组建正规的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商定合理的土地承租价格,并适当延长土地承租时间。

3.2 建设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

按照“田成方、路联网、渠配套”的标准,高标准地建设农田基础设施,为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粮食生产规模种植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3.3 加大扶持力度

在长期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继续稳定、完善、强化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3.4 采取多种形式筹措资金

采取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将筹措的资金用来投资烘干机、库房建设等,并以租赁的形式为种粮大户服务,以解决粮食生产中自然灾害损失惨重和储粮困难的问题。

3.5 培育专业化青年农民队伍

为保证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最大产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应注重培育青年农民队伍,鼓励更多的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争取打造一支“有学历、会技能、懂管理、善经营”的青年农民队伍,以提高粮食生产的标准化、专业化水平。

3.6 提高种粮大户的综合素质

要强化种粮大户的经营管理能力、产品营销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使种粮大户自主进行粮食生产、产后加工和销售,形成产业链,并进行品牌生产,以拓展获利空间。

[1]沈贵银.探索现代农业多元化规模经营制度:对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有关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 2009,30(5):17-19.

猜你喜欢
江阴市单产大户
江阴市24家营运车辆企业被联合警示约谈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江阴市船舶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船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