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应海
结构是一篇文章所呈现出来的外在特征。如果说作文材料是“砖”,那结构无疑就是在中心思想指导下,用这些砖搭建起来的“房子”。换句话说,文章结构其实就是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方式。一篇好作文,必须要结构严谨。如果一篇文章结构松松垮垮,甚至混乱不堪,那就很难达到表达效果。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考场作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呢?
第一,要了解常见的结构方式。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散文一般以写景抒情为主,这两种文体,都可以采用“一线穿珠”的方法来安排文章结构,即设计一条线索,或以时间先后为线,或以地点转换为线,或以情感变化为线,或以某一事物为线,来将各种材料组合在一起。这种结构方式,既便于作者筛选素材,把控文章走向,也会让读者感到脉络清晰,前后呼应。当然,写记叙文和散文时,也可采用其他一些结构方式,比如“镜头呈現法”,围绕一定的主题,截取人物、景物不同时段的画面,组合成一篇文章;比如“解疑法”,文章开篇先设计一个悬念,然后环环相扣,逐步解答。
说明文是以介绍事物和说明事理为主的文章,说明文一般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即先引出说明对象,总写事物的特征;然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说明;最后进行总概括,结束全文。当然,也可采用“分—总”或“总—分”的结构方式。在说明文的内部,各段之间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因果的,还可以是递进的。
议论文是发表观点、评论是非的文章。一般也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即先亮出观点,然后采用适当的论证方式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结束全文。在议论文内部,各个论据之间,可以是并列式,可以是递进式,也可以是正反对比的形式。
第二,要选择合适的文章结构。所谓“合适”,就是你所选择的文章结构,要与你预设的写作思路、素材特点、表达效果相适应。比如你想写一篇记叙文,讲述一位同学坚持好几年去福利院做义工,手头有几则他做义工的小故事,就可采用“一线穿珠”的结构方式,按时间顺序进行写作,突出他助人为乐的善良品性。再如你想写一篇以“咏雪”为主题的作文,构思时,准备将南方与北方的雪进行对比,让读者同时领略北方雪的粗犷与南方雪的温柔,描写时,就可采用“镜头呈现法”,给北方雪一个特写镜头,再给南方雪一个特写镜头。
有的同学在写记叙文时,不想平铺直叙,而是想设置悬念,来激发读者兴趣,增强表达效果。这时,不妨采用“倒叙法”来安排文章结构,先把最精彩的内容提到文章开头,再交代原委,层层推进。
在写说明文和议论文时,整体上都在“总—分—总”中切换,文章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内部。比如你写《说勤奋》这篇作文,搜集到的素材既有靠勤奋成功的事例,也有懒惰失败的事例,这时就可选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形成对比论证的结构模式。如果你搜集的素材有个人的,还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这时就可采用递进的结构方式。
第三,要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一篇文章,要想结构严谨,浑然天成,除了整体构思,把握好文章的“外观”外,更应在行文中注意文章内部之间的联系,让作文匀称得体,上下流畅,前后呼应。要做到这一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注意详略,做到详略得当。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议论、说明,都有可能会运用到多个素材,如果不分主次,不惜笔墨,平均用力,那整篇文章就会显得结构臃肿。这样的文章,自然谈不上严谨。
二是要注意过渡,做到流畅自如。在记叙过程中,由一件事跳到另一件事,由一个人转到另一个人,由一个时间、地点变换到另一个时间、地点,就需要进行过渡;另外,同一件事中如果前后出现巨大反差时,也要过渡。否则,上下文之间就会脱节,同样不能算是严谨。
其实,不只是记叙文,在写抒情散文、说明文、议论文时,也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通过适当的句段作为纽带,让上下文间形成一个整体。
三是要尽可能地做到首尾呼应。开头提出问题,结尾不妨给出答案;开头点明中心,结尾不妨升华主旨……如此有头有尾,前后呼应,文章的结构自然就完整、紧凑;否则,就会给人一种散乱的感觉。