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校本课程活动课的实施策略

2018-01-16 11:09赵崇凤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校本课程

赵崇凤

【摘要】本文论叙在历史类校本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策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更加贴近历史,热爱历史,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历史学科素养。

【关键词】中学历史 校本课程 历史活动课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A-0046-03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推动下,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渐走进了中小学。历史校本课程作为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对促进历史教师专业发展、增长学生见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历史校本课程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更新教师的课程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实施校本课程之前,教师一般认为课程只有国家制订的统一版本课程,拿着参考书,研究教材、研究考点、分析学情把课程上好就行了,缺乏研究课程、开发课程的意识。实施校本课程后,在缺乏现成校本教材的情况下,教师需要根据本校的学生情况开发新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制定课程实施策略和评价制度等。这些教学活动促使教师更新课程观念,提高主动意识,让自己成为课程开发者与实施者。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这就促使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及时掌握历史研究的新动态等,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是有利于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对于中学生来说,历史學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是一门“遥远”的科学,因为历史事件不可再现,也无法通过实验模拟演示。教师若能充分利用历史文物、图片等教具,对解决这一问题会有帮助。

在平时的历史课堂上,一般都是以教师展示、学生观看为主,但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历史有一定的距离感,感觉历史是“不可触摸”的。因此,教师可以开设手工仿制历史文物模型的课程,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三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树立社会责任感。初中学校一周开设两节历史课,师生需要完成规定的课程内容的教学,因此在平时的历史课堂上,学生的实践活动较少。为此,我校开设了校本课程《初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仿制历史文物、举办故事会等,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另外,我校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基于乡土历史,学生在参加校本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对家乡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树立社会责任感。

以下就以校本课程《初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为例,谈谈中学历史校本课程活动课的实施策略。

一、开展历史仿古小制作

《初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第一课就是《历史仿古小制作》。为什么把历史仿古小制作作为第一课呢?有两个原因,一是设计该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亲近历史。二是基于钦州本地特色。坭兴陶是钦州的特产,钦州坭兴陶被评为广西最具民族特色的陶器,2008年6月7日,坭兴陶烧制技艺更是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校很多学生在七年级就选修了美术校本课程坭兴陶,学生制作坭兴陶的手工技艺比较熟练,仿制历史文物模型就可以采用制作坭兴陶的技艺。

该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国有许多文化记忆,如青铜器、陶器、甲骨文、秦始皇陵兵马俑、曲辕犁、筒车、活字印刷术、指南针、长城、赵州桥等,这些物件模型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仿制。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是让学生自己选择要制作的文物模型,自己选取材料并完成作品,并附上100字左右的文字说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觉比较难的环节是选取材料,此时,教师要适当进行指导,告诉学生仿制材料有很多选择,如常见的泥土、木棒、泡沫塑料、橡皮泥、一次性筷子、纸盒等,还有学生们熟悉的坭兴陶陶土,教师要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历史文物图片,用灵巧的双手,仿制历史文物模型。最后,学生上交、展示作品,教师可成立一个评价小组评比学生作品。

例如,学生制作的历史文物模型有坭兴陶作品“河姆渡猪纹陶钵”,陶钵上栩栩如生地雕刻了可爱的小猪形象。可见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仔细地观察了原文物图片,并了解了七千年前河姆渡人已经饲养家猪,明白那时的家猪和现在的家猪模样是不大一样的。学生还用坭兴陶陶土仿制了司母戊鼎、圆形方孔铜钱等物件。学生还使用其他材料制作了很多器物,如用纸箱仿制了毛公鼎、日晷,用竹子制作了竹简、栏杆式房屋、水桶,用竹子和纸箱制作了缕悬式指南针等。

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历史仿古小制作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还进一步了解了中华文明,此次活动也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有利于坭兴陶技艺的传承。

二、举办历史故事会

校本课程的第二课是举办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故事会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基于学情,初中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平时的历史课上,学生常要求老师多讲讲历史故事,但历史课课时紧张,历史故事介绍时间需控制在10分钟内。校本课程的开设,为学生讲历史故事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二是基于钦州特色和学校特色。钦州在近代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如冯子材、刘永福等,另外我校前身为冯子材于1890年创办的绥丰书院,距今已有128年的历史。基于此,我校教师更应该讲好历史故事,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讲好故事呢?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书籍,接着选好故事主题,有的学生还写了讲稿,并反复进行修改。

在确定故事主题时,教师要对内容把关,建议选择有一定思想性和教育意义的故事,这样讲故事的学生和听众都能受到启发和教育。例如,学生要讲冯子材的故事,可以先到学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确定一个主题,如可以讲冯子材镇南关大捷的故事,可以讲冯子材重视教育创办书院等。关于冯子材的故事,我校还请到了冯子材的曾孙女冯绣娟老师为学生讲一讲家族的故事。

通过讲故事、听故事,学生对民族英雄冯子材有了深入的了解,内心更加崇尚英雄,自觉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的事迹,在英雄事迹的影响下,自觉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好习惯、好品德,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三、学习歌曲中的“历史”

歌曲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艺术源于生活,所以歌曲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时代的体现。不同时期的歌曲蕴含着各个阶段的历史“味道”。在《初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课程内容:“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

这一课程内容有两种授课方式,一是教师准备曲目,让学生听歌曲、猜歌名,说说歌曲中所体现的历史。我们准备的曲目有《黄河大合唱》《毕业歌》《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这些歌曲分别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二是学生分小组,各小组定好本小组的歌曲主题——歌曲主题要有时代性和历史性,利用周末时间搜索整理歌曲,在课堂上演唱歌曲,并对歌曲中蕴含的历史进行说明。

第二种操作方式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分小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确定歌曲主题这一环节,要求学生熟悉历史知识,并学会整合知识,归纳主题;搜集历史歌曲的环节,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和搜集资料的能力;为历史歌曲配写说明的环节,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演唱历史歌曲环节,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从家庭照片中了解历史变迁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一幅家庭照片,就是一幅有代表性的历史画面。它以具体人物的形象,表现了一段令人难忘的岁月。在校本课程中,我们设计了《家庭照片》一课,目的是通过展示自己家庭不同时期的照片,反映出祖国的强盛与发展、文明与进步,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眼光看待家庭生活的变迁。

关于《家庭照片》这一课程内容,教师是这样操作的:学生首先在课余时间动员家庭成员收集家庭变化的照片,然后为家庭照片配上文字说明,内容包括拍摄时间、拍摄者、照片里的故事和照片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等。接着把家庭照片制成展板,照片的展示顺序以时间为线索组成专题系列,又或是以人物为中心组成人物专题系列,还可以是不同时期家庭生活的写照。最后,学生展示家庭照片的展板,并介绍照片的时代背景、照片的画面内容、选取照片的寓意等信息。

例如,一位学生展示了三张照片,第一张照片是爷爷、奶奶和父亲的合影,照片拍摄于20世纪70年代末,背景有一台录音机、一台缝纫机,父亲手里拿着一个拨浪鼓玩具。第二张照片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学生的家庭合照,照片拍摄于该学生出生时的2004年,照片是在家中客厅拍摄的,客厅摆放着彩色大屏幕電视机,电视机旁还有一台立式空调。第三张照片拍摄于2017年,地点是医院的病房。照片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学生和他新出生的妹妹。照片里的一家人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三张照片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的变化,物质水平不断得到改善。

展示家庭照片这一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收集家庭照片,培养了学生对历史实物收集、选择、鉴赏的能力;为照片配文,培养了学生的表述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家庭的情感。

校本课程《初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课为主要课型,体现了“做中学”的特点,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除了以上实施策略,历史校本课程的活动课还可以开展“为历史名画配文字”“辩论赛”“编排历史剧”“模拟战争时事报道”“重走长征路”“调研家乡的昨天与今天”等活动。

这样的校本课程,深受学生喜欢,因为展现在他们面前的不再是枯燥的历史史实,而是具有生活温度的历史,让他们感受到历史就在身边,而不是遥远的过去,进而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样的历史校本课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个人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更有利于提高历史学科综合素养。我们期待开设更多这样的历史校本课程,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贺建英.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探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骆志煌.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中国古代文化史》为例[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3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校本课程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中学历史教学刍议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